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够了。”张逸夫笑道,“两位老师以身明志,你们的离开同样会给张书记带来更大的压力,他呆不长久的,很快就会还咱们一个干净的学校。”
照张逸夫这么一说,二人离校反而成了利于学校发展,赶走苍蝇的大好事了。
当然,这对张逸夫,对恒电来说,绝对是更大的好事。
不错,跟学校作对,恐怕会让相当多学校出来的领导干部心有芥蒂。
可学生不是学校带出来的,是老师带出来的。
两位教人无数的老教授带头来恒电,就算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在看到恒电与学校的争锋中,必定也会琢磨一下,也许这次真的是学校做过头了?
之后再放出去攻击张书记的言论,潜移默化间,定会淡化“学校”这个集体,从而将一切都锁定在张书记个人身上。
在舆论和情理中如果能取得上风,就算官司输,也已经赢了。而张书记在名声上落败,就算官司赢,实际上也输了。随着两位老师的点头,对那位书记来说,已是必死之局。
“现在,我也算看明白了。”陈延睿叹了口气,恒电那没道理的律师函看来反而是深谋远虑的,“在攻击张书记的同时,最好不要捎带到学校,多的话我也就不说了。”
“两位老师,恒电也是迫不得已。鑫明已经在公开销售盗窃来的省煤器了,她们找我谈过,态度非常恶劣。”张逸夫正色道,“如果能让鑫明停止生产销售,恒电必然也会停止对张书记个人的攻击。”
“哦?”陈延睿抿嘴道,“好的,我会传达过去,据我说知,张书记已经在想办法了。”
张逸夫心中暗笑,不愧是书记,果然非常清楚如何解决问题么!
这一切的人和事,都是围绕着袁铁志进行的,甚至包括给常思平手下的研究生安排工作,怕也是要袁铁志想办法,一旦这个中间人倒台,大家各自明哲保身才是对的。
随后的时间,大家终于可以痛快吃喝,吃喝之间商定了一些后续事宜。
在离开的时候,两位教授还是将材料还给了张逸夫,虽然他们将成为公司拥有股份的董事,已经基本扫除了外传的嫌疑,但从这个……法律上……拿着这种东西还是很可怕的,毕竟这太重要太敏感了,尤其是那幅未来的大电网规划图,部长大人看过之后会有什么感想,还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情报机构看到后一定会如获至宝。
如果说劝动常江,张逸夫出了7分力的话,撼动这两位,他真的是花了12分力,多出来那两分是向晓菲出的,这一个月来的软磨硬泡你说没用可能没用,但说有用就是有用。
一切顺利的话,困扰张逸夫许久的问题将会从根本上解决——那就是企业的血统。(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xiaoshuo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xiaoshuo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346 血统
现有国情下,民企的生存空间,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同行业的国企,你挤出来那点捉襟见肘的资金,想做一番事业。可到市场上一看,全是财大气粗的国企,不用考虑生产成本,互扶互助,且掌握绝大多数资源,你还拿什么跟人家玩?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能异军突起的民企,也必然会拥有不俗的背景。拿眼前来说,恒电能活到现在纯粹就是因为张逸夫,不然就算向晓菲是个能人,真的一时组织起了红旗村的人,现在八成也是在喝西北风。
而两位教授的加入,其意义可绝不仅仅是找工程,拉单子这么肤浅了。
专利审核,设备送检,这些最麻烦的问题,对两位门生遍天下的教授来说,恰恰是最简单的问题,让向晓菲与任何机关打交道,都得用命去搏,可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电话,或者别人光看名字,就不敢怠慢。
最初与学校的合作也正是因为这点,可现在张逸夫意识到了,由于世上有不少“张书记”这号人的存在,学校是靠不住的,与其选择一个善变的组织,不如选择自己绝对看得准的人。更何况,那些收益对于学校这个组织来说只是集体收益,并不会落到张书记钱包里,所以张书记就很有可能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它进自己的口袋。
可分股给陈延睿与常思平个人,就是直接告诉他们,这事业就是你的。
即便稀释了血液,但这类高贵纯种血的掺入,正是恒电现在必不可少的,相信二人的到来,也将极大减缓恒电面临的舆论压力。
想出这个方法方式的。其实并非张逸夫。
“前辈们果然充满智慧啊……”
坐在回程的车上,张逸夫怀着对前辈们更深一层的钦佩,沉沉入睡。
而再次客串司机的博哥,眼见孤独的漫漫长路,唯有唾骂他。
“开长途!副驾睡觉!太他。妈不地道了。”
……
虽然表明风平浪静,但肯定某些人内心是惶恐不安的。终于内部传来消息。袁铁志活得好好的,组织上也没有深究的意思。随着进一步公告的下达,精神已经很明朗了,不抓其他人,就整他一个,往死里整,杀一儆百,所以某些人的心也总算放下了。袁铁志可以是一根导火线,引发史无前例的连环爆炸。也可以是一发闷蛋,捂着炸一下完事儿,组织上想让他是什么就是什么,一切遵从组织需要。
火速审讯、火速定罪、火速公告、火速移交检察院,谁也没想到这么大的事情十几天就解决了。袁铁志成功地在系统内完成消化,而没有被中央提走,外加这会儿的传媒不怎么发达,也不怎么大胆。这重消息就这么被默默地控制住了,好像这个人根本就没存在过。
好吧。他还是存在过的,并且永远活在人们心里,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某些人还是要收敛一下的,当一个人疯狂搜刮不义之财的话,离死就不远了。在袁铁志的处理文件中。公布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并不是他贪了多少多少,而是检举信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