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股票投资者,做了十多年股民。由大户室做到中户室,又由中户室做到了散户大厅,到最后连散户大厅也不去了,因为他不玩股票了。
他之所以"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心态。据他后来说,他买的任何一种股票,其实都可以赚钱,甚至可以赚大钱,但他总是赔钱出来。原因在于,他买了一支股票,没过多久就上涨了,但他舍不得将其抛出,想着既然涨我干嘛要卖,说不定还能再涨个十块八块的。的确,他买的股票有涨十块八块的,但他还不抛出,心想说不定还能再涨二十三十的,确实也有如他愿的,可他还不抛出。但股票市场,上涨必然就有下跌。股票开始下跌了,他仍赚着钱,但他还不会卖出,原因是既然我60都没有卖40我干嘛要卖,就这样把赚的钱一点一点地又还回市场了,直到下跌到将其深度套牢。一直套到他心里承受不了了,这时候,他就再坐不住了:说不定这只股票还要跌,于是就割肉出局,直到把自己的家底割完。
如果一次两次倒还罢了,问题是他每一次都是如此。他常常想,某某股票我要是50元抛出,就能赚多少多少……他就是不想下次我吸取教训。下次他还照方抓药。所以,在股票市场上,他败得一塌糊涂。
人不怕失败,因为人人都可能失败。失败了,总结教训,从头再来,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自责、懊恼,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实际上于事无补。
所以,西方有句谚语说: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生活中的事情,的确是这样的,牛奶已经打翻了,再悲伤的哭泣也无济于事。但如果因为今天既然打翻了的这盘牛奶,我们以后再不打翻牛奶,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即使打翻一盘牛奶也是值得的。
美国生理学家谢灵顿,年轻时曾是街头恶少,人们称他"坏种"。开始,他并不以为耻,毫无悔过之心。可是有一次,他向一位他深深爱慕的女孩求婚,那女孩说:"我宁愿投河淹死,也绝不嫁给你!"
谢灵顿因此无地自容,羞愧万分,从此幡然悔悟。他发誓:将要以辉煌的成就出现在人们面前。于是他怀抱发愤的志向,悄悄离开了那位姑娘,也彻底埋葬了旧我。由于他刻苦钻研,在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方面硕果累累,先后在英国多所名牌大学任教授,193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谢灵顿的确打翻过牛奶,犯过错误,他肯定也自责、懊恼,但他没有将自己的一生都用于自责和懊恼上,而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这次,我绝不会再打翻牛奶!所以,人生的坎坷是必然的,但只要你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你的人生就必定是一个辉煌、灿烂的人生,而挫折只是这一切的开始。
6.让自己勇敢坚强起来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关键在于自己的勇敢和坚强。
詹姆斯的父亲生重病的时候已经是70岁了,他曾经是全州的拳击冠军,由于有着硬朗的身子,身体能够抵御一定疾病的缠绕,所以才一直挺了过来。
有一天晚饭后,詹姆斯的父亲把全家人召到病榻前,他的病情日益恶化,自己已知时日不多了,他一阵接一阵地咳嗽,脸色显得苍白,说话也有气无力。他艰难地看了每个人一眼,缓缓地说:"我给你们说一件事情,那是在一次全州冠军对抗赛上,对手是个人高马大的黑人拳击手,而我个子矮小,明显地处于劣势,一次次被对方击倒,牙齿被打掉了一颗。休息的时候,教练鼓励我说:詹姆斯,你能行,而且能挺到最后一局!我说:我会坚持住的,我能应付过去!当时,我的身子像一块巨大的石头艰难地挪动着,对手的拳头击打在我身上发出空洞的声音,我感到害怕。跌倒、爬起,爬起后,又被击倒了,就这样反复着,我终于熬到了最后一局。对手胆怯了,我开始了真正的反击,你们也许体会不到,我是在用我的意志打击,长拳、勾拳、重拳,我们两人的血混在一起,血腥味伴着人们的呼喊声更激发起我的斗志。我的眼前有无数个影子在晃,我终于找准了机会,狠命地一击……他倒下了,而我终于挺过来了。最终我获得了我职业生涯中唯一的一枚金牌。"
就在他说话间,又咳嗽了起来,汗珠滚滚而下。他把手搭在詹姆斯的手上,微微一笑:"孩子,不要紧,才一点点痛,没什么事,我能应付过去。"
第二天,詹姆斯的父亲就因咳血而亡了。那段日子,可以说是非常的艰难,由于发生了经济危机,詹姆斯和妻子都先后失业了,经济状况非常困难。那个时候,父亲又患上了肺结核,因为没有钱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请不来大夫医治,又没有其他办法,只好一直拖到死。
父亲死后,家里的境况更加艰难,度日如年。詹姆斯和妻子每天都在外面奔波找工作,当晚上回来的时候,失望大于希望,彼此面对面地摇头。但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也没有气馁,而是互相鼓励:"不要紧,我们会应付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
后来,詹姆斯和妻子都重新找到了工作。每当他们坐在餐桌旁静静地吃饭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到父亲,想到父亲的那句话"我能应付过去",而且把它作为他们生活的座右铭。
