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进军李朝,是他主政琼州的第一战,也是打响琼州王府的名誉之战。任何敢在这件事情上阻拦跟破坏的,不论他是什么人,赵孝锡都不会轻易手软。
都说文官不怕死,可在赵孝锡看来,这种不怕死的官员他还真没怎么见过。拥有专断之权的他,完全可以利用手中职权,让这些死忠的官员俯首称臣。
更何况,此次提调广南西路的军政大权,赵孝锡更多是希望,借助训练出一支强军来。此次进军李朝之后,相信会令不少东南小国安份一些。
可同时,这些小国也会担心,他的下一步吞并举动。那么一支强有力的震慑部队,就必须组建起来。他也希望借此,在广南西路各州府中,做出一些改变现有军队状态的事情来。
虽说如今朝廷,很多时候都存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想法。可他们所谓的养,更多是一种荒废般的情况,没有战事的时候,这些兵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兵。
正常的粮饷补给不到位,士兵训练的训练性不高。每天战时,必须看到银子才肯上战场。这样的兵卒,想让他们在战场英勇杀敌,想想都不太可能。
这次赵孝锡整顿各州军备,用他交待钦差卫队成员的话。如果一个州府,没有一个可用之兵,那他就全部遣散重建。至于那些武官,有能力可留任,没能力趁早滚蛋。
他不想将来自己的军队中,出现什么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情形。况且,随着西北秘营的武卫,不断转移到东南,赵孝锡的基层武官力量根本不缺。
在他开始提调广南西路前,这些各州府的情况,他都安排布衣阁进行了秘密调查。如今的布衣阁情报系统,随着新南城的建立,已然扩大了许多倍。
很多各城各县各府的酒楼商铺,都成为布衣阁打探消息的据点。那些行商天下的商人,不少也是布衣阁的眼线。有情报系统的提前布控,掌握各州府的情况也更便利。
说到底,随着新南城的各个工厂,开始进入正规。从新南城生产出来,大量新奇的东西,给赵孝锡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用日进斗金能形容,还真的一点不差。
手头有钱,以前打下的基础,也陆续显现出力量来。加上琉球建立的新移民基地,也提供大量的粮食,赵孝锡想发动一场战争,几乎是没什么问题的。
相反他非常清楚,老让手下这些部队闲着,他们的实力反倒有降无增。战争最能检验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也能促进相应产业的飞速发展。
现在是他投入的时候,可要能打赢这场仗,那么他的收获也将远远大于付出。这种战争生意经,赵孝锡无疑也是有的。所以在为打赢的事情上,他投入起来一点不心疼。
除此之外,为了杜绝李朝再次提前兴兵来犯。如今的布衣阁配合武卫,加大对李朝的军队跟官府情报刺探外,还在广南西路展开了清剿谍报人员的工作。
一些李朝安置在广南西路的谍报人员,以及跟李朝有私通之嫌的人员,此刻正承受着武卫的秘密谋杀。而这一切,李朝目前都没查觉,是赵孝锡在布局策划对他们的战争。
总之,那怕是一场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赵孝锡要做的,也是将其谋划好。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将这个国家,纳入到大宋的版图之中。
而他也相信,只要拿下李朝,东南这些诸候小国,将不敢再生什么二心。这对明年他兴兵高丽,也将起到稳定后方的作用。所以,赵孝锡对此事尤为慎重!
第二卷 第八十四章 靡烂的兵曹司
沿着雷州一路轻装前行,赵孝锡的秘密视察,令广南西路各州的知府们,都有种刮目相看的感受。可他们同样知道,有这位王爷盯着,他们的逍遥日子将结束了。
尽管此次赵孝锡的视察,并没做出什么杀官祭旗的事情。可军权被接管,这些知州都意识到,往后广南西路都将进入赵孝锡的管控当中。
不过也有一些知府觉得,赵孝锡的到来,终于让他们看到了晋升的希望。也期盼借助此次的机会,搭上这位琼州王的大船,好让他们调离这里,去其它地方为官。
虽说他们在各州都贵为最高的军政长官,可这些大多到过京城的官员都知道。这广南西路的官不好当,一个不慎引起民变,下场都不会好到那里去。
可偏偏他们为官的地方,本身就属于大宋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很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每年收税的官员下乡,便是他们最为紧张的时候。
其次遍布各处的山贼,更令他们治下的百姓,都是骁勇好战之辈。每到交纳税赋的时候,便是这些山贼招纳新人的最佳时机。良民活不下去,入草为寇也是唯一活路。
此次赵孝锡的到来,让他们看到改善地方治安的机会。可同时他们又明白,山贼的日子不好过,往后他们官员的日子也绝对不会好过。
任何一场战争,都不是短时间能够结束跟消化的。可不管如何。有了这位王爷整顿军备,至少将来他们需要动用官军的时候,也不用象以前那样没指望了。
听到琼州王府承担此次整军备战的所有费用。地方甚至连粮食都不用提供。这样一来,朝廷例行发下来的粮饷,无疑就将成为官府的储备银跟储备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