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方才入初,雪更大了,但是走在皇城里的包拯,面中笑意甚至比这雪还要大。
包拯的手里一直拿着一个折子,兴冲冲地就往皇帝书房走去。
。。。。。。
宋仁宗赵祯刚刚下了早朝,此时正坐在大殿内,手里拿着奏折正在看。此时一个宦官就走了进来,道:“陛下,枢密副使包枢密求见。”
赵祯头也不抬,道:“宣。”
宦官得令,转头就往大殿外走去。回来时,身后就跟着包拯。
“陛下,包枢密到了。”
赵祯这才放下手里的奏折,抬起头来。看着满身雪花的包拯,便是开口问道:“卿今日冒大雪而来,可是有要事禀报?”
包拯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老臣今日贸然,是有要事。臣不负陛下信任,已将那冷青之案了结,前来向陛下禀报。”
赵祯这下子就坐直了起来,连忙问道:“卿快说!那冷青,是否是寡人之子?”
“复陛下,”包拯此时双手捧着手里的折子,道:“那冷青非陛下之子,非我大宋太子。”
赵祯听后,身子也是慢慢伏了回去,然后又问:“卿又是如何得知?”
包拯此时便道:“复陛下,实不相瞒,臣借用了劣徒的办法。先后调查了陛下的临寝记录,然后又到了冷青的家乡去,查了他们一家。”
“结果是什么?”
“那宫女确实受陛下一恩,但是在经过陛下遣散之后,回到川峡,嫁于一名医生。成亲后一年,诞下一女,而后第三年,方才诞下那冷青。”包拯解释道。
“时间,便是其中问题。”
赵祯点点头,问道:“冷青此案,倒是耽搁了包爱卿半年有余。前段时间尚无头绪,而从你派出人马过,也才一月不到,竟然可以这般了结此案。寡人果然没有看错你。”
包拯道:“复陛下,此法非老臣所想,臣不敢居功。”
“那是何人提出的办法,寡人会赏赐他的。”
“复陛下,想出此法者,不是别人,乃是老臣新纳的学生,名为韩执。”包拯答道。
赵祯听到这个名字,在脑中回想了一下,并非汴京中哪位勋贵或是才子。便是问道:“这韩执,何许人也?”
“韩执为扶平伯韩卓、眉山县郡主周怀安之子,现正于开封府国子监中就学。”包拯说道。
赵祯这时恍然大悟:“原来是扶平伯之子,此子可是有何才干,竟然得包爱卿的欣赏,收为学生。”
包拯活了这么些年,只听说他教导儿子很好,现在包镱也是一个深得百姓爱戴的好官。但是却没有听说他收了何人为学生,除非这个人有很大的才干。
“能将困扰陛下许久的案件提供计策,不知是否算作才干?”包拯道,“前些时日,开封府书院与应天府书院进行诗词比试,而韩执便是其中魁首。”
赵祯思索了一下,然后问道:“那首《念奴娇》、《沁园春》便是他写的?”
当时词会结束后,作为皇帝,他自然是有资格了解一下
“复陛下,正是。”
赵祯笑了笑,道:“此子倒是在词文一道有所才华,便是不知真正才干。这样可好——朕便是按照寻常大臣之礼,对他进行赏赐,如何?”
“既是学子,那朕再从翰林院中,取出几本来,给他学习。”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