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兵临天下新区 > 第92部分(第3页)

第92部分(第3页)

所有人都向远方江面上望去,只见三十余艘战船正飞速向西北方向驶来,为首战船上插着赤黄战旗,正是一个多时辰前看到的江夏战船,原本二百五十余艘战船,现在竟只剩下三十余艘,江夏军惨败而归。

漕河口数十艘被焚毁的战船沉入河底,阻塞了航道,使江夏军战船无法撤回柴桑城,当然,他们压根也没有撤回柴桑城的打算,黄射率领最后几十艘战船仓惶北驶,向武昌县败逃而去。

在败船以东的两三里外,庞大的江东水军出现了,连同他们俘获的江夏战船,密密麻麻,船帆遮天蔽日,铺满了整个江面,形成了极为声势浩大的一幕,六七百艘战船列成七队,延绵数十里。

“至少有两万军队!”

徐庶自言自语,看得出他也有点紧张,这实际上也是他第一次遭遇大战,能不能最后取胜,他心中着实没有一点把握。

刘璟同样脸色凝重,看得出江东军对柴桑是势在必得,不惜出动数万人的代价,就不知道现在谁是江东军主帅,难道是鲁肃不成。

刘璟回头,见他的士兵们脸色都露出了畏惧之色,这可以理解,这些士兵们大都是新兵,没见过什么大的战争场面,当然会有所害怕,他刘璟不是也紧张吗?

刘璟快步走到大鼓旁,拾起鼓槌,开始奋力敲鼓,‘咚!咚!咚!咚!巨大的鼓声响彻城头。

紧接着,无数面大鼓也跟着敲打起来,激昂振奋的鼓声在柴桑城上空回荡,在振奋信心鼓声中,守城士兵们的信心开始渐渐恢复,很多人眼睛里不再是畏惧,而是变成了对战争的渴盼。

江东军大船靠码头而泊,一队队士兵从船上走下,开始迅速在码头前的旷野里集结,一个时辰,两万大军集结成了四个方阵,旌旗如云,刀枪如林,江东军士兵盔甲整齐,士气高昂。

四个五千人的方阵杀气腾腾,江东军数次攻打柴桑城,这是一次出兵上万,这一次对他们极为重要,他们也是势在必得。

鲁肃在徐盛、凌操等十几名大将的簇拥下,骑马屹立站一座土丘之上,注视着两里外的柴桑城。

“文向可以肯定柴桑城的主将变更了吗?”鲁肃瞥了一眼徐盛问道。

徐盛连忙上前施礼道:“卑职抓到几名受伤未死的战俘,从他们口中得知,周凌已死,现在的守将是刘璟,也就是刘表之侄,在荆州颇有盛名。

鲁肃点点头,“我也听说过此人,少年有为,不过他刚掌柴桑之权,未必能服众,我们可以先礼后兵!”

他回头令亲兵道:“给我送一封信给刘璟,他若投降,我承诺放他回襄阳,他若敢负隅顽抗,江东军一旦杀进城,非但他的小命不保,而且柴桑守军也将全部处斩,一个不留。”

。。。。。。。。。。。

第2卷第141章第二次血战

城头上,一名信使忐忑不安地将信呈给了刘璟,他心中十分害怕,怕刘璟一怒之下斩了他的人头。

刘璟拆开信,只见开头写着‘江东水军副都督鲁子敬致璟公子。。

果然是鲁肃,刘璟慢慢看完信,心中不由冷笑一声,让他投降,保证放他回去,这就是所谓的‘先礼后兵’吗?

他凝神沉吟片刻,立刻回头令道:“取纸笔来!”

他当即就在城头写了一封信,封上火漆递给信使,“请把此信交给你家都督,我要说的话都在里面。”

信使接过施礼而去,徐庶在一旁,心中微微有些惊讶,不知道刘璟为何要写一封信给鲁肃,难道鲁肃会收信退兵吗?他不好多问,但又担心刘璟一时糊涂,做出软弱之事,影响到军心士气。

这时,刘璟挺直腰,对城头士兵们高声喊道:“今天是一个创造历史的时刻,让江东军的耻辱永远刻在柴桑城墙之上,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成为英雄。。。”

数千士兵和武装起来的民夫们都在默默注视着刘璟,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亮光。他们的热血开始沸腾,勇气在他们胸中燃烧。

。。。。。。。。

土丘上,鲁肃从信使手中接过刘璟的信,吩咐左右,“赏他十两黄金,下去休息吧!”

信使千恩万谢退下了,鲁肃这才拆开刘璟的信,眯眼细细读了起来。

‘荆州刘璟致江东鲁都督阁下:

璟久闻阁下乃慷慨信义之人,昔日公瑾乏粮,子敬指囷相赠,传为美谈,又曾对吴侯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此乃金玉良言,可见子敬有洞察天下之大才。

公既是信义之人,又有观天下大才,为何此番却如此不智,行鼠辈之窃举,被曹贼玩弄于股掌?

曹贼北顾河北,无力南下,故命夏侯惇屯兵南阳,牵制襄阳,迫使荆州无力东顾,引来江东狼烟,此曹贼之计也,一旦江东、荆州鹤蚌相争,两败俱伤,曹贼必得渔翁之利,此中利害,望公明鉴。

璟虽后辈,却知大义,曹操虎视在北,实力强大,非荆州或江东一家能独挡,璟恳愿孙刘两家捐弃前嫌,抿却恩怨,携手同心,共抗曹贼,以保江南人民免遭曹军铁骑蹂躏。

璟知鲁公乃忠义之士,目光高远,绝非碌碌庸人,望公劝说吴侯,两家修好,携手共志,共抗曹贼,匡扶汉室江山。。。。。’

鲁肃看完此信,心中起伏难平,一方面固然是惊讶刘璟如何知道自己对吴侯之言。

另一方面,刘璟信中的携手同心、共抗曹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