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大不大单谈,丰州电厂在达标的时候,我也是考核验收组的成员。没记错的话,在丰州电厂的操作规程中,为了确保绝对安全,规定了每一次合闸操作必须经同期合闸,我没记错吧?”
欧炜个子不高,其貌不扬,说起话来语速也不见得多快,却是慢慢悠悠地直中要害。
苗德林一时间哑口了,连忙望向值班班长。
班长握着拳头,咬牙答道:“确……确实有这一条规程。”
“关于同期,在发电机组的操作以外,在一些联络线以外,部里确实没有统一的明文规定。”欧炜说着,拿起了操作记录,依然慢条斯理地说道,“丰州电厂为了达标,自己拔高标准,就要做到,现在达标的标牌也给你们了,就松懈了?明明有规程要求需要同期合闸,为什么我在操作记录中看不到‘同期’两个字?”
一席质问下来,没人能说出半个字来。
苗德林本人,只想着挖个坑给自己埋了得了。
为了达标搞的这些严格要求,最后反倒害了自己。
张逸夫在一旁观看,除了同情,只能同情,还好自己没把这条加到安全规范里去,每次合闸都搞同期,不累死值班员了?再说也不是每个值班员都有这个水平的,只要确保关键发电机以及母线的同期就够了,其他合闸同不同期,实际上不太可能出现问题,也许只有0。00001%而已。
但为了避免这0。00001%,在后续自动化普及,同期装置进步之后,实际上每次合闸都会是自动的同期合闸,苦活都由计算机代工了。
由此可见,当年老苗为了达标,也是生生将丰州的各项要求提高到了自动化时代,用人力完成那些巨量且艰辛的操作。当然,那是不可能每一项都坚持下来的,达标时间久了,一些可有可无的事情也便被默默忽略,老苗也不好不让他们忽略。
结果,在此时露出了破绽。(未完待续……)
123 坑人
赵文远是一个看起来严肃且严厉的人,但此时见相熟电厂的人难堪,却做出了袒护的行为,在旁边咳了一声,解释道:“欧处长,这确实是一个管理上的疏忽,但我们现在看的是这次事故。”
“老赵,哪次事故不是由于管理上的疏忽?”欧炜心平气和地说道,“苗厂长,诸位丰州的同志,不要怪我挑刺,出了事,就是要把每一个细节都找出来,这个合闸不做同期确实无伤大雅,但也要考虑那微小的故障概率。”
“是,是,欧处长说的是。”苗德林只得老老实实承认错误。
南钢看了看四周,见赵文远和欧炜没有再发言的意思,转望其它人说道:“就操作记录而言,大家有什么看法没有?”
众人思索片刻,开始了你言我语的过程。
“欧处长说得没错,没做同期确实有一定的风险。”
“在线路两边参数不协调的情况下,有引发爆炸的可能性。”
“问题虽然不一定是同期导致的,看可以先记下,看过录波图后在做分析。”
“就算不是同期的问题,这件事也暴露了丰州电厂在达标后的疏忽。”
“没错,达标是鼓励,是肯定,不能在达标后就消极享受成果,这样达标就没意义了。”
总而言之,这帮人不管有的没的,懂不懂,都顺着欧炜的话说了下去。华北局的同志以及一些来自电厂的老同志则大多保持沉默。
小同志可就不一定了。
在一堆浑厚的中年男声之间,突然蹦出了一个柔软的女声。
“我认为这件事和同不同期没有任何关系。”夏雪突然说道。
姑奶奶啊……张逸夫叹了口气。天王老子也救不了她了,有意见下面说不会么。
大家纷纷望向了这位白衣少女,其实很多人早就发现这次队伍中的这朵娇花了,只是不好意思多看,这会儿饱眼福倒是可以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家伙是谁啊?
赵文远见夏雪突然发言,连忙解释道:“这位是部里调度局派来的夏雪同志,主要是同我们华北局的调度一起,从电网层面上分析事故。”
“嗯,我记得。”南钢紧跟着说道。“安全生产大会的时候你发过言。小夏,你有什么看法?”
“绝对与同期无关。”夏雪就这么轻描淡写地道出了结论,前面连一句“我认为”,“就目前情况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类的修饰都没有。就是“绝对”。就是有道理!
她不假思索地说道:“另外还有四条出线连在母线上,即便1号出线上的参数有问题,也有另外四条出线兜着。不可能出问题。更何况全国电厂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做的,这个过程同不同期皆可。再退一步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