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村的防御课题征集如火如荼。除了投石车以外,一个双弓弩的方案,让蒙恬大将军格外关注。
这个双弓弩的方案,并不是来自张诚亲授的弟子,而是来自一位寺工大匠的儿子。这位大匠是寺工弓坊的一位匠人,家传制弓弩的技艺。这个少年随第一届研修团队来到张村,留在这里学习张村的学问,在这次方案征集时,少年从家传的技艺、结合了张村的物理数学教育知识,拿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
这张弩不是手持的,他设计了一个木架,木架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弩臂,沿着弩臂正反相对,安装了两个弩弓,一根弓弦穿过弩弓的两端。当张拉弓弦的时候,两个弩弓同时受力,力量更加强大。相当于这一支箭拥有了双倍的力量。
少年制作了一个小小的简易模型,来示范这张弩的使用方法。张开弩弓,一尺长的弩箭居然能射出数十步的距离,钉在一块厚木板上。对比的一张同样尺寸的单弓弩,射程只有这张双弓弩的一半。
在各项方案中,这张弩的设计并不出众,但是百战名将蒙恬,还是从这个模型上一眼就看出它的价值。
更远的射程、更大的力道,在这个冷兵器时代,这就是无上的利器!
秦弩射程可达百步,如果按照秦弩的尺寸,这张双弓弩的射程能达到两百步!
正常的阵列对敌,双方都会在百步左右的距离列队,前锋持盾防御箭矢前进,靠近敌军二十步的距离,轻步兵持剑前突接敌,持戈的步兵方阵稳步前进……
但是有了两百步射程的弩箭,就可以直击敌军后军,让敌军阵脚乱掉。
就只是,看这个模型和图纸,这个少年所构想的双弓弩,比秦弩的尺寸更大,威力更大,射程更远。这么大的弩,谁能拉开呢?
蒙恬找到这个少年,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个少年并不能解答。世间并没有勇士能拉开五尺长的弓弩,更不用说还是双弓。
“可惜啊!”张诚说。
一位叫做陈破甲的中学学生在现场听到蒙恬的质疑,说这有何难?给这个弩装一个辘轳,用杠杆的原理就可以一人帮助这张弩上弦“张诚先生曾说,只要杠杆的力臂足够长,就是把大地举起来也没有任何问题!”
“那么巨大的弩,要瞄准敌人也很麻烦吧?”如果按照这个模型,弓的尺寸超过五尺,弩架的长度就差不多得有一丈。整个弩的重量要有数百斤。如此笨重的弩,在战场上很难使用。
陈破甲伸手招呼曾经在木工坊设计了风车锯的韩七虎,讲述了蒙老师的问题。
“下面安装一个转轮,可以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如果再加装一个射角调节的机构,这个弩还可以做-15度到45度的射角调节。蒙老师想射天上的老鹰,也只需一箭。”韩七虎肯定的说。“如果需要在战场上移动,还可以在最下面安装几个轮子……”
如果不加限制,技术员们设计方案那花样就多了。蒙恬制止了这些联想:“不需要装轮子了。这个弩安装在寨墙望楼上,只要能旋转、能调射角,能轻松上箭,就足够使用。”
“就只是,还是不能一个人使用,张弓、调整射击方位和角度,最少还需要2-4个人操作。”韩七虎遗憾的说。
“足够!”蒙恬很确定的说。
第一张双弓弩就这样在望楼上组装起来。
“试一发?”看学生们将床弩组装起来,在望楼上转动轮盘。虽然这张床弩尺寸巨大,看起来很笨重,但是使用了新式轴承技术的轮盘进行360度转动和俯仰射角操作,却很灵活。蒙恬就撺掇这些学生搞一发来看一看。
陈破甲从床弩旁边取过一根粗大的箭。这东西与其说是箭,不如说是枪。长度超过七尺,箭头是手掌大的金属箭簇,像个小铲子一样。鸡卵粗细的剑杆末端,是木片制作的箭羽——雁翎雕翎都无法平衡这么沉重的剑杆。所以在木工坊加工了薄木片做箭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