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法兰西帝国元帅 > 第四章 从帝国到共和国(第1页)

第四章 从帝国到共和国(第1页)

普选制、新闻自由和对劳动者阶层起义的恐惧给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一个机会当上了法国总统。在经过一段独裁式的总统统治时期后,路易拿破仑通过公民投票和政变方式当上了皇帝,号称拿破仑三世。第二帝国以工业扩张为其特征。就在政府向议会制政体变化之时,法德战争爆发了(1870年)。法国在苏丹的失败导致了第二帝国的覆灭。1871年成立了共和国并建立了国防政府,此后,法国开始实行共和国议会制。

波拿巴第二帝国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宣布废除各种严刑酷法,恢复新闻出版和集会自由,并开始着手改善民众的生活状况。然而,临时政府的举措相当不得力,巴黎市民群情激愤,再次起义的召唤传遍街头巷尾。

1848年6月22日,成千上万的工人涌上街头游行,抗议政府的行径。当晚,游行示威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人们一夜之间筑起了600多个街垒。陆军部长卡芬雅克紧急调集大批军队进入巴黎,全面戒备。第二天清晨,起义工人与政府军队的战斗开始了。卡芬雅克采取极其残酷的手段镇压起义。6月26日,起义工人的最后一个街垒被攻陷。卡芬雅克随后开始了大清洗,枪杀了1万多名工人,他因此得了“六月的屠夫”的恶名。

镇压起义后,卡芬雅克受命改组内阁01848年l1月,制宪议会通过了第二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总统的权力被扩大,享有官员任免权、军队支配权等广泛权力,且不受议会约束。提升总统权力的决议是卡芬雅克一手操纵的,他认定自己能在即将到来的总统选举中获胜。但在同年l2月的总统选举中,自以为稳操胜券的卡芬雅克落败了,平自给当选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做了嫁衣。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曾因反对七月王朝被下狱,后越狱逃跑,二月革命爆发后回到巴黎。路易·拿破仑之所以能在选举中异军突起,一方面是借了伯父拿破仑一世的名声;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民群众对“六月的屠夫”卡芬雅克深恶痛绝。12月20日,路易,拿破仑宣誓就职,顺利地当上了共和国的总统。尽管心怀野心,可他还是知道称帝的时机尚未成熟。他压抑住对权力的渴望,吸收不同党派分子入阁,组建了一个几乎令所有政治力量都满意的政府。在他的政府里,温和共和派、波拿巴派和秩序党(由波旁王朝与七月王朝君主派组成的)三足鼎立。在短短的几年中,路易·拿破仑巧妙地利用分化、瓦解政策,运用各种手段打击其他政治势力,逐一将温和共和派和秩序党清除出内阁。为了赢取民心,他广施善意,以“人民利益代表者”的形象博得了民众的支持。现在,他面临的最后障碍就是宪法中关于总统任期4年且不得连任的规定了。按照宪法,他的任期将于1852年5月届满,如果不在此之前发起行动,他的所有努力将功亏一篑。

1851年初,路易·拿破仑指使其党羽在全国掀起了要求修改宪法的请愿运动,并且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修宪议案提交议院进行表决时,因反对者超过14被否决。表面上看,路易·拿破仑遭到了挫折,实际上却夺得了主动权,因为虽然有不少人反对,但更多的议员是赞成的,况且绝大多数的省议会都支持他修宪。

不久,感到时机已成熟的路易·拿破仑决定发动政变。他将时间选在12月2日,那是拿破仑时代奥斯特利茨战役纪念日。当日凌晨,他派兵迅速占领了立法议会所在地,逮捕了多名共和派和秩序党的领袖。当巴黎人民清晨上街时,看到街头神情紧张的警察和公告时,才知道发生政变了。虽然有零星反抗,但都未成气候便被支持路易·拿破仑的军队镇压了。反对路易·拿破仑搞独裁的人不是被逮捕就是被流放,著名文豪雨果就是其中之一,他被迫在国外流亡长达l9年之久。

