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雅的小厅中,忠靖侯史鼎干笑着道:“大哥,你觉得皇极殿中现在怎么样?”
他们的消息是畅通的。之前听到贾环打破西苑,还觉得京中兵马肯定会反扑。然而,最新的消息是贾环握有京中的兵权。现在正在皇极殿“召集”百官“议事”。
史鼐讥讽道:“二弟,他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这是自寻死路。百官岂能容他。你且看着吧!”他的语气,透着强烈的不满、讽刺、幸灾乐祸。
…
将近中午,皇极殿中,雍治天子的遗体盛在棺木中。由礼部尚书曾缙、宗人令汉王主持着祭祀仪式。
百官们前来祭祀后,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离开,而是依班次而列,等待着结果:其一,雍治天子怎么死的?其二,新帝人选。年富力强的御史们神情愤慨。
随着官员们交头接耳时,各种小道消息乱飞。这个时候,并没有纠察御史。
卫大学士、九卿、六部侍郎、五军都督府同知石光珠,吴王,北静王,成国公位于班次的前列。大佬们各自神情不同。有的闭目,有的垂下眼睑。
贾环在殿外和贾环聊了两句,走上丹陛,踏入皇极殿中。“嗡”的一声,在瞬间,整个皇极殿中的官员们都沸腾起来。贾环弑君,荣国公贾政还敢来假惺惺的祭拜?
父为子纲。儿子做错事,父亲当然是有责任的!
河南道御史繁御史跳出来,伸手指着贾政的脸,愤怒的咆哮道:“贾政,贼子!你还有脸来见雍治皇帝?你儿子就是杀害天子的凶手!出去,滚出去!”
“滚出去!”科道言官们纷纷出声,义愤填膺。这个滚出去,不仅仅是滚出皇极殿,还是指的,要贾府不得再有任何一人出仕。滚出大周的官场。
声浪沸腾起来了。仿佛要将皇极殿的顶盖给掀掉。
第九百五十六章 帝位归属(中一)
嘈杂的声浪扑来,贾政脸色微微有些发白,无视着指责他的繁御史,往御前走着。棺木停灵在殿中。
如他在贾府所想,他的庶子弑君,令贾府百年清誉毁于一旦。但,当此之时,他能如何?他就算宣布断绝父子关系,将贾环逐出贾府,天下人就会放过贾府吗?
他人虽然迂腐,这点智商还是有的。
灵前,礼部尚书曾缙正要为贾政唱礼,贾政是国公爵位。汉王长子宁镀出声呵斥道:“贾存周,你儿子杀我宁周天子!我宁家不要你祭拜。滚出去!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他是代表皇族说话。这个态度,是帮刚才御史们的潜台词给说出来。御史们把贾府逐出官场,接着要干什么,谁不知道?说的直白些,贾环要为雍治天子的死负责!
贾政呆一呆。
曾缙心中歉然一笑,没说话。他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出生,早前靠近何大学士,后靠近华墨。他本来是想给贾政唱礼,帮贾政祭拜的。奈何形势啊…
这时,繁御史在满殿的声浪中,走上前两步。御史的班次向来在大殿中靠后,逼问道:“卫相,你意下如何?”
朝廷重臣,向来指的是大学士,七卿中地位、声望尊崇的官员,勋贵中的代表,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到雍治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这个名单,就非常有限了。贾环昨晚就杀了三个。
计有:武英殿大学士卫弘,吴王,北静王,齐驰。余者如成国公,礼部尚书曾缙,吏部尚书殷鹏、户部尚书赵鹤龄、兵部尚书孟何,都督同知石光珠在朝中的声望都要逊一筹。
卫弘面向颇为显老,绯红色的官袍皱巴巴的,神情疲倦,一夜未睡,他毕竟是上年纪的老人。这时,淡淡的看了繁御史一眼,道:“待天子下葬后,本官即致仕回乡。”
繁御史是宋溥的人。
卫弘说话时,满殿的文臣们都安静下来。这是他的威望。此刻在皇极殿中,就有不少卫系的人马。
而这数百人的声浪中,武勋们俱是冷眼旁观。贾府本来就是旧武勋集团的中坚、山头。旧武勋集团的态度自不必说。新武勋们,来皇极殿前,谁不知道魏其候、一等伯乌永通家里被抄的事?如成国公等中立派,都是冷眼旁观。
繁御史三十多岁,一身青色官府,毫不掩饰他的失望,看向吴王,问道:“吴王殿下,你意如何?”逼吴王表态。杀不杀贾环?
吴王脸上还带着泪痕,他是真真正正的在哭天子,声音沙哑的道:“皇兄驾崩,本王心中痛楚难言。本王此生,只认皇兄这一个君王。我此生再不入大周官场。”
繁御史微怔。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目光转向齐驰,还要再问时,翰林方阵中。费状元看不惯他的行径,走出来,高呼道:“贾环就在皇极殿外,诸位若是一腔热血未冷,随我出去质问他。国家养士百年,断不可令今日有篡位之事!”
说着,带头走出皇极殿。慷慨激昂!当年明朝大礼仪,明朝三大才子杨慎振臂高呼: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大批的文官跟着他在左顺门跪着劝谏嘉靖皇帝。
今日,费状元高呼,异曲同工!贾环说是“清君侧,立燕王”,结果呢?皇帝被杀了。清君侧,可没有杀皇帝的。他说立燕王,谁信他拥立燕王?
所有的情绪:不满或者愤懑或者担忧,都在这一刻点燃!两百多名朝臣,跟在费状元身后,出了皇极殿。群情沸腾。如同呼啸着奔涌的洪流!
…
一个天子晚年失德,不代表整个皇室都失去人心。这不可能的!宁周定鼎天下有一百六十多年了!贾环若是篡位,连中立派都不会有。沈迁都不会追随他。
曹丕、司马炎、王莽、杨坚他们之所有能成功篡位,得益于其父辈或者家族或者自身多年的京营。现在,并非五代时: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皇极殿外的大广场西侧,贾环被数百名亲卫簇拥着,他看到了气势汹汹,呼啸而来的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