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感伤,是因为他在歌声中回忆往昔。这是他最喜欢听的歌曲。铭刻在他的记忆中。就像五六十年代,《我的祖国》铭记在一代人的记忆中。
一条大河波浪宽…,这样的调子,当年响彻大江南北,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经典。时间都无法磨灭。
而如今,他来到红楼世界已经快十年。假设,他若是还能回去,他回不回呢?他在这里羁绊,已经如此之深啊!
林千薇性子直爽,但人很聪明的。她能成为江南闻名遐迩的林大家,智商、情商自然都是一流的水准。她看得出贾环心中的感叹,以她的方式转移话题,用咏叹的调子说着话,声音动听,道:“贾郎,诗诗来信,说你在京城里开设了一家剧院,带动了京城的风气。你是为我开设的吗?”
那年,贾环和林千薇在秦淮河上泛舟时。贾环说林千薇要是去唱大青衣,保管火遍全国。
贾环点一点头,再摇头,“薇薇,我可舍不得让你站在舞台上。”
一样米养百样人。他对薇薇的歌唱技巧、能力很有信心。但,天知道观众是什么反应?有的人,说不定会破口大骂。他并不愿意她受这样的苦。
林千薇掩嘴微微一笑,道:“又想起贾郎你的一处过错来。你那年说我应该起个东方不败的笔名,是笑我女扮男装、雌雄不辩吧?”那时,她听不懂这个梗。现在是明白了。
笑傲江湖这本小说,贾环闲来无事,已经写出来。刊登在京城日报上,帮助京城日报打销量。这样的热销小说,自然是传到江南来,给薇薇看见。
贾环咳嗽一声,顾左言他,摇摇酒壶,喊道:“晴儿,再烫一壶黄酒来。”
画舫分几个区域。跟着贾环、林千薇出来的两个大丫鬟晴儿、云瑶在船舱外的小厅中候着。偷听着三爷和自己姑娘耍花枪。正听的高兴,听的里头喊。
晴儿连忙将热水里温的酒壶提起,走进去。
十七岁的少女,有着一张很小巧的瓜子脸,巴掌大,眉眼如画。一身粉裙,身姿窈窕、美好。只是,她另一只手上拿着一个啃了小半的苹果。怎么看,都觉得有些滑稽。晴儿自己也发现这个问题,娇俏的一笑,回到小厅中,去将苹果放下。
贾环和林千薇对视,忍不住笑出声,“哈哈,这丫头。”方才的些许尴尬,消失在风中。贾环轻轻的,将薇薇搂的更紧了些。
…。
贾环人在金陵。虽然是照顾、陪着薇薇是这段时间生活的主基调,但也少不了场面上的应酬和交际。他在金陵熟人比较多。
七月底,方宗师在家中宴请,举办文会。贾环参加。用于举办文会的后花园中,宾客如云。名士与名妓云集。贾环亦见到不少老面孔:中散先生、萧幼安、魏子和、朱华藏、李良吉、丁昂等人。
文会如同后世的自助酒会。花园中,庭院、走廊、小亭,到处可见高谈阔论的读书人。
贾环虽然不想混中老年圈,但是他以正五品的官职致仕,算是缙绅,而且科举通关。和一群读书人一起,完全是给别人带来压力。跟在方宗师身边,执弟子礼。
一群七八人,在花园东侧的小亭中畅谈。这是今晚文会最核心的圈子。
方望一身闲适的道袍。致仕后,心态悠闲。致力于自己文学理念的推广。将一名新来的三十多岁的读书人给贾环介绍道:“这是江南才子袁枚,表字子才。子玉,你应该听过他的名字。”
第六百九十九章 江南闲居(二)
月色落在小亭中。亭内亭外,都是参加文会的宾客。多半都是读书人装束:唐巾、长衫,或者四方平定巾,直裰,或者,幞头,宽松的道袍。
贾环站在小亭内的廊柱边,方宗师身旁,注目着向他施礼的中年男子,“杭州士子袁枚见过贾探花!”
心里略有一些尴尬。
袁枚的诗作,他是熟读的。偶然听到原作者的名字,还是挺有心理压力的。不过,显然此袁枚非彼袁枚。原时空中的袁枚,24岁即高中,授官翰林庶吉士。
但凡科举通关的读书人,不会自称“士子”。
他当然知道此人。薇薇前些日子拿流传江南的一首名诗笑话他:到底公卿负前盟,荣华情重美人轻。林仙领略情中味,从此人间不再生。薇薇专门说这事,可知她心里的幽怨。不过,他到底是来江南了。正所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诗作者便是此子。
这首诗语带讽刺。明显是嘲讽他的。他心里要是记这一笔,此人官场前程,就不要想了。嘲讽有风险,说话需谨慎。
贾环略显冷淡的点点头,“袁朋友客气。”没有给别人写诗嘲讽了,传遍江南,他还一脸“很高兴认识你”的样子。这种“大度”的事情,他真做不来。
袁枚三十多岁,长脸,颌下的胡须很长,很漂亮。神情略显尴尬。他诗写的一时爽,名气大增。但现在却很悲催。因为,贾环突然从京城南下,兑现盟约。他这脸被打的!
贾环到金陵两个多月,和江南士林、官场都有接触。天涯到处有逢迎,这绝不是吹牛。他南来的原因,江南士林自是都传遍。而以贾环如今在士林、文坛的地位,袁枚这些天没少被人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