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脸色一变:"你是说。。。"
"这不是示弱,而是未雨绸缪,"李修然解释道,"臣已经在南京、扬州等地布置了安全的住处。一旦京城有变,至少能确保皇室血脉的安全。"
就在这时,王承恩急匆匆地进来:"陛下,大事不好!刚收到山西的快马军报,李自成部已经攻破了潼关!"
一时间,乾清宫内气氛凝重。潼关失守,意味着农民军可以直接威胁京师了。
崇祯帝的手微微发抖:"这么快。。。"
"陛下冷静,"李修然沉声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先稳定军心。臣建议,立即任命孙传庭为总督师,统领山西、河南两地军务。"
"可是洪承畴。。。"
"正好借此机会调洪承畴回京,"李修然解释道,"一来可以显示陛下对他的信任,二来也能防止他在外被人蛊惑。更重要的是,臣怀疑潼关失守不是偶然。"
崇祯帝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你是说,有内应?"
"很可能。臣最近从海商那里得到消息,有人在秘密运送大量粮草,据说是送往西安。但是。。。"
就在这时,王承恩又带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锦衣卫发现,东厂的王德化不仅与满清有联系,还与李自成的细作有来往!
"果然如此,"李修然道,"建虏和李自成在暗中勾结。他们想让我们顾此失彼,首尾不能相顾。"
崇祯帝面色铁青:"传旨,立即逮捕王德化!"
"且慢,"李修然急忙道,"此事不宜声张。臣有一计,可以借此打乱他们的部署。"
"什么计策?"崇祯帝问。
"既然王德化与两边都有联系,不如利用他散布假情报。"李修然解释道,"我们可以让他传递消息,说陛下已经秘密调集了十万精兵,准备两路夹击李自成。"
"可是朝廷哪来的十万精兵?"
"正是因为没有,才要这样做,"李修然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臣已经请郑芝龙调集了大批商船,明面上是运送海货,实际上载满了军需物资。同时,臣在江南也组建了一支秘密力量。"
"我们要让满清和李自成都相信,朝廷暗中积蓄了大量力量。这样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会互相猜忌。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相信洪承畴将率领这支力量。"
崇祯帝恍然大悟:"这样不仅能迷惑敌人,还能让洪承畴更加坚定立场。"
"不错。同时,臣建议立即秘密将皇子们送往江南。表面上说是去体察民情,实际上是防患于未然。"
就在这时,王承恩第三次匆忙进殿:"陛下,袁崇焕的家人求见!"
李修然和崇祯帝对视一眼。袁崇焕虽然已经死了多年,但他的冤案一直是朝野上下心照不宣的话题。
"陛下,"李修然轻声道,"袁崇焕一案,或许正是当前局势的一个缩影。"
崇祯帝神色黯然。这位天子早已明白,当年处死袁崇焕是个重大错误。但为时已晚,这件事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他们带来了一份袁崇焕生前的密信,"王承恩补充道,"说是关于建虏的重要情报。"
李修然心中一动:"可否让臣先看一看?"
得到崇祯帝首肯后,王承恩将一封泛黄的信件呈上。这封信写于袁崇焕被害前夕,记载了他对满清实力的详细分析,以及一个惊人的预言:满清最大的优势不在兵力,而在于他们善于利用汉人内部的矛盾。
"袁大人真是慧眼如炬,"李修然感叹道,"他在十几年前就看出了这一点。只可惜。。。"
崇祯帝的手微微发抖:"当年如果听了他的话。。。"
"陛下,现在不是追悔的时候,"李修然正色道,"这封信反而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建虏和农民军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正是因为他们都在利用朝廷内部的矛盾。"
"那该如何是好?"
"臣建议,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李修然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既然他们想利用我们的内部矛盾,我们不妨让他们也尝尝内部分裂的滋味。"
"据臣所知,多尔衮和皇太极之间并非铁板一块,"李修然解释道,"皇太极的长子代善就对多尔衮十分不满。我们可以暗中挑拨他们的矛盾。"
"这倒是个好主意,"崇祯帝顿时来了兴趣,"但如何做到?"
"可以让王德化传递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消息,暗示多尔衮在密谋废黜代善。同时,我们再通过其他渠道向代善透露一些信息,说多尔衮已经开始笼络八旗主要将领。。。"
"至于李自成那边,"李修然继续道,"他的部下张献忠野心勃勃,一直想自立。我们可以暗中支持张献忠,让他们内部出现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