每个人都有感到生活艰苦难耐的时候,但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善于在困境中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能应付过去!一切都会过去。"
1987年3月30日晚上,洛杉矶音乐中心的钱德勒大厅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人们期盼已久的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在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气氛中,仪式一步步地接近高潮--高潮终于来到了,主持人宣布:玛莉·马特琳在《上帝的孩子》中有出色的表演,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全场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玛莉·马特琳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一阵风似的快步走上领奖台,从上届影帝--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过奥斯卡金像。
手里拿着金像的玛莉·马特琳激动不已,她似乎有很多很多话要说,可是人们没有看到她的嘴动。她又把手举了起来,是那种向人们挥手致意的姿势,眼尖的人已经看出她是在向观众打手语,内行的人已经看明白了她的意思:说心里话,我没有准备发言。此时此刻我要感谢电影艺术科学院,感谢全体剧组同事……
原来,这个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女。
玛莉·马特琳不仅是一个哑巴,还是一个聋子。
玛莉·马特琳出生时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但她在出生18个月后,被一次高烧夺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
这位聋哑女对生活仍然充满激情。她从小就喜欢表演,8岁时加入伊利诺伊州的聋哑儿童剧院,9岁时就在《盎司魔术师》中扮演多萝西。
但16岁那年,玛莉被迫离开了儿童剧院。所幸的是,她还能时常被邀请用手语表演一些聋哑角色。正是这些表演,使玛莉认识到了自己生活的价值,克服了失望心理。她利用这些演出机会,不断锻炼自己,提高演技。
1985年,19岁的玛莉参加了舞台剧《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饰演的是一个次要角色。可就是这次演出,使玛莉走上了银幕。
女导演兰达·海恩丝决定将《上帝的孩子》拍成电影。可是物色女主角--萨拉的扮演者,使导演大费周折,她用了半年时间先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典寻找,竟然都没找到中意的。于是她又回到了美国,观看舞台剧《上帝的孩子》的录像。她发现了玛莉高超的演技,决定立即启用玛莉担任影片的女主角,饰演萨拉。玛莉扮演的萨拉,在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极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揭示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悦和沮丧、孤独和多情、消沉和奋斗。玛莉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勤奋、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镜头,用自己的心去拍,因此表演得惟妙惟肖,让人拍案叫绝。
就这样,玛莉·马特琳实现了人生的飞跃,她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聋哑影后。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成功,对每个人,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是一种激励。
7.雨过了,总会天晴
生活有了困难,对自己说一声:"不要紧!",事业遇到了麻烦,对自己说一声:"不要紧!",人生遇到了困难请你再说一声:"不要紧!"
在人生这条路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可能面对不如意的事。面对这纷扰的不如意,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固执于此,任自己沉溺其中,还是对自己说"没关系,不要紧,雨过了,总会天晴!"
我们可以从如下的故事中体会"不要紧"的涵义,也许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缩影。
一次,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学教授在英子的班上说:"我有句三字箴言要奉送各位,它对你们的教学和生活都会大有帮助,而且可使人心境平和,这三个字就是不要紧。"
英子领会到了那句三字箴言所蕴含的智慧,于是便在笔记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不要紧"三个大字。她决定不让挫折感和失望破坏自己平和的心情。
后来,她的心态遭到了考验。她爱上了英俊潇洒的成。他对她很要紧,英子确信他是自己的白马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