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生命不是演绎完美的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一部分灵长类不得不改变原有的习性,包括生存方式和群体结构。灵长类需要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如需要站立行走、改变食物结构、建立复杂的群体结构等,这些改变促进了灵长类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从而使灵长类逐步从一般的动物形态脱离出来。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苦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它实际反映了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状况。苦产生于人的各种生存活动中,生产活动、生存竞争、情爱活动等等,它具体表现为生理和心理难以释解的压力,是生存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问题。从远古的氏族社会到现代社会,苦难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可分离的,人类总是期待着有一天能从种种苦难解脱出来,并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

从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源于与自然的抗争。人有要生存下去,并生活得更好的意愿,然而人的这种意愿并不是能够轻易实现的,人在自然环境中面临种种压力和挑战,人要达成自己的意愿必须要去克服生存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早期人类,他们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干旱和洪水的肆虐、野兽的侵扰、饥寒的蹂躏,所有这些促使人类努力改变现状,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在远古时期,人类主要面临着饥饿问题。一年之中的季节变换,干旱和洪涝这些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大自然并不是慷慨地提供生存所需的资源。面对生存中的问题,人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能够度过食物短缺的时期,急迫的生存问题促使人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有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人类的社会生产是从求生存的活动中发展过来的,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人们发现有些动物是可以被驯养的,如牛、羊、鸡、鸭;有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可以用来播种,如稻、麦、玉米等作物,蓄养家禽家畜、种植庄稼可以更好地帮助人解决食物来源问题,解决饥饿问题促进了农牧业的形成和发展。

人类所面临的麻烦和苦难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饥饿问题之外人们还要去适应气候的变化,为了抵御寒冷,人先是穿上了兽皮,然后人们懂得用棉麻之类的织物制成衣物;为了躲避风雨,人类开始居住于山洞,之后有了自己建造的房屋。另外,人类在自然界面临各种竞争压力,自然界有许多猛兽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为了对付这些猛兽,人们想到了使用武器,如石块、棍棒和火,同时,人们为了增强生存竞争中的力量,能够有意识联合起来对付自然界中强大的对手。

人所承受的生存压力不仅来自于自然界,也来自于同类的人之间。在生存活动中,每个人都为满足自身欲求而活着,人与人之间构成一定的相互关系,即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为了达到更好的生存状态,每个人都要争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样就形成了人们相互之间的竞争压力。由于面对同类的竞争,对每个人来说任何东西都不能轻易获取,人必须承受竞争中的压力,而遭受失败和挫折也是难免的。在竞争过程中,人要认识并调节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使自身适应充满竞争压力的环境,这样来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人类最初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并不是有意识的,而只是为了缓解所面临的现实生存压力,出于自身对自然环境所施加压力的本能回应。而随着人对于自然认识的加深,人的认识也逐渐由本能转变为自觉的意识,人通过自觉的行为来改变环境。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类,人始终在与苦难进行着抗争,并且在这种抗争中不断地有新的发现和体会,人们在求生存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在征服苦难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因此,从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来看,苦的存在对生命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如果从现代生物学的观点看,生物进化是生物体与环境中各种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时生物体要克服环境所施加的压力,各种存在作为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对象。同时,由于环境在不断变化,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这种关系会由一种平衡转向另一种平衡,生物体所承受的压力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一种压力被克服之后生物体又要面对新的压力。因此,从生物的发展进程来看,苦对于生命存在来说是必然的、持续的。

说到底,苦是一种生存状态,反映了生命体与环境的关系,是身体感官系统对生存状况的感应。如果从生物形态来描述苦,苦表现为生理上的不适、疼痛、难受,心理上的压抑、苦闷、孤独,苦其实是生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危险的总和。也可以这样来理解苦,苦是生存过程中生命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或者说是人对生存过程中的种种不如意和缺憾的情感反应。

在人世间,苦的滋味是多种多样的,如贫困和疾病、工作和事业的不顺心、家庭问题和麻烦等等。人生最大的苦就是人的生存受到威胁,如遭遇战乱、自然灾害、身患绝症等等,这些苦最让人难以忍受,也是让人无奈的。另外还有一类苦,这类苦主要源于求而不得,象失学、失恋、失业等等,这些苦伴随着人生的整个过程。遭遇痛苦对人来说是不幸的,人总是设法回避和改变生活中的不幸。人的行为动机表现为趋乐避苦,人根据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感受来决定行为的方向。

