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曾说:“骄傲自大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自己。他一味地对镜自赏,自吹自擂,遇事只会浮夸失实,到头来却只是事事落空而已。”
要让一个夜郎自大的人看清自己的嘴脸,只有用别人的骄傲给他做镜子。倘若对他卑躬屈膝,只会助长他的气焰。
有一个秀才借住在寺庙中读书,他骄傲地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因此常找一些机会和赵州禅师抬杠。
“禅师,我佛慈悲,向来不愿意违背众生所求,是不是真的?”秀才问道。
赵州禅师不疑有诈地回答:“是的。”
秀才狡黠地进一步说:“那么,如果我想要您手上的拐杖,你应该不会吝啬而违背我的要求吧?”
“我怎么能给你呢?君子不夺人之所好。你读了这么多书,难道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
秀才自知理亏,但仍不服气地强辩道:“我不是君子。”
禅师正色说:“那我也不是佛。”
秀才受了一肚子窝囊气,自然不肯善罢甘休。隔了几天,当他坐在大厅里休息时,赵州禅师从他身旁走过,而秀才竟然不理不睬。
禅师有些生气地教训他:“年轻人看到长者过来,怎么不知道站起来?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啊!”
自认为很通晓禅机的秀才说:“我坐着行礼,就等于站起来行礼。”
赵州禅师听了没有加以反驳,他忽然伸出手,重重地打了秀才一巴掌。
秀才被突如其来的一掌吓倒,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接着捂着自己的脸怒喊道:“你凭什么打我?”
只见赵州禅师双手合十,然后说道:“既然你坐着如同站着,那么我打你就如同没打你。”
说完之后,赵州禅师缓缓转身走开了,大厅里只留下了为自己自作聪明而感到懊悔不已的秀才。
富兰克林曾说:“争辩是两个人玩的游戏,然而它是一种奇怪的游戏,没有任何一方曾经赢过。”如果只是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就算把别人批评得遍体鳞伤,让对方哑口无言,也不能够代表你处处都比他优越,不是吗?充其量也不过说明了你“好辩”、“口才好”、“能言善道”而已,但是却更加证明了你“小气”、“没口德”、“斤斤计较”……等负面的性格。
7。真心话儿要说清楚
张三请了甲、乙、丙、丁四位朋友来吃饭。乙、丙、丁三人如约而至,只有甲迟到。
张三一边看着表,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乙听了很不高兴地问:“那么,我是不该来的啦!”说完就气哼哼地走了。
张三连连叹气:“哎,不该走的又走了!”丙觉得张三弦外有音,暗想,既然乙不该走,那么是自己该走?他也不辞而别。
张三更急了:“我又不是说他!”站在一边的丁再也忍不住了,暗想:“既然不是说丙,那么只能是说我了。”他也悄悄地走了。
一会儿,甲来了,张三唉声叹气:“不该走得都走了。”甲听了暗想,原来是我该走,于是也走了。结果只剩下了不知所措的张三。
还有一则与此相似的故事:
小仝到客户那儿接洽生意后,回到公司已经是下午六点了,公司只有一位新来的女职员还在留下来工作。小仝心里想:她这么认真,也应该休息一下了。但是说出来的时候却变成:“咦,你怎么还在公司?”
结果对方一脸的不高兴,忿然地说:“现在就走!”
本来是出于好心,却反而惹得对方生气,不但被她误会,这也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问题就出在“怎么还在公司”这句话,这句话听起来就好像是:“怎么不快点回去?”更何况又加上“咦”的疑问词,难怪对方会有那样的反应。如果是熟识的朋友也许一句“怎么,不行啊?”一句玩笑话就带过了,但是,对方是不太熟悉的人,自然情形就不一样了。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描写的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就很有借鉴意义。
曹操刺杀董卓未成,便与陈宫一道投奔曹父的义兄吕伯奢家求宿。吕伯奢热情接待,并去村西沽酒。
曹操坐了一阵子,忽然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就与陈宫蹑手蹑脚进了后院,只听得有人说:“捆绑起来再杀!”
曹操对陈宫说:“不先下手,咱们就要死了!”
说着,便与陈宫拔剑冲了过去,见一人便杀一人。他们搜寻厨房,这才看见那里有一只捆绑起来等待宰杀的猪。结果,造成了一场不可饶赎的误会。
这个故事虽然反映是在曹操疑心过重,但“捆绑起来再杀”这句不明确的言辞,对促成曹操杀人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词语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往往有不同的含义,有的甚至完全相反。
二战期间,由于德军经常空袭伦敦,所以英国空军总是保持高度警惕。在一个浓雾漫天的日子,伦敦上空突然发现了一架来历不明的飞机,英国战斗机立即升空迎击,到飞临对方时,才发现这是一架中立国的民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