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1500字 > 第13章 职场博弈 晋升加薪还是跳槽(第2页)

第13章 职场博弈 晋升加薪还是跳槽(第2页)

在职场中,许多员工要求老板加薪时,提的数额都不多。但是这种低数额的要求对他们有害无益。提的数额越低,在老板眼里的身价也就越低。这大概是人性的怪诞之处吧。标价过低的东西,比标价过高的东西更容易把买主吓跑。反过来,如果提的数额合理而且略高一些。会促使老板重新考虑你的价值,对你的工作和贡献做更公正的评价。你就是得不到要求的数额,老板也可能对你更好,比如会改变你的工作条件等。他改变了看你的视角,了解得更清楚,所以会对你刮目相看。

你如果不在乎别人小看,就别要求提工资,就是要求也是很小的幅度。那样,你会发现分配的工作最苦最累,办公条件最差.工作时间最长。总之,你要是不重视自己,也别指望老板会看重你。要求的数额低,就是小看自己。

所以,在你与老板之间形成的博弈对局中。老板会综合对你的能力和价值的了解,判断出该给你加薪的幅度。并以此作为讨价还价的依据。如果你的理由充分,又有事实根据,可能跟老板对你的看法有出入,发生心理学的所谓“认知不一致”。老板会设法协调一下这种不一致。但是,如果你不把这种“认知不一致”暴露出来,在加薪的对局中你就会处于下风,因为他一直抱着成见。你提供了不同的看法,就迫使他重新评价你,以新的眼光看待你,

最后达成有利于你的和解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综上所述,当你要求老板给你加薪的时候,既要能鼓起勇气,更需要采用揣摩与试探的策略。要求过高,老板不会同意,还有可能炒你的鱿鱼,要求过低,又会使老板看不起你。总之,在这场与才老板的博弈中,一定要把握好尺寸,否则过犹不及,便会后悔终生。

考核与被考核的博弈

在职场中,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力资源工作者的重视。往往人力资源工作者希望员工及用人部门能够提供客观公正的原始资料。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绩效考核运作模式往往直接影响到员工的个人收入,员工倾向于有意高估自己的工作绩效,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用人主管人员为了避免挫伤员工积极性,而采取尽可能在本部门内部解决问题方式,客观上纵容了员工的行为。由于人力资源部门所收到的原始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因而在考核管理中,人力资源部门应有的权力制衡作用受到削减,对企业及员工个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避免员工有意高估问题产生,许多企业采取单纯的上对下评估方式,但这种做法使员工完全失去了考核权力,往往降低工作积极性及满意度,进而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主管的权力过大,加上部门主管不可能都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尤其在部门主管管理水平偏低的情况下,有可能限制了一部分员工的发展,从而增加了公司员工,特别是重要员工的流失率。

我们讲过一个著名的例子叫“智猪博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也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在团队中“搭便车”的原理。

在一个团队中.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有的人能力突出而且工作积极努力;相反,有的人工作消极不尽心尽力,或者因能力差即使尽力了也未能把工作效率提高。这在无形中便建立起了“智猪博弈”的模型:一方面,大猪在为团队的总体绩效也包括自己的个体利益来回奔波拼命工作,另一方面,小猪守株待兔坐享其成。长此以往,大猪的积极性必定会慢慢消退,逐渐被同化成“小猪”。此时,团队业务处于瘫痪状态,受害的不仅是其单个营销团队,而且也会伤及整个公司的总体利益了。

那么,如何使用好绩效考核这把钥匙,恰当地避免考核误区,既能做到按绩分配,又能做到奖罚分明?我们可以再一次套用智猪博弈的原理。

方案一:减量。仅投原来的一半分量的食物,就会出现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的结果。因为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同样,大猪去踩,小猪也将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替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其效果就相当于对整个团队不采取任何考核措施,因此,团队成员也不会有工作的动力了。

方案二:增量。投比原来多一倍的食物,就会出现小猪、大猪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的结果。因为无论哪一方去踩。对方都不会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高福利社会里,所以竞争意识不会很强。就像在团队建设中,每个人无论工作努力与否都有很好的报酬。大家都没有竞争意识了。而且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因此也不会有一个好效果。

方案三:移位。如果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那么就会出现小猪和大猪都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的结果。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踩踏板的收获刚好消费完。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最佳方案,成本不高,但得到最大的收获。当然,这种考核方法也存在它的缺陷性。但没有哪一种考核方法能真正让人人都觉得公平。

另外,“囚徒困境”也可以用来分析考核与被考核的关系。在这个博弈中,两个博弈方对对方的可能决策收益完全知晓并各自独立作出策略选择。每个博弈方选择自己的策略时,虽然无法知道另一方的实际选择,但他却不能忽视另一方的选择对自己决策收益的影响,因此他会根据对方两种可能的选择分别考虑自己的最佳策略。

博弈双方在决策时都以自己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或较大利益的,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可以看出,由于一方的决策结果都将受到另一方选择的影响,所以在“囚徒困境”中不存在占优策略均衡,即该博弈的具有稳定性的解是两博弈方共同选择坦白策略。

