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超级电力强国结局 > 第144部分(第3页)

第144部分(第3页)

二修厂在恒电接手后,焕然一新不敢说,风平浪静倒是真的。重新上岗的同志拿到了不少补发的工资,在职的同志也不必再每时每刻为丢饭碗而担忧。同时,他们心里也清楚,从现在开始不是混着吃国家的大锅饭,往后是给老板干活呢,老板肯定是要绩效的,要有个交代的。这即是压力也是动力,每个人都清楚,要不了多久,就要忙起来了。

在恒电刚刚接手的头一天,向晓菲就宣布了张逸夫精心设计的新一版厂规。

虽然大多数内容依然是陈词滥调,纪律性的内容,但里面默默提出了两点不一样的地方。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假期与工时制度的改革。

为今这137号人,90%都是蓟京土生土长的大爷。又过惯了舒服日子,让他们加班加点基本是痴人说梦,多干一个小时活儿恨不得把你八辈祖宗都骂了,并且总有办法用其它方式弥补自己的这个损失。

所以必须给他们挖一个深坑……

这个深坑美其名曰——空闲调休。

在厂子生产任务不紧的时候,鼓励大家休息,把假日都用了。提前休息,紧的时候再补回来,周期按月结算,如果最后没补齐,则按缺勤处理。工资咔嚓一刀。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考虑到现在90%的人都在干瞪眼吃白食,张逸夫宁可看不到他们,让他们在家歇着,最后愿意补工时的来补,不愿意补的自愿砍薪,张逸夫也省钱了。当然,在工期紧的时候是不开放调休政策的,相对应地,此时会开放攒休政策,加班加点的每个小时都会记录在案,将来开放调休后就可以肆意地休息了。与调休相同,届时你也可以放弃这些假期,将你多付出的工时换成一笔象征性的加班费,只是相对于薪水拦腰砍,这个数字少些罢了。

张逸夫也只是在摸索阶段,希望用这套方法可以做到专时专用,每天上岗都有事做,你不出无用的力,我也不付凭白的薪。

另一点,就是班组奖励制度了。

由于与供电局的合同所限,张逸夫不可能随便辞退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每天朝九晚五来,没有犯纪律错误,就无法辞退。这帮蓟京大爷生活压力有限,够活就行,很有可能在将来面对可怕的生产任务之时,选择逃避,也就是混。

于是新的班组制度应运而生,生产一线的人将被分为若干组别,在生产绩效管理上引入一种竞争性奖励,在有生产任务的时候,完成任务最多的的班组将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根据张逸夫恶补的管理学知识,奖金这种东西要用好,就是要用金钱的刺激,让大家打鸡血,造就成倍的利润,资本家真是罪恶啊。

当然,这也只是理论上的,还来不及用实践来检验是否科学。这帮蓟京大爷们也许会在参透政策后,用某种特殊的方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老板与员工的博弈就此展开。

这些事情,还要慢慢摸索,省煤器试验样品的制造却是片刻怠慢不得的。

三路人马就在四月底的这一天,汇聚在了二修厂那几乎沦为麻将室的会议室。

在前任厂长的“苦心经营”下,二修厂的硬件其实还是过关的,每年不管生产出多少东西,采购预算都不会放走一分一毫,秉承着“有多少,花多少,不够了再要”的原则,二修厂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开销,比如现在大家所在的这个装有四台老式空调的会议室。

华北局……也只是电扇而已啊。

在做的人,除了二修厂的几位技术尖子,班长,多是熟人了。电院一方陈延睿与常思平二老,携弟子双双出场,陈延睿谈过这次后就回去,常思平等人则暂时驻扎于此,指导生产。毕竟常教授也是拿人家的手短,最核心的设计图都是张逸夫出的,学校这边只是完善流程罢了,人家有指导的需求,满足一下不为过。(未完待续……)

279 一头雾水

二修厂这边向晓菲自然是大老板,如今她已放下了往日的新潮服侍,换上了一身标准的女士职业服装,颇显干练。副厂长以及其他厂领导暂时没有变动,其余人矬子里拔将军,或是德高望重,或是技术出众的尖子提为班长,列席会议。

张逸夫与文天明两个万年基友,则代表华北局来“考察进展”。

这一次,倒是张逸夫经历的一次最正式的会议了,为什么?因为有桌牌!

桌前每一个位置上都摆有漂亮的桌牌,什么陈延睿常思平张逸夫之类的……让人恍然觉得这是一次非常严肃且重大的会议。前任厂长在这些事上看来投资不少,向晓菲也不舍得荒废,能用则用。

对于校方的人来说,这倒是挺受用的,尤其是几位常思平带的研究生,感觉自己非常受重视,是个人物。

简短的介绍过后,会议开始,生产流程与工艺的方案,在两天前就已经到了厂子,这次的主要议程就是厂子的人谈谈对这些方案的理解,深入探讨一下。

这边的生产副厂长四十多岁,其貌不扬,客套过后,就此开讲。

“几位教授,专家,领导,我是咱们二修厂主管生产的,吴强。严格来说,二修厂从没生产过省煤器,但我之前在总厂待过,参与过那边省煤器的制造,根据我对方案的理解和咱们厂的技术设备,以及总厂那边的资料,大概做了这么一个常规计划流程,我先说说。”

“从没生产过?”常思平闻言一怔,而后望向向晓菲,“向总。这个你之前没提过吧?”

向晓菲很快笑答道:“常教授这个不重要的,本身这个省煤器构造也是全新的,谁都没做过。我们厂之前主营项目是管道,设备上和工艺上的需求与省煤器如出一辙,吴强又经验丰富,没问题的。”

常思平叹了口气。最终摇了摇头,不再争论。他感觉自己有些被向晓菲忽悠了,在她的嘴里,二修厂是一个生产范畴极其全面,蓟京首屈一指的大厂,莫想到压根连省煤器就没生产过!但碍于张逸夫的面子,他也不好多说什么,有难度啊,有难度。

待向晓菲点头后。吴强才开始继续侃侃而谈。

“首先咱们选料,根据北方电院的要求,选取符合规格的钢材。原材料入厂后,咱们再进行钢试,确保质量没问题,按图放样,划线下料、平头开破口,弯管、检验。这是主体流程。”吴强的脑子还算清楚,完全脱稿。顿了顿说道,“然后是鳍片方面的流程,这个我没接触过,相信其他同行同样也没接触过。根据诸位专家的设计,我大概计划为鳍片材料采购、检验、加工、成品检验四个步骤。鳍片和钢制主体都完成后,咱们开始进行最关键的焊接。焊鳍片检验,管子焊接配排,焊接通球、探伤,最后是水压、通球,这样难点就都过去了。剩下的就是上防磨瓦、组排、油漆包装、完工检验,出厂。”

吴强大谈过后,张逸夫基本是一头雾水,专业的制造还是得让专业的来。不过虽然张逸夫没参透每个点,但大概还是理解的,总之就是制作、检验、制作、检验、组合焊接再制作、再检验,最后包装出厂,这个流程还算清楚。

另一边常思平听过吴强的叙述后,也稍显宽心,还好是有明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