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工作是一种修行是谁说的 > 第八章 在工作中修行实现自我增值(第3页)

第八章 在工作中修行实现自我增值(第3页)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郑明眼睛瞪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飞?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了。怎么回事?郑明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儿,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武林高手集中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郑明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研究所上又太远,怎么办?郑明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堂堂的博士过不去!

只听“扑通”一声,郑明一下子沉到了水里。两位所长慌忙把他拉上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郑明尴尬地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一愣,然后相视一笑:“你不知道,这个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能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郑明落水的原因,其实就因为他自恃高明,而不屑于向别人求教。

现实中,这类人很多,他们自己估价过高,瞧不起他人。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全才,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懂的事情,所以,遇到问题不要不懂装懂,擅自下结论,匆忙表态,应该多虚心求教于别人。

孔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

孔子苦苦钻研“礼”的学问,可终没有得出结果,为此,他感到十分苦恼。当他听说老子经过多年苦心探索钻研,知识渊博,已经求得天道的消息后,就决定去洛阳拜访老子。

老子见了孔子,便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对他说:“阴阳之道是不可以用感官感知的,也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道也是不能送人的。寻求道,关键在于内心的感悟。心中没有感悟就不能保留住道;心中自悟到道,还需和外界的环境相印证。因此,可以说,得道之人是无为的,是简朴而满足的,是不以施舍者自居,也无所耗费的。自己正的人才能正人,如果自己内心不能正确领悟大道,心灵活动便不通畅。”

一席话使孔子心窍大开,在和老子分别后,他对自己的学生说:“我今天看见了老子,就像见到了龙一样啊!”老子的一席话,使孔子对他的高深见解十分赞赏,可见这次拜访使孔子有了很大的收获。所以说,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径。

对于一个人来说,虚心求教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好处:一是谦虚使人进步。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怎样聪明博学,他的知识与人类整体的知识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凡才识越高的人,越是明白这个道理,因而越是虚心好学,严以律己,持之以恒,也越能成就大事业。二是虚心求教赢得好感。谦虚的人言谈举止谦恭有礼,不专断、不傲慢、不自以为是,在工作中比较容易获得同事和老板的好感,容易得到忠告、帮助和真诚的合作。一个处处得到好感的人,他的事业之船等于悬挂了顺风之帆,其成功也就不言而喻。

欧阳修是北宋大文豪,他文才出众,官居高位,但却非常注重虚心向别人求教,每写完一篇文章,必先“草就纸上、粉于壁,兴卧观之屡思屡议”。其作品《醉翁亭记》,用字精炼,文辞优美,被人们传诵至今,此文就曾得益于一位砍柴老樵夫的指教。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好友智仙和尚在琅琊山上为其建造了一座亭子,欧阳修取名“醉翁亭”,并写下《醉翁亭记》一文。文章写成后,欧阳修抄写了很多份,命人贴到外面,希望行人帮助他修改和提意见。

看到文章的人都纷纷赞赏欧阳修的文采。这时,有一个砍柴的老樵夫说他这篇文章有点太啰嗦了。欧阳修于是为老人再次诵读此文,虚心请老人指教失误之处。

刚开始读:“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老樵夫认为啰嗦的地方就在这里,说道:“我砍柴时站在南天门,大丰山、乌龙山、白米山还有花山,一转身就全都映入眼帘,四周都是山!”

欧阳修听后忙说:“言之有理。”随即修改为:“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

向别人学习和请教是实现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他们身上的好的品质,你就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

【工作禅】

工作中,虚心向别人学习和求教也会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有利于攻克难关,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能促使自己不断上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你若能从他们身上吸取各自的优点,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拥有一技之长,成为所在行业里的专家

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拥有一技之长的人都会受到欢迎。我国有句俗话叫做“天干、荒年也饿不死手艺人。”一个有本事、懂技术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有饭吃。掌握一项技能无论是对于求生还是社会上立足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法国的一家工厂的电机突然间坏了,于是一大帮技术人员围着电机团团转,就是找不出毛病,他们使尽了浑身解数仍未能解决问题。正当厂长打算另请高明时,电机组有一名基层员工毛遂自荐。

这是一个身材瘦弱矮小的年轻人,脸上还带着稚气未脱的神色,穿着沾满油渍的工作服,他用一种请求但很恳切的语气对厂长说:“我可不可以试试?”

许多人都瞧不起他,刚来厂里不到一年,平时闷着头也不吱声,能有什么本事?厂长也带着一种怀疑的口吻问道:“你几天能修好?”

这位矮个子员工想了想,说:“三天时间吧。”问他用什么工具,他说只用一把小铁锤、一支粉笔就行了。

白天,他围着电机转悠,这儿看看,那儿敲敲,晚上,他就睡在电机房。到了第三天,人们见他还不拆电机,不禁怀疑起来,他的同事让他别打肿脸充胖子了。

一位跟他最要好的朋友对他说:“修不了就赶紧撒手吧!”

可是他笑着说:“别着急,今晚就可见分晓。”

当天晚上,他让人们搬来梯子,他爬到电机顶上,用粉笔在外机壳上画了一条线,说:“此处烧坏线圈13圈。”

技术人员半信半疑地拆开一看,果然如此,电机很快就修好了,并恢复了正常运行。

有人相当不解,问他为什么会做到如此神奇,他神秘地答道:“精通,精通能让你解决一切问题!”

厂长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如果把他调到技术部一定会有用武之地。于是决定给他5000元的奖金,并从原岗位升任技术部顾问。

在这家工厂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很多人被破格录用,他们都是自己所在领域顶级的专家,能为企业减少开支,增加效益。

西班牙著名的智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其《智慧书》中告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让别人离了你就无法正常运转,这样你的地位就会大大提高。”

李华在一所普通的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之前,他进入了一家科研机构实习。刚去的时候,他没什么事可干,上司看他可怜,就随便交给他一项任务,说:“三个月内完成就行,到时给你一个实习鉴定。”

在接到工作任务后,李华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工作到晚上10点多才下班,有时太晚了,无法回家,他就住在单位里。三天后,他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上司交给他的工作任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