作为家长来说,我们有时候对孩子进行奖励是要讲究艺术的。奖励不当,可能会让孩子丧失内在的动力。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喜欢唱歌就在孩子歌唱表演好之后奖励孩子,那么以后孩子很可能拿不唱歌去要挟父母给予奖励,而对歌唱的天然兴趣会逐渐丧失。
很多家庭存在着孩子做家务,父母提供经济报酬的做法。这种做法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家庭中也很常见。从孩子们的本性来说,爱财之心人皆有之,这样做可以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增强孩子的经济意识,让他们知道要收获就得先有付出,从这一角度来说,孩子做家务、父母付酬劳是无可厚非的,家长们也没有必要觉得跟孩子讲酬劳就“谈钱色变”;但家长们在这样操作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在给孩子劳动付报酬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意识到,孩子也是家里的主人,家庭是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个集体作出贡献,不能过分强调报酬,否则容易减少孩子对家庭的感情、降低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付出才有收获,同时也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对这个家庭是有责任和义务的。
在家庭中父母让孩子做家务并付酬劳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如果家长处理得当,是符合激赏教育原则的,孩子做家务、父母付酬劳可以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管理家庭生活的能力,锻炼孩子的身体,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但与此同时,家长也应该在支付孩子劳动报酬的同时把握好分寸,引导孩子去承担家庭责任并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念。
另外,孩子做家务劳动所取得的报酬量和次数,家长也应该有所控制,要视孩子对待家庭和金钱的态度而定,对这类事情进行及时调整,因势利导,不要把好事变成了坏事。
059爱因斯坦的镜子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对此经常忧心忡忡。尽管爱因斯坦被母亲再三告诫应该好好学习,但他从来都是把母亲的唠叨当成耳旁风。他16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正要去河边钓鱼,父亲把刚要出门的爱因斯坦拦了下来,他给这个贪玩的儿子讲了一则意味深长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一生的生活轨迹。
父亲慢慢回忆起昨天发生的事情,他对儿子说:“就在昨天,我和邻居杰克一起被派去清扫城市南边工厂的大烟囱,就是从我们家门口可以看到那个高高的烟囱。我们两人只有踩着烟囱里面的扶梯才能一点一点爬上去。等我们完成了工作下来后,杰克走在我前面。这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杰克的头上沾满了烟灰,于是我就想到,杰克如此狼狈,想必我自己的样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看着爱因斯坦有些纳闷的神情,父亲笑着说:“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我的头上一点烟灰也没有。相反,当杰克看到我干干净净的时候,他以为自己的身上也没有沾染到一点烟灰。我执意要去河边洗洗脸,杰克却随便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等我来到河边对着河水一照,才发现自己其实干干净净,于是我便明白了为什么杰克会不洗脸而直接走上了大街。”
爱因斯坦听罢哈哈大笑说:“我还真的想看看杰克叔叔当时的样子呢。”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其实我们都是把别人当成了自己的镜子。但想要认清自己,只有把自己当成自己的镜子,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天才还是白痴。”
爱因斯坦若有所悟。他放下鱼竿,回到自己的房间深深思考起来。从此,他远离了那些整天在一起逃课玩耍的伙伴。当爱因斯坦把自己当成了对比的镜子时,才最终成就了他生命中的辉煌。
【爱心课堂】
家长与孩子互为“镜子”
如果每个人都是我们的镜子,那么对于孩子来说,经常看到的“镜子”就是父母了。
父母这面镜子怎么样,会直接把孩子“照”成什么样,孩子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同样也可以成为一面镜子,照出父母的问题。
因此,当父母感觉孩子如何如何时,最先反问的应该是自己:是否自己对孩子有了不良的影响,孩子的行为是否与自己有关系?自己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影响进而能改善行为?如果每个父母都善于自我反省的话,那么孩子就是令我们不断自我成长的老师。
当孩子离开了父母,要让孩子真正地意识到:有了正确的参照物,才能找出正确的目标,并以此确立自己的方向与行动。切忌盲目地与别人比较,不要以为自己比身边的人优秀就满足了,毕竟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而自己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导向。
必须让孩子看清自己,并清楚自己想追求什么。孩子的未来如何,不取决于别人怎样做,而是取决于他自己怎样做。
孩子能坚定地守住自己的心,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父母是否能这样做,因此,父母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家长。
060莫让长颈鹿学游泳
在动物王国里公认的奔跑冠军是长颈鹿,但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长颈鹿的父母和老师——长颈鹿不会游泳。这让长颈鹿的父母和老师无法接受。因此,父母和老师每天都强迫长颈鹿下水学游泳。
可是,尽管长颈鹿已经很努力了,并且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学游泳上,但它依旧没有学会。不单是它的父母和老师,就连长颈鹿自己都感到很迷惑,在极大的精神压力下,长颈鹿变得十分痛苦。
这个时候,站在树上远远地看着这一切的猫头鹰说:“长颈鹿天生就是奔跑的冠军,我们应该让它发挥它的特长才对。”
看来,在动物的王国里,并不是每个人都很糊涂,毕竟还有像猫头鹰一样的智者存在。【爱心课堂】
引导孩子做他最擅长的事
看看我们的四周吧!大多数公司、学校、家庭以及各种机构,都遵循一条不成文的定律:让人们努力改正弱点。很多人都在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发现优势。
在学习方面,父母、老师往往注意的是孩子成绩最差的一科,而不是最擅长的科目。
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只要能改正一个人的缺点,他就会变得更好,更完美。但是,如果人的精力和潜能都用在了改正缺点和缺陷上面,那么,他的优势将受到忽视和浪费。
一个人一生有一两样特长,就很不容易,没有必要让孩子具备做好一百件事的本领。因为这个缘故,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从孩子身上发现他能“做好一件事”的特长,然后鼓励这种特长,强化这种特长,如此,才能让孩子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
1952年,以色列第一任总统魏慈曼逝世,鉴于爱因斯坦科学成就卓著,声望巨大,加上他又是犹太人,就邀请他接受总统职务。他却婉言谢绝了,并坦然承认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确实,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他终生努力奋斗才实现的目标。如果他当上总统,那他未必会有多大建树,因为他在这方面从未显示出过人的才华。
爱因斯坦懂得自己不擅长做政治家,因而拒绝了做总统的邀请,而专心做他的科学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因此,作为家长或老师,要引导孩子或学生了解自己,寻找自己最擅长和最感兴趣的事,然后朝着这方向发展。
缺点确实需要改善,但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