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吴王的礼遇,贾环还是感谢的。所以,愿意教一教他儿子。但,以他的性情,这个教只是蒙师的程度。而不是经师,人师。他不会随意的就给吴王“卖命”,绑定。
能学多少,是宁澄自己的事。
至于,说他有求于吴王重返朝堂,这完全是小屁孩在扯淡。天子定下来的事,吴王能改变?想太多!
教授吴王世子,能得到吴王的友谊,这固然不错。关系处的一般,也没什么。他的仕途如何,不是一个亲王能决定的。他有他自己的规划。
所以,贾环在揍宁澄的时候,毫不留情,无所顾忌。
对于熊孩子来说,要维护师道尊严,靠的不是社会规则,而是更直观的东西:拳头。
…
约上午十点半左右,吴王府的后宅中,偏厅中清幽、明亮。陈设精美。
世子宁澄捂着乌青的眼睛,在吴王妃的面前撒娇、哭泣,“呜呜…。,娘,贾环他打我。我不要去上课了,我再也不要去上他的课。你给父王说。”
吴王妃与吴王年龄相当,中年的美妇人。穿着碧绿的长裙。气度华贵。慈爱的搂着儿子,“好了,不哭,不哭。我去给你父王说。换一个好先生。”
两名貌美的侍女在一旁捂着嘴笑。世子又来这一招。
坐在吴王妃左手边的乌檀木案几处的吴王嫡女宁潇,凤目圆睁,不满的道:“母亲,他一个翰林,如何敢殴打皇室宗亲?皇室脸面还要不要?可奏请宗人府,治他的罪。”
吴王妃笑着拍拍女儿的手背,“好了,潇儿。”她再怎么宠溺儿子,也知道这不可行。贾环毕竟是天子钦点的老师。供起来可以。辞退,肯定不行。
宁潇再不满的训斥呜呜哭泣的宁澄,“弟弟,你也太顽劣。第一天,就惹怒先生。挨打,你也是活该。”
宁澄缩了下身子。他深得母亲宠爱,却很怕他这个长他两岁的姐姐。小时候,他还敢喊“笨蛋姐姐”。这会大了,他再不敢喊。
宁潇恨铁不成钢的瞪弟弟一眼。她若是男儿,必定不让家中再受上次太子牵连的惊吓。但是…
…
午后的阳光,落在花园中。各种颜色的花朵铺陈在花园中,走几步,即可见。春风沉醉,令人心旷神怡。
宁潇穿着杏色的绣花长裙,陪着一名英俊的男子在花园中散步。十四岁的少女身姿挺拔。身段比例极佳。她有着一双美丽的长腿。只是风情无人能见。
白腻的鹅蛋脸,大而明亮的凤眼,挺直的鼻梁,标准的美人脸。她的容颜,大气而明丽。明眸皓齿,靓丽可人。瞬间,会给人一种惊艳感。可以预见,等她长大后,会是何等的倾城之色。
英俊的男子约十七八岁,头戴唐巾,身穿白袍。英俊潇洒,声音似乎带着某种磁性,很能给人好感。笑起来,很倜傥,温和。“潇妹,这位贾探花的资料,我都打听过。只是,真没想到他会动手。唉…,他一个诗人,探花,风流才子,怎么能这样?想象和现实差距真大。”
宁潇噗嗤一笑,嫣然如花,“三哥,你这是什么话?宁澄被打成乌鸡眼了都。”
说着,微微沉吟,抬头道:“三哥,贾环名气虽然大,我看,他恐怕当不好老师。我们要不要想办法把他弄走。”
叫“三哥”的男子愣一愣,道:“好,我想想看。”
第五百六十六章 因材施教和不服气
二月十六日,京城两县的县试全部考完,团案放榜。贾府报考者有22人,过县试者有16人。教学成绩单,相当的漂亮。当然,这其中有多少是陈县令给贾府面子,就不得而知。毕竟,贾环在县试前拜访过陈县令。
相比于科举起点小小的县试。京城中,大部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即将举行的礼部会试。时间是:二月二十一日。还剩下的这几天时间中,京城关于士子们的喧闹略微沉寂。但文会依旧,高谈阔论的士子在街头随处可见。
儿需成名酒需醉。京城风华,千年如许。礼部会试,这是十年寒窗苦读的终极一战。
士子们,有的不是“泻水置平地,一任东西南北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的沉郁,不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迷茫。而是勇猛精进,务求一早成名天下知。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如贾环当年。有名气的士子,在考试前已经崭露头角,为各方所关注,计有:江西铅山费敏政,南直隶苏州府吴县彭鏊,广东顺德陆储,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黎宽,湖广黄州府萧梦祯。
浅淡的夜色在皎洁的明月中朦胧。望月居的书房中,贾环回着给书院同学的信。
许英朗因父亲许澄为会试副主考官,他仍旧参加会试,京城中有些物议。贾环的情报部门,顺畅的运作着。刘国山能力不错。包括,吴王世子宁澄的信息都是他打听的。
宝钗穿着月白色的中衣,身姿丰盈。脸蛋,脖子处的肌肤莹润如雪。美丽无端。娴雅的站在贾环身边,浴后,幽香阵阵,帮丈夫磨墨。明丽的容颜上带着恬然的笑容。在明烛下,有着绝美的风姿。
宝钗手磨着墨,道:“夫君,你今日第一次上课就打了吴王世子?这样没事吧?”
贾环悬腕写字,眼睛看着信面,笑着道:“姐姐,你是不知道。那个熊孩子欠揍。三观极其不正。我只是按照他的规矩,教训他一顿。估计这两天,他还有的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