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拎包模式,迅速成为了渠道部的金字招牌。
各地经销商纷纷模仿,从bJ到广东,没有一个地方不在做拎包。甚至有地方的经销商特地跑来潘修礼的区域做拎包,就是看中了他的成功。
拎包,是一个新起的模式,能够在特定区域起到排斥同行的作用。比如,一个新交房的楼盘,合作拎包后就会不让同行进来开展业务,只要你有签单的能力,有多少单子就可以吃多少单子。
任何一个模式都是在初起时利润空间巨大,到了后期往往面临着经营成本的抬高。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的政策又开始做了调整。公司觉得拎包是个好模式,能够快速挣钱,比自己单纯地卖材料强多了。于是,公司做了一个无耻的决定:渠道经理去做拎包,而且是跟公司合伙干。
这个决定的背后隐隐透露着当年阿米巴的影子,也就是公司不承担经营成本,而让渠道经理以创业的名义去分担部分甚至全部成本,而所签的单则先给公司。
这样的模式让潘修礼感觉很熟悉,有些直销的味道,也有些阿米巴的影子,甚至还有吸血鬼的灵魂。
当公司发布这个决定时,大部分渠道经理响应了这个号召,而潘修礼则做了少数派:去维护经销商。
潘修礼的这个决定,看似保守,实则最为明智。后续的实际情况验证了他的想法。渠道经理要么挣不到钱离开了公司,要么挣到钱离开了公司,如此折腾下来,渠道部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于都要解散了。
在这个时候,公司又做了人事调整:新任命了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硅藻泥的人担任渠道部经理。
这个人叫王振,是个胖胖的笑面虎,表情里带着一些贱兮兮。
他给潘修礼的感觉就像是一条鲶鱼,不但抓不住它,还搞的一手粘液。
他来渠道部后,做了很多改革,主要目的是清楚那些“不忠心”的经销商,只要有用别家货的经销商、提货量不足的经销商都要砍掉或者不再帮扶。
在这个时候,渠道部出货量排名第一的是湖南区域,第二的是山东区域。王振的决定是撤掉山东区域,把力量调到南方来。
这触及了潘修礼的逆鳞,因为如果去南方,他就没有太多机会回济南了,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王振觉得难以驯服潘修礼,便解除了他的大区经理职务,试图逼迫他辞职。
潘修礼很清楚,就这样辞职了,对于自己太不公平,也会让王振太过嚣张。
他没有辞职,而是顺着王振的意思去了广州。
此时的硅藻泥公司,已然放弃了湖南本部,转而搬到了广州。硅藻泥公司硬生生地从一个湖南企业变成了广东企业。
至于为什么要从湖南搬到广东来,尹老板的说法是“长沙太慵懒,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创业还要去广东”。
其实,长沙也好,广州也好,对潘修礼来说,去哪里都无所谓,问题是不能取消山东区域。
如今,王振取消了山东区域,无论这个决定是公司的决定还是他个人催促公司做的决定,都伤害了潘修礼。
潘修礼决定屈从公司的决定,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潘修礼在王振取消山东区域时与他闹了很大的别扭,所有人都认为潘修礼会辞职,也都知道他的底线是守住山东区域,可他却隐忍了下来。
潘修礼来到了广州,住进了公司在城中村的宿舍,又去公司报了到。
王振没有想到潘修礼会来广州,因此也不知道该给他安排什么样的工作,只得让他先调查广州所有的地产商情况。
两天后,王振给潘修礼一个任务,去番禺负责拎包。
番禺离广州市区很远,一个人去做拎包,难度很大。
潘修礼知道这是王振给他出难题,如果做成了,那可以作为公司的样板,功劳是王振的;如果做不成,那就是他做工作不力。
潘修礼不想让自己在拎包上失败,他每天花费两个小时挤地铁,然后去尽心尽力地跑业务。可是,广州地区的人大多数说粤语,而硅藻泥又没有独立的样板间,只是依附于衣柜厂家,这就让潘修礼束缚起了手脚。
语言沟通不畅,产品展示几乎没有。
潘修礼一连多天都没有谈到客户,而王振给自己的招商任务和出货任务都没有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