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我是北京……哦,非常抱歉,这么晚了还来打扰您。”
虽见不到对方的人,却能感觉到对方的他显得十分客气有礼。文若扬不禁觉得有些好笑:我问他是哪位,他不回答他是谁,却回答说“我是北京”,典型的所问非所答!她冲着话筒讲:“噢,没有关系的。你,喔,你是北京啊,我,是问您是哪位?喔,请问您是哪位?……”
电话那边的他没有作声。稍许的沉默。
文若扬感觉对方的声音确实有些熟,“难道是他?” 她想,不敢贸然断定。心里在“突突”的跳着。她抑制着有些激动和期盼的心情,等待对方的回答,也希望对方的他能够多讲一些话,好让自己能够辨别出他的声音,辨别出这人是谁,到底是不是他。
几年以来,她一直都在心中呼唤着这个名字,而当她听到电话里的声音是那样像她心中的那个他的时候,而且又是从北京打来的,她便想着电话那边可能就是心中的他 —— 徐岳了。是不是他呢?她默默的想着。她多么希望今天真的能够就是他呀!多么希望他能够突然出现在眼前而给自己一个期待已久的惊喜啊!几年来,她太需要,太需要这个惊喜了!也太需要用这个惊喜来抚慰心中的凄楚和思念之情了。
对方还没有讲话。但却可以听得到电话那边的吸气声。此时此刻的她,真想直呼出他的名字。她知道现在还不能。她冷静地想了想,梳理了一下激动的情绪,使劲儿抓住话筒仔细的听辨和体味这声音。她觉出对方的声音听起来确实有些像徐岳,可是再仔细听了听又感觉不太像。她真的有些拿不准了,“到底是不是他呢?如果不是他,那么北京还能有谁给我来电话呢?”
她听出电话里的他好像太过于彬彬有礼了些,是不是因长途电话,声音有些遥远,或者还是别的什么,这声音听起来还有些失真,也许……她总是有着若干的也许……也许是他到国外以后汉语讲得少的缘故吧?也许他已经留学归来了吧?也许……不管怎样说,别人绝不会这么晚打来电话,而且北京除了徐岳以外再没有更亲近的人了。她觉得应该是他:“应该就是他 —— 徐岳!” 她对着话筒,似问非问,似叫非叫:“喂 —— 你,是……?”
对方没有答话。
“喂 —— ;喂 —— ;你,是,你是徐岳吗?”
问到这里,她好像感觉电话那边的他稍许的沉默,感觉到对方的他表现出一种异样的神情。
“怎么回事?”她有些疑惑。迟疑了一会儿以后,她又对着话筒问道:
“请问,你是,喂,请问,你是徐岳吗?你,喂,你怎么不讲话呀!你,是徐岳吗?喂 ……”若扬的声音虽然比较轻,心情却非常急切,见对方还是没有讲话,她真的有些急了,心想这人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不说话呀!于是便对着话筒喊了起来:“喂,喂,请讲话呀!”
不管文若扬多么着急,电话那边的他仍然没有做出‘肯定’的答语。她能够听到话筒里传来的不均匀的呼吸声,她猜出对方大概也在考虑要说些什么吧。有什么考虑的呢?唉,真不明白。就让他慢慢考虑去吧。她边想边把话筒紧紧贴在耳边,正当她准备耐心等候一段时间的时候,忽然听到:
“若扬 ——”
对方唤出了她的名字!这声音很轻,颤微微的。
文若扬顿时激动起来。谁会这样呼唤自己的名字呢?哦,当然只有他 —— 徐岳。她这样断定。
“徐岳,真的是你啊?应该就是你 …… 没错,就是你,我还是相信我自己耳朵的。”
……
第三十四章 似曾相识
一个出生于苏州,正在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的青年从北京站登上了开往贵阳的列车。此行是为与一位美丽高雅的贵阳姑娘会面。
彼此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是两片随风俱飘的落叶?还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人在旅途中的一次偶然相遇?
朋友,凭你怎么去想都可以,怎么认为也无仿,怎么认为或许都能说出一定的道理。但不管是怎么认为,不应偏离现实,现实是不能改变的。并非作者在这里曲直编造,两位年轻人按照他们在电话里的约定,在贵阳南明河畔的甲秀楼下会面了。
“他好像有些变了,与几年前的他相比好像消瘦了一些 …… 还有,看着他好像还有那么点陌生的感觉……”
这是文若扬在相隔三年之久见到自己心中的“徐岳”以后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印象,至于其它的方面她好像还没有注意到,或者说还没有来得及注意这些。因为,此时的她已经完全沉浸于“重逢”后的欣喜之中了。
俩人走过一条彩石路,站在桥上观看着周围的景致。在文若扬心目中,这里曾经是她与徐岳三年前在一起漫步所走过的地方,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同时还留下了夕阳下的影子。现在,她还是从前的她,走起路来连蹦带跳,吸引着许多路人的视线。而对于徐川来说,这里的一切就显得陌生有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