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红色的夕阳从屋檐下落进来。温暖如春的室内光线变得有些幽暗。
小鹊从暖阁里进来,点了蜡烛。看看坐在木椅中,倾听着倚在塌椅上的赵姨娘絮絮叨叨说话的贾环,笑道:“姨奶奶、三爷,可以准备摆晚饭了。”
赵姨娘正拉着自己的儿子说她在贾府的日常小事说的过瘾,比如在何时何地得意了一回,又比如某日在东跨院里犯错被王夫人看在贾环的面子上饶恕。此时被小鹊打断,顿时没好气的道:“环哥儿如今在府里什么地位,你尽管去小厨房里拿饭菜,难道那些娼妇还敢为难你不成?”
小鹊是个十几岁的少女,容貌普通,闻言只是笑一笑。别看姨奶奶骂的凶,其实也没生气。
贾环无语的摇头,赵姨娘这口头禅哟!再见到小鹊这个丫鬟,倒是让他有些感叹。
他到这里来的四五年,很多人的命运都偏离了原有的轨迹。现在袭人都在黛玉房中,原书里面,小鹊向袭人告密贾环、赵姨娘的事肯定不会再发生了。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贾环站起来,吩咐道:“小鹊,你去提几个菜回来吧。”又对赵姨娘道:“娘,我去三姐姐她们哪儿一趟,等会过来吃晚饭。”
赵姨娘不耐烦的将手炉放在桌几上,道:“你去吧。你去吧。”她和女儿探春的关系还是很僵。但也知道,环哥儿与女儿关系很好,在金陵时常有书信往来。
贾环不以为意的点头,出了赵姨娘的屋里。迎面一股冬日的冷意。等候在暖阁里的晴雯巧笑倩兮的带着两个小丫鬟出来。
晴雯的棉袄外套着浅绿色的掐牙背心,丫鬟装束,只是容貌俏丽妩媚,十分出挑,远超丫鬟这个层面该有的模样。端的是一个风流灵巧的俏丫鬟。
她手里抱着几个盒子的礼物,笑颜如花,少女浅浅的妩媚在冬日夕阳中流转,明眸里流漾着清波,看得出来她回到府里后,心情很好,脆声道:“三爷,要去三姑娘那里啊?”
贾环点头,带着晴雯往院落后的回廊去往三春居住的抱厦厅。两个小丫鬟识趣的落在后面。
回廊外的树木、假山,都蒙上冬季的枯黄色彩。只有松柏还是常青。
贾环扭着头,微笑的问道:“晴雯,给鸳鸯姐姐的礼物送过去了吗?”
贾母身边的“大秘书”鸳鸯是贾府的家生子,她父母在金陵看房子。贾环自金陵回来,除了给鸳鸯备了些常见的礼品外,还有她父母的近况、家信。
信自然是代写的。
红楼原书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里面有一段关于金鸳鸯母亲情况的话。当时是元宵节,贾母夜宴族人,宝玉出去,没看着袭人,说起袭人来。
王熙凤作了一番解释圆场:袭人的母亲前不久刚出去,还在热孝之中,便没有跟着宝玉。
贾母听说,点头道:“这还罢了。正好鸳鸯的娘前儿也死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走走守孝,如今叫他两个一处作伴儿去。”
按照红楼原书的时间线,这是红楼十四年正月十五的事情,推断来算,鸳鸯的母亲当在红楼十三年秋冬时去世。距离此时已经不算远了。
晴雯灵巧的笑着,道:“三爷,我已经送去了啊。亲手交到鸳鸯姐姐手中的。只是,三爷,你为什么不亲自将礼物送给她呢?”
三爷和老太太的关系疏远。带礼物给鸳鸯姐姐,是她提的话头。三爷离开金陵前事多,没想的到这上头。袭人跟着补充说:鸳鸯姐姐的父母也在金陵。所以才有三爷派人去探视,还留了银子给鸳鸯姐姐的父母。
这些事,为什么不直接告诉鸳鸯姐姐呢?有这个情分在,日后老太太那边有什么动静,也好能提前得知啊。鸳鸯姐姐在府里的地位、份量,谁不清楚?(未完待续。。)
第四百章 礼物(下)
贾环笑着摇摇头。
晴雯固然是很聪明、灵秀的女孩子,但是这些人情世故,她是不懂的。否则,红楼原书里,她也不会在贾宝玉的房中竞争不过袭人。直接被袭人给黑掉了。
鸳鸯的地位,其实可以类比领导的秘书。贾府里面想要讨好她的人,何其直多啊!连贾琏都要叫她一声鸳鸯姐姐。
这样的一个位置,你直接跑过去给她说:鸳鸯,我给你爸妈送了点礼物、银钱,效果只怕会适得其反。鸳鸯必定会多想。
人情往来,很多时候,讲究一个点到为止,心领神会,礼尚往来。
让鸳鸯自己去“发现”这件事,比他直白的告诉鸳鸯,效果要好得多。就像此时,他派他的大丫鬟晴雯去送礼,比他自己去见鸳鸯,效果要好。
晴雯是想着结交鸳鸯,好得到一点内幕消息。这是为他着想,谋划。但以鸳鸯的脾气、性情、对贾母的忠心,效果其实不会太明显。贾母真要想对他不利,鸳鸯绝对不会报信。
不过,这倒是一个新的思路。在和贾赦的斗争中,他若是不想刷贾母的好感度,刷刷鸳鸯的好感度,会是很有效果的。鸳鸯对贾母固然是忠心的,但是对第三方,她的态度如何偏移就很重要。
要知道,贾母年纪越大,对鸳鸯的依赖越大。鸳鸯兼职生活秘书和工作秘书。所以,有“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她是能影响到贾母决定的人。
红楼原书中,贾赦想要强娶鸳鸯,就是看重鸳鸯在贾母身边的地位,惦记着贾母的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