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娘虽然没再多说下去但刘氏却知道她想表达的意思,心里也隐约对她多了一分同情,于是该做的都做了后、刘氏终于下定决心说出了心里的决定:“那好,既然你能答应我嫁到我们杨家后规规矩矩的,那我便同意你嫁进门来!”
“日后你成了我杨家的媳妇儿,只要你不做出有辱我杨家门第之事、好好的和小三把小日子过好,那你为人处世泼辣也好自私也罢、这些我都能包容,我只要求你要好好的待我们家小三,绝不能伤他的心。”
刘氏的话让林三娘先是一脸惊讶,随即当下喜极而泣,含着泪光、一脸感动的说道:“刘婶子的话三娘都记下了,三娘一定不会辜负杨三哥对我的那片情意。”
“呵,很快你就该改口、不能喊我‘刘婶子’了。”
既然决定接纳林三娘了、刘氏也对她和颜悦色起来,打趣了她几句后就拉着她出了里屋来到堂屋,一出门就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杨三郎,杨三郎听了后当下高兴得说不出话来,只跪下来给刘氏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
而只要刘氏松口,杨家的其他人也就不会再反对杨三郎娶林三娘了,倒是方氏知道后闹腾了一阵,一个劲的说方五娘比林三娘好、想着各种各样的法子劝刘氏改变心意。
而刘氏也不揭穿方氏的那份用心、只把事都推到杨三郎身上去,让方氏有本事去说服杨三郎改变心意。这方氏还真是急红了眼、真的到杨三郎跟前去说道了,而方氏竟在杨三郎跟前说他的心上人林三娘的坏话,杨三郎没揍她一顿就不错了、哪还可能会被方氏说得改变心意?
而杨家很快就着手筹备起杨三郎的亲事来,方氏见木已成舟只能怏怏的住了嘴、把气撒到了方五娘身上,先是骂她没林三娘那样的本事、先下手为强的把杨三郎勾住,随后方氏只随意拿了点物事塞给方五娘、就打发方五娘回去了,竟连送都没送、让方五娘一人回隔壁村的方家。
这方五娘此次可是第一次出门、加上胆子又小,因此被方氏半请半赶的推出杨家大门后,就只能无错的站在门外掉眼泪。最终还是杨二郎见了于心不忍,瞒着方氏偷偷的陪方五娘回家,方五娘有了杨二郎的护送才能平安的回到自个儿家里。
这杨三郎和林三娘都是地地道道的小岞村村民,因此这一次杨三郎成亲的规矩都是按照小岞村当地的风俗来办,也就是每一个步骤都是按照闽南惠安一带成亲的习俗。
这些习俗和杨大郎先前娶妻的风俗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杨大郎娶的李二娘是城里的小娘子、许多规矩都是按照城里的规矩来办,所以杨三郎娶妻算是鱼儿第一次见识到闽南一带的乡村娶妻的各种风俗习惯。
………
感谢“指尖舞蹈”亲亲的打赏~感谢所有打赏过小云的亲亲们~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六十四章 奇特的风俗
而这亲事前面阶段的筹备倒是同杨大郎娶亲时相差无几,走完三书六礼等规矩后,杨三郎才能在一早定下的吉日、正式将林三娘迎娶进门。
这些迎亲的规矩礼仪,无非就是大红花轿、吹吹打打、放鞭炮,和鱼儿前世在电视上看的相差无几,就连拜天地那些礼仪到让鱼儿觉得眼熟。唯一让鱼儿觉得不同和新奇感的、就只有“引路鸡”和“带尾蔗”这两个闽南特有的婚嫁习俗了。
话说这鱼儿缠着刘氏聊了好一会儿,才得知这“引路鸡”和“带尾蔗”在惠安一带十分有名、随便逮个人问都知道,也算是闽南比较有趣的婚嫁习俗之一了,这两个习俗也寄寓了人们对新婚夫妇婚后生活能幸福美满的祝福。
鱼儿初一听到这个习俗,还以为是杨三郎迎娶林三娘那一日,需要找只大红的公鸡在花轿前头领路呢!真到那一日还热心的找了刘氏商量,说要如何才能好好的让公鸡专心引路、不扑腾着翅膀四下乱跑,鱼儿甚至已经想出了洒米引着大公鸡走的法子……