在绩效考核运作中,实际是对员工考核时期内工作内容及绩效的衡量与测度。即博弈方为参与考核的决策方;博弈对象为员工的工作绩效:博弈方收益为考核结果的实施效果,如薪酬调整、培训调整等。

由于考核与被考核都希望自己的决策收益最大化,因此双方最终选择合作决策。对于每个企业来说,这将有利于员工、主管及公司的发展。

但是从长期角度看,只能是双方中有一方离职后博弈才结束,因此理论上考核为有限次重复博弈。但实际工作中,由于考核次数较多,员工平均从业时间较长,而且离职的不可完全预知性,因此可将考核近似看做无限次重复博弈。

随着考核博弈的不断重复及在一起工作时间的加长,主管与员工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管在考核结果中通常占有较高的比重,所以主管个人倾向往往对考核结果有较强的影响力。而且考核为无限次重复博弈,因此员工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有可能根据主管的个性倾向调整自己的对策。因此,从长期角度分析,要求人力资源部作出相应判断与调整,如采用强制分布法、个人倾向测试等加以修正。

总而言之,要在公司内部形成合理的工作及权力分工。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主管的绩效考核压力,使部门主管有更多精力投入到部门日常管理及专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员工能对自己的工作绩效考核拥有一定的权力,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协调劳资关系,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将极大程度上推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考核与被考核存在着一种博弈关系.无论对于哪一方来说。建立一个合理的考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这都有利于双方达到利益最大化。

关于跳槽的博弈论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知道“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个道理。跳槽已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有益的事。当情况不利时,跳槽就会变成一种风险。

既然有时跳槽会是一种风险,我们又如何判断它是一种风险呢?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博弈的原理,判断对自己是否有利。

假设员工M在A公司从事K岗位的工作,如果人力资源价值是x元月,由于种种原因M有跳槽的意向。他在人才市场上投递了若干份简历后,B公司表示愿以y元月的薪酬聘任M从事与A公司K岗位类似的工作(y>x)。这时,A公司面临两种选择,第一,默认M的跳槽行为,以p元月的薪酬聘任N从事K岗位的工作(y>p);第二,拒绝M的跳槽行为,将M的薪酬提升到q元/月,当然工资一定要大于或等于y元,员工M才不会跳槽。

当员工M有跳槽的想法时,单位A和员工M之间的信息就不对称了。很明显,员工M占有更充分的信息,因为A公司不知道B愿给M支付多少薪酬。当员工M提出辞呈时,A公司会首先考虑到员工M所处岗位人力资源的可替代性。如果M人力资源不具有可替代性,那么A公司就会以提高薪酬的方式留住M,员工M与A经过讨价还价后.A公司会将员工M的薪酬提升到大于或等于y元月的水平。如果M人力资源具有可替代性,那么A公司就会默认M的跳槽行为。

其实,每个单位都会针对员工的跳槽申请作出两种选择:默许或挽留。相对来说,员工也会作出两种选择:跳槽或留任。实际上,在对待跳槽问题上,单位和员工都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讨价还价,最后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实质上这一过程是单位和员工的博弈过程,无论员工最后是否会跳槽都是这一博弈的“纳什均衡”。

以上只是基于信息经济学角度而进行的理论分析。实际上,当存在招聘成本时,即便人力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单位也会在事前或事后采用非提薪的手段阻止员工跳槽。例如,事前手段:单位与员工签订就业合同时,约定一定的工作时限和违约金额;事后手段:⑴限制户籍或档案移动;⑵扣押员工工资;⑶扣押员工学历证书或相关资格证,等等。

另外,对于员工来说,跳槽也存在择业成本和风险。新单位是否有发展前景,到新单位后有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新单位增长的薪酬部分是否会弥补原来的同事情缘……在跳槽过程中,员工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这只是员工一次跳槽的博弈,从一生来看,一个人要换多家单位,尤其是年轻人跳槽更为频繁。将一个员工一生中多次分散的跳槽博弈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多阶段持续性的跳槽博弈。

正所谓行动可以传递信息。实际上,员工每跳一次槽就会给下一个雇主提供了自己正面或负面的信息,比如:跳槽过于频繁的员工会让人觉得不够忠诚;以往职位一路看涨的员工会给人有发展潜力的感觉;长期徘徊于小单位的员工会让人觉得缺乏魄力等。员工以往跳槽行为给新雇主提供的信息对员工自身的影响,最终将通过单位对其人力资源价值的估价表现出来。但相对于正面的信息来说,会让新单位在原基础上给员工支付更高的薪酬。

从短期看,通常员工跳槽都以新单位承认其更高的人力资源价值为理由;如果从长期看,员工跳槽的前一阶段时间会影响到未来雇主对其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这种影响既可能对员工有利,也有可能对员工不利。换句话说,员工在选择跳槽时,也等于在为自己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作选择。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心已不在就职单位上,那么他或多或少都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来。但不要总以为自己才是最聪明的,也不要总想着跳槽。需要时刻记住的是:无论如何取舍,不会有人为你的失误买单。跳槽也存在着风险,要经过充分的考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