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尊崇原则
一般来说,汉族人有从大从老从高的心态。如对同龄人,可称呼对方为哥、姐;对既可称“爷爷”又可称“伯伯”的长者,以称“爷爷”为宜;对副科长、副处长、副厂长等,也直接以正职相称。
③适度原则
许多年轻商人往往对人喜欢称师傅,虽然亲热有余,但文雅不足且普适性较差。对理发师、厨师、企业工人称师傅恰如其分。但对医生、教师、军人、干部、商务工作者称师傅就不合适了,要视交际对象、场合、双方关系等选择恰当的称呼。在与众多人打招呼时,还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以先长后幼、先高后低、先亲后疏为宜。
(2)称呼的方式
称呼的方式有多种:其一,称姓名。如“张三”、“李四”、
“王娟”等,称姓名一般适用于年龄、职务相仿,或是同学、好友之间。否则,就应将姓名、职务、职业等并称才合适,如:张三老师”、“李四处长”、“王娟小姐”等。其二,称职务。加“王经理”、“汪局长”等。其三,称职业。如“老师”、“空姐”、“乘务员”、“医生”、“律师”、“营业员”等。其四,称职衔。如工程师、教授、上尉、大校等。其五,拟亲称。如“唐爷爷”、“汪叔叔”、“胡阿姨”等。其六,称“先生”、“夫人”、“太太”、“小姐”、“同志”等,这是最普遍、最常用的称呼。
一般在正式场合的称呼应注重身份、职务、职称、职衔;非正式场合可以辈分、姓名等称呼。在涉外活动中,按照国际通行的称呼惯例,对成年男子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太太,对未婚女子称小姐,对年长但不明婚姻况状的女子或职业商人称女士。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职衔等。如“布莱克先生”、“上校先生”、“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对部长以上的官方人士,一般可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总理先生阁下”等。但在美国、墨西哥、德国等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对这些国家人士可以“先生”相称。对日本妇女一般不称“小姐”、“女士”而称“先生”。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为“殿下”。其他有爵位的人,可以其爵位相称,也可称“阁下”或“先生”。对有学位、军衔、技术职称的人士,可以称他们的头衔,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某某将军、某某工程师等。外国人一般不用行政职务称呼别人,不称“某某局长”、“某某校长”、“某某经理”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可以称职务或同志。在美国,人们常把直呼其名,视为亲切的表示,只是对长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例外。
(3)称呼的忌讳
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使自己对他人的称呼不失敬意,应避、免在对人对事称呼上的一些忌讳。
①不要使用绰号和庸俗的称呼
商人不要随意给人起绰号,称呼“哥们儿”、“姐们儿”、“大腕儿”等,这些称呼不仅难登大雅之堂,而且还会给人留下没有教养的商人形象。
②不滥用行业性或地域性的称呼
师傅、老板、出家人等带有行业性;使用很广的“爱人”这一称呼带有地域性,在境外或国外往往被理解为充当第三者的情人。
③对不吉利的词语和恶言谩骂的词语要避讳
如“死”字,中国人历来就十分忌讳,并另造了一些词来表达死的含义。如百年之后、老了、去世、下世、过世、辞世、病故、病逝、长逝、长眠、仙逝、作古、不在了、远行等等。再如北京地区为了避免骂人嫌疑,将沾了“蛋”字边的东西都改了名:鸡蛋叫作鸡子儿,皮蛋被叫做松花,炒鸡蛋称为摊黄菜,鸡蛋汤叫木樨汤;这些言语忌讳不仅反映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思想倾向,也表示了对他人的尊重。
老经验:
恰当的称呼使感情更加融洽,使交流更加顺畅。
称呼,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电话礼节不可忽视
电话交际是现代人常用的交际方式,双方的声音、态度、举止虽远在千里之外都是可以感受到的。尤其是在商业活动中,电话礼节尤其重要。只要听听电话的交谈内容,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和社会化程度。为了正确使用电话,树立良好的“电话形象”,无论发话人或受话人,都应遵循电话应对的“四原则”——声音谦和、内容简洁、举止文明、态度恭敬,把握好打电话与接电话的礼节。
阿梅是某洗衣机公司在北京的代理商。中午轮到她值班,她手里捧着一本小说正看的入迷,电话铃响了五六声,她终于不紧不慢地接了电话。
“喂!”她拿起电话,没有报自己公司姓名,懒洋洋地回答对方。
“您好,请问这里是洗衣机代理吗?”对方问。
“是。”阿梅回答。
“你好,我想买一个XX牌的洗衣机,请您介绍一些型号。”对方又问。
“我们的洗衣机分好几种,你想要哪种?”阿梅冷漠地反问。“小姐,我不明白,洗衣机就是洗衣机,还要分什么种类?不就是按大小来分种类吗?”对方困惑地问。
“当然要分,有的能甩干,有的不能甩干。阿梅随手摸了一块饼干填进嘴里……
“等我想一想再决定吧。”对方挂了电话。
不要以为电话中谁也见不到谁,所以想说什么说什么。其实,正因为电话中谁也见不到谁更应该注重礼节。下面是一些不容忽视的电话礼仪经验,请女士们务必注意:
(1)打电话的礼节
①选择通话时间
应根据受话人的工作时间、生活习惯选好打电话的时间。比如,白天宜在早晨八点以后,节假日应在九点以后,晚间则应在22点以前,以免受话人不在或打扰受话人及家人的休息。如无特殊情况,不宜在中午休息时和一日三餐的常规时间打电话,以免影响别人休息和用餐。给单位打电话时,应避开刚上班或快下班两段时间,还要特别注意其所在地与国内的时差和生活习惯。要注意通话长度,遵循电话礼仪的“三分钟原则”,即每次通话的时间应限制在三分钟左右为宜。不要打电话给在家的人谈公事。使用公用电话,如打电话的人较多,应自觉排队。自己的电话一时拨不通,应让别人先打。
②打电话前的准备
在电话中应该说些么,一次电话该打多久,打电话前应有“腹稿”。如怕遗漏,可拟出通话要点,理顺说话的顺序,备齐与通话内容有关的文件和资料。打电话之前,要核对所打电话号码,以免打错,同时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电话拨通后,应先向对方问候“您好!”接着问:“您是XXX单位吗?”得到明确答复后,再报自己单位和姓名,然后报出受话人姓名。如受;话人不在,可请人转告,或过一会儿再打。如拨错号码,应同对方表示歉意。说话要直言主题,简明扼要,长话短说,不要丢三落四。有的人爱煲电话粥,要知道这是不礼貌的,尤其是晚上。因此,打电话之前一定要先拟好要点,以免惹人讨厌。
(2)接电话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