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睿待大家笑过,轻松下来后,才继续说道:“当时,这位教授就跟我提,说微机保护前景非常好,希望能争取经费做研究。我问需要多少,他说至少50万。我当时就惊了,那可是80年左右,50万?得是国家的一级项目才能得到这么大笔的经费,而这位教授要搞的东西。我们没人理解,都当是他自说自话有前景罢了。也是,当时接触学校研究室里的微机都是要排队的,你申请半天,不一定能摸几个小时,这会儿突然有人告诉你,要把机房里娇贵的宝贝放到发电厂变电站当继电保护用,有谁会相信呐。”
又是一阵哄笑过后,陈延睿道出了遗憾的事情:“最终,他没争取到经费,不久后就辞去了学校的职务,去了美国,微机保护这个东西,也在我心中埋下了根子。”
陈延睿在台上说着,下面华长青已经乐呵起来:“我知道是谁了,这个人在美国已经把企业搞起来了,我还跟他打过交道。”
张逸夫在旁边咽了口吐沫,这位大哥就踏实在美国混吧,多谢您让了口饭给小的。
台上陈延睿却并未指名道姓,继续说道:“后来,等我见识到了真正的微机,我才意识到‘特别复杂高效的集成电路’这个比喻,是多么的不恰当!它根本不是集成电路!”
台下响起了更大的笑声,不少人都鼓起掌来,老陈去了企业以后,这幽默感也上升不少啊,整个人性格都解放了。
“从那时起,我们才真正认识到了微机的强大,不仅是电院,菁华、天大、科大、交大,随着一台台微机的引进,我们才真正闹明白了微机保护究竟是一个什么形态,我们才真正得到了研发环境,这时我才意识到,几年前那位教授提出的方向,是何等的正确,如果他当时讲明白一些,再坚持一下,我可能早就支持他了,就算经费批不下来,我们砸锅卖铁自己干都没问题!”(未完待续……)
PS:关于微机保护,还是需要简单提两句,现实中在80年代中期我们就已经拿出成熟产品了,一位留洋教授在国外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拒绝对方的盛情挽留,选择回大学任教,而后他几乎单枪匹马在实验室中创造了中国微机保护。到90年代,实际上已经开始进入了稳定时期,大举推行,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家。时至今日,我国的微机保护和自动化已经是绝对的国际领先水准,感谢在那个时代敢于放下铁饭碗,书写传奇的老师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部分历史,里面充满了澎湃的事迹和传奇人物。
而作为小说,肯定是不能真的去聊他们的,里面的所有人物皆是虚构,即便是似曾相识的历史,其走向也因主角的出现而产生微妙变化,直至相去千里。
好好的故事进行着,突然聊这些肯定会影响到阅读代入感,但出于对前辈老师们的尊重,理应在此点明书中的这段历史与现实中的不同,我们的脚步和创新能力,比书中叙述的更快。
再闲聊一句,齐橙齐大教授的《材料帝国》出实体书了,同志们这才发现他是大学教授!正牌北师大教授哦!!教授推过我的书!哈哈哈!
最后,国际惯例,给您添蘑菇啦!
492 亮相
跟着陈延睿的情绪,大家好像都进入了那个时代,就算是出色的大学教授,物质生活也不一定比得上一名普通工人,信念曾是唯一支撑他们的东西。但一年年平淡的过去,信念也可能趋于瓦解。
“随着更多微机的引进,各院校、研究单位也展开了对微机保护的研发工作,可惜的是,我们举步维艰,全英文的操作界面,全新的程序语言,我们都需要学习,而微机这东西又是如此的昂贵,我们刚得到一个机型,美国就已经更新换代了!”
“本来,在学校我有第二次机会去搞微机保护,但恰好其它项目压了下来,再加上原本的教学任务,而且我岁数也大了,学习微机比较困难,这事便搁置了,相信李明和教授,跟我有同样的烦恼。”
陈延睿说着,冲不远处的教授投去友善的笑容。
“微机啊,微机啊。”李明和终于微微开口,嗓音有些沙哑,“这是年轻人该干的事,与其咱们霸占着那个宝贝带着老花镜一指禅,不如把宝贵的上机时间让给他们,我现在敲那个小键盘,都看不清楚喽。”
又是一阵友善的哄笑过后,陈延睿继续说道:“就这样,我又错过了一次机会,又度过了四五年,转眼已经到了九十年代,通过同在学院的常教授,我有机会接触了恒电,结识了向晓菲向总,那段时间她天天来学校堵我,就希望我能参与恒电的微机项目。”
“这次,向总可没打算给我犹豫的时间和空间,逼得我无处可躲,外加恒电方面的准备实在充足,在第三次面对这个机会的时候。我终于迈出了这一步。”陈延睿说着望向了面前的那台样机,“于是,在我跟常江,以及我们整个项目组的努力下,EPR…866A这个机型终于诞生了,这不仅是一个产品。更是我国微机保护的从无到有,我恳请大家用最专业的眼光来审视它,最苛刻的方式去考核它。”
话罢,陈延睿起身,先后冲台上以及台下的所有人微微鞠躬:“谢谢大家能够到场,一起见证我国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微机保护。”
掌声响起,没人想到这位半年多前还在大学任教的老教授能用这样动情的方式完成开场白,如果这台装置真的可以稳定运行的话,那么所有人事先都低估了这次鉴定会的历史意义。
“他真是教授么?表演系的么?”台下的华长青充满调侃的味道。“有这时间不如把参数介绍清楚。”
张逸夫不置可否,他不觉得老陈在表演,老教授声音中微微的颤抖显示着他内心的激动。
接下来的时间开始常规介绍,功能概括与技术参数范围一一照本宣科,陈延睿尤其吹嘘了一番试验室表现,其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此次产品鉴定,大家不可能把装置拆开来看,所有的讨论都要以电科院的试验报告为基础。当这份报告发到每个人手上的时候,大家才发现陈延睿并无半分夸大的成分。
此次电科院对866A分别进行了动模试验与型式试验。动模试验即电力系统动态模拟试验,考验装置的各项功能、技术指标和可信度,型式试验则偏向装置硬件,考量工艺标准够不够格,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大气压力、震动等情况下。其工作是否保持稳定……实际上型式试验是在最终投产前才需要做的,但到头来还是用尽方法委托电科院进行了试验评估,原因是恒电方面对动模试验结果充满了自信,既然要试验就要一口气解决所有问题。
在场的人都是搞专业技术的,自然更关心动模试验的结果。
此次动模试验也分了三个等级。分别在500KV、220KV和110KV的输电线路上进行试验,这也基本涵盖了我国电网此时最标准的三个电压等级,具体试验项目包括动作时间测定、区内外金属性故障、暂态超越等十余个类别,在各种接线方式与输电环境下,866A经历了上千次试验考察,在苛刻复杂的环境下,是否能对所有故障异常做出反应,反应时间是多久,这两项指标将是最重要的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