政变后,路易·拿破仑并没有马上建立帝制,而是逐渐将共和国改造为帝国。他先下令将国旗的旗徽改为鹰徽,以象征拿破仑帝国;又于1852年1月14日颁布了以共和八年宪法为蓝本制订的新宪法,将总统任期改为10年,并赋予总统独揽一切的权力。同时,在他的指示下,报纸上铺天盖地充满了各地人民要求路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

1852年11月,他号召公民就是否赞同恢复帝制进行投票,结果绝大多数人投赞同票。12月2日,帝国正式建立,史称法兰西第二帝国,路易·拿破仑称拿破仑三世。12月30日,参议院将略加修改后的1月14日宪法确认为第二帝国宪法。宪法规定皇帝享有全部行政权,所有官员皆由皇帝任免,并需对皇帝宣誓效忠;司法以皇帝名义实施;议会的功能被参议院、国务会议和立法团代替,这三个机构名义上保有独立,事实上都是皇帝的傀儡机构而已。

拿破仑三世将专制独裁统治发挥得淋漓尽致,所谓的国家机构只不过是执行他意志的工具。他建立了一支只效忠于他的近卫骑兵军,大力扩充军队、警察与宪兵,并指使秘密警察和宪兵监视官员和平民,一发现可能威胁其统治之事,即可不经审判进行抓捕。他还限制新闻自由,取消所有政治性俱乐部,禁止结社和集会。

1858年1月14日,拿破仑三世和皇后在前往巴黎歌剧院的路上,遭到了3名意大利人的炸弹袭击,结果造成8人死亡,上百人受伤。拿破仑三世大难不死,立即以保障安全为借口,下令严厉打击政敌。2月19日,他批准通过了《安全法》,该法规定,反对皇帝和政府的分子可不经审判即被投入监狱或流放海外。《安全法》出台后,法国国内的白色恐怖活动达到了顶点。

皇帝的独裁招致了不同政见者和人民的不满。眼见反对势力越来越大,拿破仑三世见好就收,开始改变统治策略,从高压统治转而采取软硬兼施的“自由化”政策。

1859年8月15日,拿破仑三世以纪念拿破仑一世诞辰90周年为由发布赦令,大赦在押的政治犯和被流放者。1860年11月,他宣布扩大参议院和立法团的权力,不久又宣布未经立法团通过,政府不得私自追加预算。1864年5月25日,参议院宣布经批准后允许工人罢工和结社。1867年1月通过的法令规定,两院有权对政府的方针政策提出质询。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形势所迫,皇帝的权力被逐步削弱了。

尽管拿破仑三世将诸多“自由”加予政府,甚至连反对派也欢欣鼓舞地认为“帝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强大了”,但是他对工人一点也不心慈手软。自从六月起义中工人遭到残酷镇压后,工人运动陷入了低潮期,然而法国工人为提高工资、争取改善生活条件的斗争仍接连不断。进入60年代后期,工人运动更是风起云涌。对于工人的大罢工,拿破仑三世积极派军警镇压,极力遏止工人运动的高涨势头。

称帝之前,拿破仑三世曾信誓旦旦地宣称“帝国即和平”,但他黄袍加身后的行为恰恰说明了“帝国即战争”。他终究流着波拿巴家族好战的血液,刚刚登上帝位,他便连连发动战争,试图消除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后果,重定法国疆土,大振法兰西威风。

1853年~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是第二帝国进行的第一场对外战争。这场战争起源于英国、法国和俄国对奥斯曼帝国的争夺。当时俄国企图吞并已经腐败衰退的奥斯曼帝国;但英国为了阻止俄国向西推进,却竭力希望保持奥斯曼帝国的表面独立。利益权衡之下,法国决定和英国联手,共同对付俄国。1853年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击败了俄国。1856年,参战国在巴黎举行和会,签订了条约。法国虽然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但也因此重新确定了在欧洲的优势,拿破仑三世本人的声望随之迅速升高。

