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传来,众人如释重负,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仿佛心头的大石终于落地。
王轼精神抖擞,稳坐大堂首位,接过捷报,打开后,眉飞色舞,满脸得意。
“英勇壮志,豪情万丈!将士们奋勇拼搏,山地营传回战鼓声,金沙寨东三十里,遭遇叛军突袭,一番激战,诛敌七十九,余寇溃散如烟,山地营趁胜追击,一鼓作气,攻克金沙寨,再斩叛军六百一十七名,首级悬挂,总计七百余……”
王轼喜形于色,抚须大笑,声震屋瓦:“哈哈哈!此乃旷世奇功,旗开得胜,叛军定然丧胆,山地营,真乃我军的荣耀,好得很!来人,速速通报京师,传我捷报!”
杀敌近七百,战绩赫赫!
在座的官员们面面相觑,这场胜利,无疑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壮举。
在许多人的心中,似乎没有万八千人的伤亡,便不足以称得上胜利。
然而,在这贵州群山连绵,仅适合小规模军队交战的地带,能有如此战果,已属奇迹。
更重要的是,这捷报不仅彰显了我军的英勇,更为围剿米鲁叛军的战斗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一旦捷报传入京师,朝廷必将沸腾!
王轼目光如炬,激情澎湃,激动地挥舞着手臂:“立即传发急递铺,务必要迅速无误!”
“且慢!”正当众人热血沸腾之际,一个沙哑的嗓音突然响起,众人顺着声音望去,只见杨雄太监,手执茶杯,兰花指轻拈,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
王轼眉头微皱,杨雄作为宫中派来的耳目,虽在宫中无足轻重,但在地林上,却是皇帝的密探,即便是巡抚,也不得不敬他几分。
王轼问道:“杨公公,有何高见?”
杨雄环顾四周,嘴角上扬,笑得有些阴森:“无关紧要之人,先退下吧。”
所谓的无关紧要之人,自然是指在场的书吏。书吏们见状,纷纷识趣地退下,只留下贵州布政使司的高级官员。
众人不解地看着杨雄,其实他来贵州,相较于其他太监,算是颇受欢迎,在军务上,也很少指手画脚。
杨雄低头品茶,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这捷报,不能就这么草草了事。”
“捷报,太小了?”众人疑惑地对视,似乎杨雄想要将胜利的果实放大。
王轼皱眉道:“若是夸大其词,便是冒功,杨公公,冒功之罪,非同小可,一旦朝廷追究……”
“王巡抚深谙为官之道,却不懂为臣之道。”杨雄的笑容中带着一丝讽刺。
王轼与布政使交换了一个眼神。
贵州总兵与都指挥使也似乎互相传递了一个眼神,众人心头都泛起一丝忌惮。杨公公,他难道不知道朝廷对贵州战局的关注?冒功,这是多大的风险,又将带来怎样的后果啊!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明王朝虽显疲态,但尚未沦落到骨肉皆凉的境地。在这股沉沦的潮流中,对于夸大其词的功绩,人们虽偶尔会加点水分,添油加醋一番,却也还未完全丧失良心。
就以这场所谓的胜利为例,王轼在奏章中巧妙地运用了“千余斩首,数寨连拔”的夸张手法,紧接着便是他自我陶醉地一番吹嘘,如何英勇领导,屡建奇功。然而,在这背后,他依旧保留着一份职业道德,不敢过分夸大其词。
而那名冷静的锦衣卫千户王导,却始终保持着一张扑克脸,从头至尾面无表情,一双锐利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杨雄,仿佛要将他看穿。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他的沉默,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寒光,令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