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逆反期后,陈宇和林雨欣的生活仿佛被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平静瞬间被打破。原本那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变得异常敏感和易怒。
孩子开始频繁地锁上自己的房门,拒绝与父母交流。哪怕陈宇和林雨欣小心翼翼地敲门,也只会换来孩子不耐烦的怒吼:“别烦我!”以往温馨的晚餐时光,如今也变得沉默而压抑,孩子总是闷头吃饭,对父母的关切询问置若罔闻。
一次,陈宇发现孩子偷偷抽烟,他震惊之余,强压着怒火,试图和孩子讲道理:“儿子,抽烟对身体不好,你还小,不能染上这种习惯。”可孩子却梗着脖子,挑衅地看着他说:“我已经长大了,不用你管!”陈宇气得扬起了手,但最终还是忍住了,他知道暴力只会让情况更糟。
林雨欣心疼丈夫的无奈,也担心孩子的未来。她试图从孩子的朋友那里了解情况,却被孩子指责为“多管闲事”。林雨欣委屈地落泪,她不明白为什么曾经贴心的孩子会变成这样。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一落千丈,逃课、打架,老师多次请家长。陈宇和林雨欣白天在公司忙碌了一天,晚上还要赶到学校,面对老师的指责和其他家长的不满,他们感到心力交瘁。
为了走进孩子的内心,陈宇买了孩子喜欢的乐队的演唱会门票,想以此作为突破口,缓和关系。但当他把票递给孩子时,孩子却冷漠地说:“谁要你假惺惺!”陈宇的心像被刀割了一样疼。
林雨欣为孩子精心准备了他爱吃的饭菜,可孩子却一口未动,转身就叫了外卖。看着满桌未动的菜肴,林雨欣默默走进厨房,边收拾边流泪。
在这个艰难的时期,陈宇和林雨欣之间也产生了矛盾。陈宇认为应该采取强硬措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林雨欣则觉得应该更加温柔和包容,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两人为此多次争吵,家庭氛围愈发紧张。
然而,就在他们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件小事成为了转机。一天,孩子在外面打球受伤了,回到家时一瘸一拐。陈宇和林雨欣什么也没说,默默地为孩子处理伤口,拿来药水和绷带。孩子看着父母忙碌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愧疚。
那天晚上,孩子第一次主动开口:“爸妈,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陈宇和林雨欣激动地抱住孩子,泪水夺眶而出。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但只要一家人的心还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孩子那天在学校打架,其实事出有因。
原来,孩子班上有个调皮捣蛋的同学,总是欺负弱小。那天,这个同学又故意把一位同学的作业本撕坏,还嘲笑对方。孩子看不过去,站出来制止,结果那个调皮的同学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挑衅孩子,言语越发难听。孩子一时冲动,就和他动起了手。
虽然孩子的出发点是正义的,但用打架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终归是不对的。陈宇和林雨欣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既欣慰孩子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又为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感到担忧。
陈宇拉着孩子的手说:“儿子,你想帮助同学是好的,但打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孩子低着头,小声说道:“我当时太生气了,没忍住。”
林雨欣抚摸着孩子的头说:“我们知道你是出于好心,但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先告诉老师,或者和我们商量,总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孩子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以后不会这么冲动了。”
经过这次事件,陈宇和林雨欣意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导他们如何明辨是非,更要教会他们如何用正确、理智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和应对挑战。而孩子也在这次经历中,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逐渐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