在人的一生中,人始终承受着生存的压力,同时人又在努力试图克服和减缓着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当人在生存中遇到问题或受到压力时,这时需要通过生理和心理的调节来回避、化解或适应,以此来缓解和消除这些压力。对于苦,人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一套调节和防御系统,苦是一种生存体验,这种体验会转化为经验,而经验作为今后行为抉择的依据,譬如如何避免身体的损伤,各种身体病痛之类的肉体之苦,如何避免压抑、苦闷、孤独之类的心灵之苦。苦对人有警示作用,人根据过去的体验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且通过调节自身的行为来适应环境,以求处在一个较好的生存状态中。

另外,所谓苦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处在不同环境下的人对苦有着不同的理解。平民和权贵、穷人和富人、少年和老年、男人和女人对苦的感受不尽相同,一些人以为苦的事到另一些人那里可能就不那么苦了,苦不苦与人看事情的高度和所处的境遇有关。从人的本性看,人的欲求是没有止境的,人永远都是不知足的,而不知足带给人许多苦。世间的一些苦的产生往往因为人对生活的期望值过高所致,当现实情况与人的想象有出入时,痛苦便产生了;还有一些苦是人与他人比较时产生的,人要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参与生存竞争,财富、地位、荣誉这些都要通过竞争得到,在竞争中每个人都会感到来自他人的压力,由此会产生苦闷、压抑这样的情感。人要把苦全部驱除是不可能的,因为苦关系到人性和人的存在状态,是生命存在的必然体验,如果人很容易知足和接受现实,那么人类就不会有今天,因此,对于苦有时也要看人如何去看待它。

从人类生存状态看,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无论这些行为是有意识的或是受本能的作用。人为了抵御严寒穿起了衣服,为了不受饥饿之苦耕种了粮食,为了免受旅途的艰辛有了各种交通工具,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更好地享受生活,各种技术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苦对人有着激励和促进作用,人类每前进一步,意味着人类苦难的减少。人类生存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饥寒、病痛和贫困,达到更好的生存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人努力地认识并且改造世界。和古代人相比,现代人的生存条件已有了很大改善,最明显的地方如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医疗条件、运输通讯等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各方面状况都在改善,以往困扰人的苦难不断缓解,人的生存更安全、健康和舒适。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文明,正是由于人类在为摆脱困苦做着不懈的努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以它的对立面的存在为前提的。对于生物进化来说,生物体通过克服它的对立面──各种不利它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而取得发展,也就是生物通过机体的结构调整来适应所处的环境。人与苦的关系是矛盾的,一方面,人要排斥和躲避它;另一方面,人的成长和发展又需要它。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人类发展的目的是追求苦难的终结,即不再遭遇生理和心理压力,然而这可能吗,苦难的终结是否意味着人的使命的终结,这的确是一个难以说清楚的事情。生活中,人不断地克服自身与环境不相适应的状况,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取得发展,这就是苦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苦是人所不愿接受的,因此人会为摆脱苦做不懈的的努力,去改变现状,所以苦对人有促进作用。在人的一生中,苦是人持久而深刻的体验,肉体之苦,心灵之苦会降临到每个人身上,过去、现在和将来,只要人存在一天,苦就不会消失。从人的自然属性来认识苦,苦是不可避免的,苦的终结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人通过征服困难使自身得到发展,人忍受着苦,努力摆脱着苦,这是人生的写照。对于苦,如果仅仅看到苦带给人的不愉快经历和不良感受,这种对苦的认识对人没有什么意义,也容易让人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产生疑惑,人应该看到苦是生命的一种存在状态,并从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苦的作用,从而能够从容地面对和接纳人间的苦。

前面谈了有关人生的苦,而与苦相对应的情感表现是快乐。对于生命的存在,如果生存过程中只有苦的滋味,那么,生命的存在就没有理由,或者说没有生存下去的动力。对于那些具有生存意识的生命来说,它们有必要对有关自身存在和生命延续的事物表示出意愿和要求,生存是一个期待和努力的过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生存和发展完满的实现。

生物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当这样的需要获得满足的时候生物会对此时的状态做出反应。对于一般动物,它们的快乐是得到物欲、*、权欲等的满足,从本质上说是生存和发展得到实现,这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关系结果的一种体现。对人而言,人在此基础上又有对知欲、荣誉满足的需要,生物的存在和发展状况决定了其行为就是追求这些欲求的满足。