克里木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拿破仑三世便密谋联合意大利的撒丁王国反对奥地利。1858年12月,拿破仑三世与撒丁国王签订协定:法国援助撒丁王国驱逐入侵的奥地利,作为交换条件,撒丁将萨伏依和尼斯割让给法国。次年4月,法国派兵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境内。法撒联军势如破竹,大败奥军。6月,双方在索尔费里诺展开大会战,奥军溃败。此时,统一意大利已是指日可待,拿破仑三世却背信弃义,独自向奥地利提出停战,并最终与奥地利媾和。如此一来,拿破仑三世既削弱了奥地利的力量,又阻止了意大利的统一和强大。

拿破仑三世除了与欧洲各国争夺霸主地位之外,还在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发动了一系列殖民战争,攫取了大量财富和殖民地。通过大规模殖民扩张,到1870年,法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法国的殖民扩张战争所向披靡,唯一的例外是对墨西哥的远征。1863年,法国远征军攻占了墨西哥首都,推翻了墨西哥政府,建立帝制,立奥地利的马克西米利安大公为皇帝。四年后,在墨西哥人民的抗争和美国的威胁下,法军被迫撤出墨西哥,马克西米利安大公被处决。法国损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却一无所获。

远征墨西哥的失败使第二帝国遭受了重大打击,更加严重的是,帝国内部也陷入了困顿之中。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再度爆发,阶级矛盾升温,工人运动此消彼长。反对派的力量迅速壮大,咄咄逼人地攻击帝国和皇帝。

此外,拿破仑三世在外交上的长期树敌也结出了恶果。奥地利王室因马克西米利安大公的被杀仇视他。曾被他从背后捅了一刀的撒丁王朝在意大利战争后不久即统一了意大利。路易·拿破仑非但没有阻止意大利的统一,反而惹来了一个虎视眈眈的强敌。他同意在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以求得到部分领土,谁知却被戏弄了一把。普鲁士胜利了,法国一无所得,只得到了一个强邻。拿破仑三世在国际上脸面大失。

帝国在外交上接连受挫,国内危机重重,为了摆脱困境,拿破仑三世决心孤注一掷,对普鲁士开战。

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刚结束,拿破仑三世便迫不及待地派出使者,希望普鲁士兑现战前请求法国保持中立时许下的诺言,要求占领比利时和卢森堡。接待法国使团的是时任普鲁士首相的俾斯麦。对于曾经许下的诺言,他压根没想过实现,不过他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耍了个花招,以“请示国王”为借口让法国使者将此事写成备忘录。使者不知是计,当即照办了。

“铁血首相”俾斯麦没有把备忘录呈给国王,而是当成特殊的“礼物”送给了英俄两国,试图挑起他们和法国的矛盾。获悉这件事后,拿破仑三世暴跳如雷,立誓要灭掉普鲁士的嚣张气焰。

法国与普鲁士的战争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交战的双方都想打这场仗。拿破仑三世除了报仇雪恨之外,更希望转移国内焦点,化解危机,同时阻止普鲁圭统一,以达到称霸欧洲大陆的目标。而普鲁士早就对法国矿产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觊觎不已。俾斯麦旱有心发动战争,只是苦于找不到出师之名而已。从1868年开始,两国都积极地展开备战活动。

西班牙王位继承权问题成为了普法战争的导火线。1868年,西班牙爆发革命,推翻了女王的统治。王位空缺,俾斯麦见有机可图,就以重金贿赂西班牙临时政府的实权人物,拥护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堂弟、西班牙、女王的女婿利舆波德亲王为王。如果俾斯麦的阴谋得逞,法国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拿破仑三世立即向西班牙和普鲁士提出抗议,英、俄、奥等国也纷纷表示反对。在众国的压力之下,普鲁士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想法。拿破仑三世还是觉得不放心,又命令法国驻普大使觐见普王威廉一世,要求他保证普鲁士王族今后不得继承西班牙王位。这个过分的要求理所当然遭到了威廉一世的拒绝。事后,威廉一世将会晤内容电告俾斯麦。急于挑起战争的俾斯麦改动了电文内容,使其带有侮辱法国之意,并将电文公诸报端。拿破仑三世看到电文后像一头暴躁的公牛般冲向俾斯麦设下的“红布”。1870年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

