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郭子仪有多牛 > 第15部分(第2页)

第15部分(第2页)

颜杲卿等人被押送到洛阳,安禄山责备他说:“你原是范阳户曹,我上奏朝廷任命你为判官,不几年又越级提升为太守,有什么地方负于你,而你竟起兵反对我?”

从事实来看,安禄山确实待颜杲卿不薄,但颜杲卿与安禄山道不同不相为谋,岂会因安禄山的恩惠而失志变节。

颜杲卿对安禄山怒目相视,针锋相对地大骂道:“你原本是营州的一个牧羊胡奴,天子提升你为三道节度使,恩情深厚,宠信无比,有什么地方负于你,而你却起兵反叛?”

这一下点到了安禄山的死穴,皇帝对你如此厚恩,你又为何反叛?安禄山不由张口结舌,不能回答。

颜杲卿又骂道:“我世世代代为唐朝的臣子,是为国家*叛贼,可恨的是没有杀掉你,怎么能说是反叛呢?臊羯狗,何不速杀我!”

这位忠烈之士,就在对安禄山的痛骂声中,慷慨就义。安禄山又恨又怕颜杲卿的骂声,命人把颜杲卿的舌头生生拨了出来,颜杲卿口中含胡着骂声不止,直至身死。

不仅是颜杲卿,还有他一家三十多人,均被安禄山所杀。

这一年的二月,李光弼、郭子仪收常山,从监狱中救出杲卿、履谦二家亲属数百人。乾元初年,肃宗赠杲卿太子太保,谥曰忠节。

颜杲卿的堂弟颜真卿,后来只找到颜季明头部和颜杲卿部分尸骨入葬。颜真卿满怀悲愤,写下了历史名篇,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

后代的又一名著名烈士文天祥,曾写道:“常山义旗奋, 范阳哽喉咽。 明雏一狼狈, 六飞入西川。 哥舒降且拜,公舌膏戈铤。人世谁无死,公死千万年。”

我们往往记住了那些经过艰苦奋战,最后高举着胜利果实的英雄,而往往忘却那些为信念、为气节而敢于牺牲的烈士。

无论这些人是否有着巨大或微小的贡献,我们都应永远记住他。。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十一章  宿敌、死对头(1)

在颜杲卿常山起义失败后一个多月,李光弼才率兵到达常山。

写到这里,老鱼也有些尴尬:时间有点乱了。

李光弼是756年正月初九,才被命为河东节度使,分到一万朔方军。但755年12月21日颜杲卿起义的时候,就对外宣称李光弼已经率一万唐军出井陉,奔河北常山。

莫非颜杲卿未卜先知,提前料得玄宗的命令?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说明现在所能查到的史料存在矛盾。

唐朝距近是远了一些,有许多历史资料散失。现存在的资料也都不可能是原本,大都是经过数次抄写后的。再加上史官记录的不及时,造成各种史料上记的历史事件有时存在相互矛盾。

就以常入被史思明攻陷为例,河洛春秋中说,史思明、蔡希德在755年12月20日到达常山,756年正月初一城陷入;玄宗实录中,是756年正月初九城陷;新旧唐书史思明传中,也都是756年正月初九常山城陷;而资治通鉴中攻破常山则是756年正月初八。但可以肯定的是,颜杲卿大肆宣扬李光弼要带一万兵入河北的事,应是后来人以想当然的心态记下的。

李光弼带了多少兵去常山,也有五千、一万和一万三千三种说法,考虑李光弼分了一万朔方军,没有理由还要留下五千,所以说不会低于一万(有可能在当地征兵)。

类似这种各史料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在各朝代的史料中,以明代距现在较近,最为齐全。所以大家才喜欢写写明朝的事儿。至于距今最近的“我大清”,由于文字狱的原因,所能参考的文献,口径倒是一致,但真实度反而连唐朝也不如。

扯远了,罪过,罪过。

………

李光弼到达常山,还没来得及主动进攻,常山内部已经先乱了起来。常山团练兵三千人杀死反叛的胡兵,抓住主将安思义出城投降。

没费丝毫力气,李光弼就拿下河北重镇,为今后的接连胜仗开了个好头,也拉开李光弼平安史之乱、令大唐中兴的英雄生涯光辉幕布。

提到平息安史之乱,最为功勋卓著、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两名唐将,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

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和死对头安禄山、史思明是老乡。他也是位少数民族:契丹人。他的父亲楷洛是契丹酋长,并且曾担任过左羽林将军、朔方节度副使。

和一般的胡人子弟不同,李光弼家教甚严,本人也文武双全。在王忠嗣遇手下从事时,王忠嗣看出李光弼军事才能出色,待之甚厚,常对人说:“光弼必居我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