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广很是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随即道:“还请解公赐告。”
解缙道:“隐户这事……太大了,这样的大事……宋王殿下却不闻不问,你说这合情合理吗?”
胡广听罢,眼眸随即微微一张,醐醍灌顶一般,道:“解公的意思是……对呀,宋王最喜欢争功了。”
解缙露出微笑,道:“这不是争功,这是为陛下分忧。”
胡广道:“其实不就是一个意思吗?”
解缙笑道:“干的是一样的事,可解读不同,就天差地别了,为陛下分忧的乃是忠臣良将,争功的是乱臣贼子。”
“……”
解缙继而道:“隐户的事太大,功劳也太大,现在倒是颇有几分成效,但是难保……不会有错处,所以这个时候,可不是邀功请赏,而应该想尽办法,和此事撇清,天下的功劳,那也该给陛下,是给下头那些用命之人的。”
胡广就算是傻瓜,此时也大抵能明白解缙的意思了,恍然大悟道:“这么大的事,难免会有一些错误……只要有错,将来……哎呀,多谢解公提点。告辞!”
他这头说完,便立即兴冲冲地要走。
解缙呷了口茶,却在他快走出门的时候突的道:“回来。”
胡广回头看他道:“解公还有什么见教?”
解缙放下茶盏,微笑道:“胡公这样兴致勃勃,可是要兴冲冲的去寻杨公,将这一番理解相告?”
胡广老脸一红,眼神心虚地飘了飘道:“只是探讨。”
解缙叹了口气:“劝你还是休要去提才好。”
胡广道:“我……也只是随口一说。”
解缙道:“你这样随口一说,可能会显得你幼稚。”
胡广:“……”
解缙道:“老夫能想明白的事,这文渊阁里,大家都大抵能想到,所以……这等事,是彼此都已意会,其实没有探讨的必要,不然,徒增人笑的。”
胡广:“……”
他感觉他已尴尬得可以抠出一个房间了!
…………
邮政司。
一车车的文牍,已送到了京城的邮政司里。
这邮政司因隶属铁道部,因而其衙署,便设在铁道部部堂一侧,规模比之铁道部要小一些。
可因为业务颇广,这上上下下的人员却也不少的。
单单在这司里,办公的官吏,就有数百人之多。
而这铁路司,专门设了几处库房,负责接受来自天下各处驿站以及报亭的文牍,这些文牍,如今已有一百二十多个文吏进行整理。
他们将文牍的情况进行核实,而后,再分门别类,从府至县,再至乡、村,都进行了整理。
(本章完),!
bsp;“此数月以来,下头州县,个个尽心竭力,尤以都察院最是尽心,挑选巡按,稽查四方,其中巡按陈正,还有赣州知府王文慧,都是其中翘楚。”
解缙说罢,胡广下意识地抬头,看了解缙一眼。
他听出了一些弦外之音,跟解缙这些人厮混久了,就算是木头,也能开一点窍了。
说起来,人口大增,本是大功一件,说是大功一件都算是小了,放在历朝历代,都都是居功至伟的事。
依着他对解缙的了解,但凡有过,这位解公都能腾挪推拒出去,可若是有功,往往会往身上揽一些,就算不明里揽在身上,可至少也要滔滔不绝的大谈此次清查工作的辛苦,可今日的回答,却十分简短,只稍稍提点了一下,甚至没有提及自己和文渊阁的功劳。
朱棣听罢,饶有兴趣,道:“过几日,将黄册奉上,朕要好好看一看。”
“遵旨。”
朱棣又道:“如此成效,往年倒也罕见,卿等总算也干了一件令朕欣慰的事,所有在此过程中尽心竭力的官员,都要予以恩赏,除方才解卿提及的巡按和知府加官进爵之外,其余之人,若是功勋甚大的,也要加官;出了力的,赐予钱粮,切切不可寒了他们的心。”
朱棣前头这句干了一件令朕欣慰的事,其实已经表明了态度,他认为这上上下下的人,都不甚令他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