拿破仑三世决定先发制人,发动突袭,短时间内击败普鲁士。但普鲁士早有准备,俾斯麦从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他迅速调动军队,布置在边境严阵以待。7月下旬,拿破仑三世携皇子亲赴前线指挥,麾下的麦克马洪元帅和巴赞元帅各率一支大军,皇后欧仁妮留在巴黎摄政。

刚一宣战,训练有素的普军很快投入战场法国却反应缓慢,调动混乱。8月2日,法军刚刚攻入普鲁士边境,便遭到了普军的迎头痛击。8月4日,普军转入反攻,法国大军还没有集结完毕,普军已经攻破了法国的门户。8月6日,麦克马洪指挥的军队在法国东北边境被普军重创,法军被迫撤退,阿尔萨斯省沦陷。同日,普军同另一支法军在斯皮塞伦交火,普军大胜,结果东部洛林省也为普军占领。法军全线溃败,普军乘胜追击,战场全部转入法国境内。

拿破仑三世大惊失色,将帅印交给巴赞,匆忙后撤。巴赞率领的法军经过激战后,最终被围攻在梅斯要塞里。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本想支援梅斯,但遭到普军的围堵,不得不退到色当。自8月30日起,普军用大炮猛攻色当,法军伤亡惨重,将士斗志渐失。9月1日,普军再次发起猛攻。当天下午,拿破仑三世在色当城头竖起白旗投降,史称“色当惨败”。9月2日,拿破仑三世会见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正式签署了投降书。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等将领及10万法军全部成为普军俘虏。

9月3日,拿破仑三世向巴黎发去电文“军队已被击败,我和全体官兵都已成为俘虏。”巴黎哗然,皇帝投降点燃了巴黎市民内心早已到达燃点的怒火,他们纷纷行动起来,示威游行。

普法战争的结果几乎打破了法国人既有的或者希望拥有的一切希望。法国自黎塞留时代以来借助中欧的分裂得以干涉中欧事务甚至左右整个大陆的优势。当它强大的时候,它可以称霸欧陆,如路易十四和拿破仑;当它衰弱的时候,它也足够自保,如路易十五和路易菲力普;因此法国在过去时代即使孤立也并不感到害怕。当普法战争结束时,法国被迫割地、羞辱的接受俾斯麦的苛刻和平时,恐惧和复仇心理就成为必然。一个统一的中欧帝国所拥有的人力、物力是法国无法比拟的,而且双方的差距只会加大。法国人认为俾斯麦会按照1815年维也纳议定书和1866年布拉格条约的精神宽待法国,结果却代价高昂。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丢失不仅意味着国土的分割、资源的流失,而且孚日山脉为界的新国境意味着法国单独用军事手段收回失地的可能性因为地理条件几乎不可能,同时法国还需要建设大量的防御设施来面对德国可能的再次入侵。从短时间看来,法国虽然积极寻求复仇,但不可能单独向德国摊牌。

俾斯麦的精确棋局创造了一个统一的中欧帝国,但是德意志的沉重历史包袱导致这个帝国需要一整套无先例可寻的治国方略。是日尔曼帝国还是德意志帝国,俾斯麦选择了后者,可是以威廉I为首的旧普鲁士贵族更珍惜普鲁士的名号与荣誉。俾斯麦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整合这个新帝国。帝国内部的差异如此之大,而一个统一国内市场又具有的繁荣前景使得德意志帝国需要花很大力气消化胜利果实,对法国的政策只能是维持《法兰克福条约》的现状。

巴黎公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