哪知鱼儿找刘氏一商量,才知道这所谓的“引路鸡”并非是真的用来引路的,而只是一种寓意、有着把新婚夫妇引向幸福生活的意思。
刘氏知道鱼儿一向对村里的各种风俗很感兴趣,于是便慢慢的解释给鱼儿听,先说这“引路鸡”要成双成对、一只公鸡一只母鸡,而且必须是健健康康、毛羽光鲜漂亮的一对鸡。母鸡要挑选那种当日就能下蛋的、公鸡则要挑选刚刚会啼叫的。
刘氏还告诉鱼儿、这“带路鸡”得由林三娘的母亲亲自准备,但因林三娘自幼丧母、于是林家便请了她嫡亲的姨母来帮着准备。林三娘的姨母先是去铺子里扯了一根长九尺的宽面红带子,随后将红带子的两端分别系在两只鸡上。
这特意扯了九尺长之的红带子,乃是因为“九”与“久”谐音、有“常常久久”之寓意;而选用大红的带子,一是看着喜庆应景儿、二是取“红红火火”之意。
而女方娘家赠送给新婚夫妇这对绑了红带子的鸡,是希望女儿嫁出去后能和女婿和睦相处、相敬如宾,不仅要长相厮守、白头偕老,而且还要一辈子“好命”。这“好命”也是闽南当地的一个口头禅,意思就是女儿嫁过去后,日子能过得顺顺利利、不吃穿不愁。
这“带路鸡”林家早早就按照规矩备好了,迎亲那一日由陪着新娘嫁出门的女傧相用花篮提到男方家中,并由女傧相亲手放入新房里头的新床底下。
因鱼儿早早就听刘氏说了这个奇特的婚嫁习俗,所以女傧相一把那对鸡放到新床底下,鱼儿就和来家里看热闹的人们一起挤在门口、伸长脖子往屋里探,心里十分关心那对被放入床底的鸡,究竟是公鸡先走出床底、还是母鸡先走出床底……
这小岞村的人都十分迷信,一直都是以这样的规矩来推测、新嫁娘头一胎生的是小子还是闺女儿,不似鱼儿只是因为好奇来瞧个热闹、感受下气氛。
而由于北宋之人普遍重男轻女、尤其在农村更是这样,因此在“重男轻女”思想的作祟下,当看热闹的人们瞧见母鸡先探出头来时,就会高声吆喝、连连发出“嘘嘘”,不断的把母鸡吓得赶紧往回走……
而若是公鸡先探出头来,就会有新娘的亲朋好友偷偷的洒些米诱惑公鸡再往外走几步,一直到公鸡比母鸡先走出床底,人们才会皆大欢喜的散去。
而公鸡先走出来、自然也就预示着新嫁娘的头一胎会生小子了……
当然,这“带路鸡”可是吉祥物,不但不能宰杀还要将它们好吃好喝的供起来,母鸡更是要留下生蛋。因“蛋”与“代”谐音,故取其“代代(蛋蛋)相传”之寓意。
即使这两只鸡慢慢的老死了,养着它们的夫妇也不能将它们烹食,而要加以“厚葬”。鱼儿当时一听说这规矩、当下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可以说原本普普通通的鸡,一旦被选为“带路鸡”,那后半辈子不但衣食无忧、还不用担心被宰了端上饭桌,比考上状元当“公务员”还值当!
而另外一个有趣的惠安婚嫁习俗“带尾蔗”、则是出现在杨三郎和林三娘新婚后的回门之日。这“回门”是中国婚礼的一大特色,闽南一带的人也十分重视这个规矩。因此林三娘嫁到杨家的第三天,就在杨三郎的陪同下、穿着一身粉色的衣裳回娘家“做客”去了……
这成亲时、和新婚回门时穿的衣裳也都十分有讲究,这林三娘是杨三郎明媒正娶的正头娘子,拜堂成亲时自是要穿象征着正头娘子的大红嫁衣了,只有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妾进门时才不被允许穿大红的嫁衣,且那些小妾平日里也是不得穿大红的衣裙。
不过正头娘子倒是大红的衣裙能穿、别的颜色的衣裙也能穿,且新娘子在回门时还偏偏就得穿粉色的衣裙。这些衣裙都是杨家事先扯了各种颜色的布料送到林家去,由林三娘自个儿亲手赶制出来、随后装在箱笼里带到杨家来的。
而小岞村回门的规矩同别处有些不同,别的地方新嫁娘回门后、新婚夫妇都能留下小住上几日,但小岞村的规矩却是新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