谈到快乐,首先看看生活中都有一些什么样的事让人感到快乐。快乐是一种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时的感觉,如人享用一顿美餐,游山玩水,能和所爱的人在一起等等。快乐是从苦中的解脱,一个人苦读十几年书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或是忙碌一年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或是经过长期钻研在某领域有了进展和突破。快乐也可以从与他人的比较中得到,一个人感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强,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遇到麻烦和处于困境,这时人的心理压力减轻,因此,别人的愚蠢、出洋相、甚至落难有时也是令人愉快的。

快乐,实际上也是人与环境作用结果的一种体现,是人对于自身处于一种较好的生存状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生存压力的暂时释放。仔细分析一下快乐的原因,不论何种快乐,都表现为一种心理紧张和压抑的缓解。富裕意味着可以不再为生计担忧,考上大学意味着一个阶段性苦难的结束,获得爱情表示可以不再为爱而苦苦相思,竞争中的优势可减缓自身的心理压力。如果从苦来理解快乐,快乐就是没有劳苦,没有压力,没有忧愁,没有麻烦。快乐和痛苦一样,都是由感官到心灵对生存状态的生物性的反应。

人类的生存活动就是追求快乐的活动,人们追求富裕、健康、安宁、荣誉,因为这些能够给人带来快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得到不断实现,这些都是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并且为之努力的结果。快乐是人的一种存在形态的表现,它给人以未来的希望和生活的信心。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追求快乐,但要获得快乐并非易事,任何东西的得到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就人的本性而言,人需要名利权等这些东西,然而取得这些东西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为此人要牺牲享乐,克服惰性,同时也要付出精神的和身体的代价。乐总是与苦相生相伴、形影不离,乐极生悲,苦尽甘来,这些是人类的生存经验,苦乐就是这样在人生中转换。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人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努力,轻轻松松是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同时,快乐对人是很吝啬的,它来的不易,去的也快,但人却愿意为不多的快乐去奔波劳累,因为人除了追求快乐之外别无选择,这便是人生存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辛辛苦苦地工作,想得到快乐的补偿,对于一个发明家,他的每项成果的背后不知包涵了多少艰辛和失败;对于一个运动员,他的每块奖牌的背后不知凝聚了多少泪水和汗水;而更多的是那些一生勤勤恳恳却又默默无闻的人,人付出的努力和最终的得到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人的本性是这样的,总以为自己可以得到快乐,并且始终在期待着,有了对快乐的期待人就不那么介意种种屈辱和磨难,人愿意去淡化心中忧郁和不快来强化那仅有的快乐。人性,它的存在形式表现为符合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追逐快乐的天性便是这种表现的体现。

快乐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短暂性,二是相对性。人良好的感觉是不会持续很久的,快乐是生存压力的释放,这种释放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看,环境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生命与环境相契合的状况不会是稳定的。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人在得到某种满足之后又会有新的期待,人不可能总为一件事高兴,快乐会随时间渐渐淡化,随后人又要面对不断变化和充满竞争的世界。另外,快乐也是相对的,人的经济状况,地位的高低,学识的深浅,这些都会使人对快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在这个世界上,不满意的有穷人,也有富人;有平民,也有权贵,快乐常与人期待的结果有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境遇能够有所改善和好转,当人的期待与现实吻合时,人便会快乐。

从快乐看人生,人生带有悲剧色彩,造物主非常吝啬,不肯多赐予人快乐。然而,当人冷静仔细剖析一下人生,大概会有这样的发现,如果人很容易得到满足,并且可以长久享乐,那么人是否会有足够的动力来改造生存环境,人类是否会有今天的文明,由此看来,有限的快乐对人的存在和发展是必要的。个人以至人类的理想都是希望人能够少一点痛苦,多一点快乐,从古到今,人不断设法抵御和避免种种天灾人祸,从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到今天的电脑信息时代,人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改善,享乐越来越多,苦难逐渐消减,这正是由于人趋乐避苦的本性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

在现实生活中,无节制地寻欢作乐总有一天会有报应,太容易满足和无所事事也会抱憾终身,这是自然的因果法则。生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意味着不断的改变。快乐和苦难一样,其作用在于敦促人不断地去做些什么,人不愿受苦,苦对人产生一种推动力;人要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