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淡淡一笑,回答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在抗美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他要赠给我作个纪念,这么有意义,我当然得收下。”
这位美国记者又带有挑衅意味地向周恩来提出了一个这样的观点:“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该国的人口过多。”
周总理极不赞成这个观点,他直接反驳道:“我们不同意你这种看法。英国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只有4500万,这并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时期内曾经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和中国比较,中国也只是略大了一点点,但是中国的人口超过美国人口的5倍还要多,可是美国的海外驻军却达150万。中国的人口虽多,却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领土上,至于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更是没有。由此就可以看得出来,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与它的人口多少是没有关系的,却与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息息相关。”
在这里,周总理以英美人口不多却向外扩张,与中国没有向外扩张相对照,真可谓是数据准确、论据翔实、顺理成章,最终让这个美国记者无言以对。
另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总理:“你们走的路为什么叫马路?”
周总理诙谐地说:“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就是马路。”
这个记者又问:“我们美国人都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
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了。”
这个记者听后,羞得无地自容。
他接着又问道:“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个问题不仅牵涉着国家机密,语气中还明显含有讥笑我们国穷民弱的意思。周总理既不好厉声拒答伤了和气,又不能和盘托出泄露机密。
他稍顿了一下,正色回答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
对此回答,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有人都不禁愕然。
周恩来不慌不忙地细作解释:“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一共是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而且还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誉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在世界上也是享有信誉最高的一种货币。”
周恩来一出此话,热烈的掌声立刻响了起来,真可谓语惊四座。
从具体的“多少”到抽象的“多少”,周总理的联想,不仅使局面变得缓和、主动,而且维护了中国外交、金融方面的良好形象;既能回避窘迫的话题,又能引发自己的主旨和意图,实有一举两得之效--不仅回避了列举具体数字显现我国贫穷落后的尴尬,而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誉卓著,不容置疑,坚定地维护了我国银行的地位。
凡是跟周恩来交往过的人,几乎无不为他的才智、魅力、人格和他杰出的外交口才所深深折服。
提高说话水平
如果先天就是会说话的人,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再练练基本功,就可以更快地达到一个比较高的说话水平。假如原来是个不怎么会说话的人,就需要专门地经过用心学习和练习,才有可能提高说话水平。
现在有专门的学习班,比如什么口才演讲之类的训练,其实都是教人如何说话的。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已经比较系统和深入了,只要有心,可以学习的环境和地方是很多的。尤其可以借鉴的是相声演员的训练内容和方式,对提高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很有价值。优秀的相声演员不但吐字清晰有条不紊,还有许多方面的才艺学识。
王熙凤虽然没有多少知识,但她之所以很会说话,除了前面已经说过的方方面面,或许许多人还不知道,凤姐反串说书人也有一手。
全家给贾母祝寿,凤姐走上来给贾母斟酒,笑着说道,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先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这一回就叫作《掰谎记》,就出在本朝本地本年本月本日本时,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真是谎且不表,再整那观灯看戏的人。老祖宗且让这二位亲戚吃一杯酒,然后看两出戏之后,再从昨朝话言掰起如何?
这里凤姐用的就是说书人的口气,她一面斟酒,一面笑着说着。还没等她说完,贾母和众人都已经笑倒了。两个女先生也笑个不住,都说,奶奶好刚口,奶奶要一说书,真连我们吃饭的地方也没了。
薛姨妈笑着说道,你少兴头,外头还有别人呢,比不得往常随便。凤姐笑着说道,外头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一处淘气到这么大。因为这几年因做了亲,我才不得不立了许多规矩。即便不是从小的兄妹,以伯叔论,那《二十四孝》上说“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不容易引得老祖宗笑一笑,多吃了一点儿东西,大家也跟着高兴喜欢,大家应该感谢我才是,难道会友人反而笑话我不成?
贾母笑着说,凤丫头说的没错,这两日我没有痛痛快快地笑一场,倒是亏了她,我才一路笑,心里才觉得痛快了些,我再吃一钟酒。贾母一边吃酒,一边对宝玉说,你也去敬你姐姐一杯。凤姐笑道,不用他敬,我讨老祖宗的寿罢。说着,便将贾母的杯子拿起来,将半杯剩酒吃了,将杯递与丫鬟,另将温水浸的杯换了一个上来。
说话的方式
一样的话,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样。同样的说话内容,笑着说和哭着说就不一样,唱着说和正常的说就不一样。这就谈到说话的载体问题了,也就是说话的方式。同样的说话,可以变换新鲜的式样说。比方说,凤姐采用说书人的强调,虽然内容也很平常,但效果明显不一样,所以才能印得贾母和众人发笑。假如句子内容不便,按照平常的说法说出来的话,未必可笑。
说话的载体很多,比如可以又说又唱,也可以模仿别人的强调或特点等等。总之是相对于说话内容而言的,就是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变化说话的方式形式等,强化说话的现场效果。其实不仅仅是增强可笑的程度,在不同场合说话人的目的也不一样,比如为了增强说服力,为了突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为了张扬自己的个性等等。灵活机智地把握和发挥说话的载体,需要平时的逐渐积累和有意识地认真练习,几乎不可能是先天性的,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