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政突然双膝一弯跪倒在李林身前,又瞧了瞧自己的母亲。
“母亲,政儿欲拜先生为仲父,还请母亲允准!”赵政请求道。
这个世界,周室虽名存实亡,但很多人还是尊崇周礼。
像赵政这般欲拜李林为仲父,首先还得赵姬的点头。
“好,母亲准了。”赵姬点了点头,同时目光向李林看去。
这是李林第一次听到赵姬说话,她的声音很美,也很温柔,就仿佛情人的手。
或许直到此刻,在赵姬的心里,才算真正的认可李林。
李林能感受到赵政母子的真心实意。
但是当别人“仲父”的人,历史上好像都没什么好下场吧。
李林又想到,现在是在大齐皇子的前世。
做了赵政的仲父,就等于做了大齐皇子的仲父。
看起来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不过一想到白天大齐皇子眸子中的杀意。
李林不禁有些犹豫。
“仲父在上,请受政儿三拜。”
就在李林犹豫之时,赵政三拜已毕。
眼见事已至此,李林只得扶起赵政,柔声说道:“政儿快起来。”
正在这时,一个颇具磁性的声音,突然从河面传来。
“好好好!不曾想,老朽今日还能见到如此感人肺腑的场景。”
三人闻声瞧去,声音来自河面上的一艘乌篷船。
说话之人是一个须发皆白的古稀老者,负手立于船头,颇有些仙风道骨之感。
“老朽荀况,叨扰诸位了!”老者说着话,眸子却盯在李林的脸上。
听到老者自称荀况,李林大惊失色。
历史上,荀况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
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世人尊称他为“荀卿”。
就连后来鼎鼎大名的韩非、李斯二人,都是荀况的入室弟子。
“原来是荀卿当面,晚辈李林,见过荀卿。”李林不敢怠慢,连忙施礼。
赵政母子虽不知晓荀况是何人,却也连忙跟着行礼。
“不曾想,老朽那点薄名,小兄弟竟然也听过。”荀况微微一笑,笑得很慈祥。
荀况不仅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更是李林敬佩之人。
就连刚刚李林安慰赵政的那段话,原本也是荀况说的。
不过从荀况适才的表现来看,竟似第一次听说一般。
无论是谁,能遇到才识不凡的后辈,都会心情愉悦。
荀况也不例外。
“荀卿之名,响彻寰宇,四海之内谁人不知!”李林施礼一拜。
荀况瞧着眼前的少年,越瞧越喜欢。
不仅年纪轻轻就有这般才识,而且有礼有节,有才识而不骄傲,真是难得。
荀况又对李林上下打量一番,脸色却不停地变换。
仿佛在李林身上看到了一些不可置信的东西。
赵姬与赵政看了看李林,又看了看荀况,立在一旁低头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