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党,感谢阻止,杨小海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好歹明年到秋收这段时间的口粮是有了,他这个大队长也能有颜面面对这么多的社员。
“队员们,队员们,每家每户派一个,派一个来大队部核算工分……”队里的大喇叭连着喊了好几次。
杨桃他们脚都还没跨进门,杨母一见到杨山,就赶忙让他去大队部了,去晚了,自家分粮可就得到后头去了。
看杨山往大队部去了,杨母又指使杨父去把家里能装粮食的麻布袋,箩筐都找出来。
“你快点,等下该到我们了。”看杨父半天没找出来,杨母急得也赶紧进房里去找。
总算是找出来了,杨父挑着箩筐,里头塞了好几个麻布袋,杨母,杨桃,宋宴还有季云舒几人跟在后头,浩浩荡荡地去大队部分粮。
“咱家今年工分比往年多,应该还是能分到不少粮的。”杨母跟杨桃他们道。
杨桃在工地煮饭一天是十个工分,这么大半年下来,少有能休息的时候。
杨父,杨山都是壮劳力,杨树虽然现在到城里上班去了,但至少的工分也还是参与分粮食的。
到了大队部,好家伙,大队部外头的空地已经挤满了人了,不过,队员们还是有秩序的没去大队部里头。
这都是经验了,要是大家都跑那里去,大队长跟会计手忙脚乱的,分粮的速度就慢了。
闹哄哄中,有人在讨论今年谁家的工分最多。
“那当然是杨老木家了,人家家里四个儿子,儿子又生了好几个孙子,都是成年劳动力了,他家的工分可不是最多的。”
“也是,每年都是他家最多,人多力量大啊。”有人羡慕道。
也有人不赞同的:“人口多,工分是多,可吃饭的人也多啊,吃饭跟吃席一样,他家要是每个人都有个座位,一顿饭得摆四五桌去了。”
“哈哈哈哈,还真是。”看热闹的人都笑了起来。
热闹中,杨桃眼尖的看到已经排到自家大哥了。
“爹,娘,赶紧的,到咱家了。”杨桃喊道。
“诶,好,快拿东西。”杨母叫道,拿上东西就往大队部里面挤。
这是宋宴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这么冷的天,硬是被挤出来一身的汗,可算是挤进大队部里头了。
大队部里面,大队长杨小海,支书杨万成跟会计杨玉山正有条不紊地忙活着。
杨玉山跟队员们核对工分,队员自己在家也是算过的,没问题了,就签字,不会写字的就按个手印,签完字就到大队长那里分粮食。
杨山把自家的工分核对了一遍,见没问题,就签了字,杨玉山把工分本给杨小海看了一遍,杨小海笑呵呵地开始给他家称粮食。
“老三啊,你家今年不错啊,一万二千多工分了。”杨小海道。
杨父高兴地露出了牙花子:“都是娃儿们能干,出息了。”
“哈哈,孩子们大了,有出息了啊。”杨小海一边给他们家称粮食,一边笑。
杨桃家今年的这些工分,分了一百二十斤稻谷,五百斤红薯,两百多斤的玉米,一百三十多斤的土豆。
黄豆,花生也分了十多斤,在今年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
今年队里能分下这么多的粮食,队员们已经很满意了,就是听到说今年收成少,公粮都免了,自然是没有分红了,都没有人有微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