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天龙八部之武帝全本 > 第264部分(第3页)

第264部分(第3页)

唯有赵孝锡,总觉得这其中有什么不对。亲自写了封密折,交给骑军水字营的统领吴定远。还有风字营的统领王子殊,让他们时刻盯紧这些女真骑兵的一举一动。

一旦他们做出任何不妥的举动,立刻派骑兵剿杀。对于这个未来的金朝开国皇帝,赵孝锡多少还是非常忌惮的。可眼下,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眼下宋军的攻势不错,三路大军都进展顺利。一座座属于辽国的州城,都被大军给收复了下来。那怕收复的过程中,宋军的伤亡也在不断加大。

可相同的,大辽布置在各州府的兵力,也要不断的减少当中。至于赵孝锡,为了确保万一,已然带领一千重新集结的鬼骑军,抵达了布置在大辽南京的密营。

根据得到的消息,赵煦有了炮队的配合,攻城也变得顺利了许多。虽然火炮的出现,打了辽国一个措手不及。可后来大辽,也调整了防御布置。

一些城门,在开战前便被封堵了起来。以至那怕城门被炸开,宋军也没法一举攻进城中。更多的攻城,都是在炮兵的配合下,步兵攻上城头而结束。

这样一来,虽然宋军的伤亡大大减少。可对于大辽而言,同样也有种危在旦夕的存亡压迫感。面对即将兵临城下的大宋主力,南京府的大辽骑兵,也在紧张的集结当中。

甚至为了在南京城外,与宋军进地决战。辽帝耶律洪基,还从比较紧张的兵力中,抽调了五万精骑赶赴南京,希望凭借兵力的优势,打破宋军长驱直入的兵锋。

面对这种情况,章惇也紧急命令,完成四州收复之战的杨士鹏部,立刻转向停止向前进攻。保留精锐边军,负责四州之地的防御,大军主力赶来与中军汇合。

这场应该会被封存到历史中的宋辽决战,随着双方不断调兵遣将,兵力达到惊人的五十万。双方的兵力,几乎是持平,只是辽军相对骑兵更多一些。

面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按照章惇的意义,是想请求赵煦后撤。可已然雄心勃勃的赵煦,根本不愿意放弃入主辽国皇城的机会,直言与众军出战大辽。

在这种大战一起,将真的形成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情况下。赵孝锡却有种直觉,这次的大战怕是很凶险。赌上国运的大辽,只怕再也输不起了。

可综合各地收来的情报,赵孝锡却找不到,那丝令他觉得有寒意的征兆。最终也只能待在密营,等待着决战的到来。

不论如何,赵孝锡也希望宋军能攻进南京府,收复这座后世的皇城。只有拿下南京府,收复燕云十六州,也算达成了预期的目标。

有了这道天然的屏障,给大宋一点休生养息的时间。未来一统天下,也会变得简单许多。那么,赵孝锡的期待真会如他所愿吗?

第二卷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兄弟再重逢

根据陆续收到了情报,面对大辽终于不再龟缩,集结重兵打算在南京府外一决高下。身为宋军指挥官的章惇,也有意放缓部队行进的速度,命令后续的两路赶来支援。

面对辽军集结了超过十万骑兵,十五万步兵的强大兵力。章惇也清楚,单凭中军一路只怕输多胜少。有意停下前进的脚步,急令其余两路大军向中军靠拢。

眼下燕云十六州尽管还有几州之地未能收复,可章惇清楚,只要拿下大宋称之为幽州的大辽南京府,后面几州之地唾手可得。此战,才是决定宋辽之战胜负的决定之战。

最重要的,章惇不敢冒险。如果赵煦愿意听他劝止,返回京师坐镇,也许他敢用一些险招跟大辽进行周旋对战。可眼下赵煦不走,他自然不敢让其犯险。

根据收集到的大辽调兵情况,章惇也下令,宋军中扩编跟原有的骑兵,全部向中军靠拢。在平原与辽军交战,没有一定数量的骑兵,只怕也没法抵达辽兵铁骑的凶猛冲锋。

做为应战的一方,辽国太子耶律图,同样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打算。若是失去南京府,大辽只能退到中京府。从此失去,真正问鼎中原的机会,甚至失去了防御大宋兵锋的屏障。

对于大宋而言,如今收复了绝大多数的失地,只要拿下南京府,便是改变国运的大胜。有这场大胜。足以再保证大宋至少上百年的国运。

面对辽兵集结的重兵,身居于密营中的赵孝锡,最后下令驻扎在渤海附近的火枪队。同样紧急派遣到中军大营。配合随军作战的火炮队,护卫赵煦的安全。

尽管大辽方面,已经知道了火炮队的厉害。火枪队的威力,暂时辽兵还不清楚。这支三千人的火枪队,也是经过实战洗礼的,能保证赵煦在军中的绝对安全。

在这种两方开始集结兵力的时候,一支三千人步兵形式的援军。自然不会引起注意。而火枪队入住大营之外,直接跟王子殊的风骑营驻扎在一起。

那怕宋军当中。也不知道这支步兵打扮模样的部队,到底是什么来头。这也保证,火枪队在战时,能够最大限度。打辽兵一个措手不及。

面对这支援兵的抵达,赵孝锡直接让赵十八给赵煦通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