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疯子,还以为你有什么高见呢?原来你到现在还在纠结这件事?
林蒙对王守仁的执着感到无奈,这位后世被无数人尊崇的心学大儒,开宗立派的圣人,怎么就……如此一根筋呢。
果然,眼见为实,才是真理!
现在林蒙的事情繁多,实在没有心情再和他纠缠,于是不耐烦地举步离去。
“你猜的对不对?”王守仁似乎已经习惯了林蒙的“直言不讳”,而林蒙身边的人,也都习惯了林蒙的个性。
其实这很好理解,任何人接触林蒙,对他的期待本就不高,甚至可以说是低得可怜。人们普遍认为,这个传说中声名狼藉的家伙,不做出街头随地大小便的事情,就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期待,甚至有人对他产生了好感。
林蒙脚步未停,口中不耐烦地说:“你烦不烦?这都老掉牙了。”
王守仁如同影子般紧随其后,这位奇特的青年执着得近乎顽固,步步不离地跟在林蒙身后:“林公子的远见卓识,学生五体投地,自诩熟读兵书,实则不过纸上谈兵,实感汗颜。”
“林公子,何不找个清幽之地,坐下来品一壶清酒,畅谈一番?”
“林公子……学生心悦诚服,愿虚心请教,但求不吝赐教。”
林蒙公务繁忙,满腔抱负,心中对王守仁固然敬佩,然而他心中所敬仰的,是那位名垂青史、平定叛乱、风华绝代的王守仁,而非眼前这位热衷于刨根问底、打扰他勤政为民的家伙。
笑话,本公子日进斗金,分秒千金,岂能与你闲聊?自个儿回去慢慢琢磨吧,磨砺个二十年,说不定就成了江湖奇才!
林蒙加快步伐,然而王守仁武艺高强,步履轻盈,宛如黏人的小虫,紧追不舍,口中还不忘唠叨:“林公子,三人行,必有我师;林公子之才,学生仰望……学生只求一问,问后绝不纠缠。”
唉……
林蒙长叹一声,他算是彻底服了,只得停下脚步,回头瞥了他一眼,无奈道:“说吧,本少爷心情烦躁,快说,否则……本少爷可不客气了!”
本想再添一句“揍得你妈都不认识你”,但转念一想,似乎还真不是对手,人得有自知之明啊。
王守仁凝视林蒙,终于开口:“林公子是如何洞察先机的,林公子年纪轻轻……”
林蒙沉默片刻,轻吐四字:“知行合一!”
这四个字,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沉寂。
“知行合一”,那是王守仁在正德三年,于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的理念。
而此刻,他却在这里,听见了林蒙口中这四个字。
当然,王守仁所阐述的“知行合一”,更多是在哲学领域,所谓的“知”,指的是人的思想意识;而“行”,则是对这些意识的具体实践,即思想与行动的完美结合。
但林蒙所提及的“知行合一”,却是针对贵州局势的深刻见解,即人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还需结合实际情况,既要学习知识,也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真理。
王守仁一愣,心中涌起深深的触动。
显然,林蒙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足以让他产生深刻的感悟。
他眉头紧锁,整个人仿佛陷入沉思,竟然对林蒙的话充耳不闻,视若无睹。
林蒙也不再理会他,本想去视察校尉们挖渠引水的情况,此刻却改变了主意,径直回家。
心情沉重地踏入家门,刚一踏入厅堂,便见徐经鬼鬼祟祟地探出头。
林蒙瞪他一眼,心中暗叹,自己的门生越来越像自己了,一个个都这般狡黠,语气严厉地斥道:“进来!”
“哼,终于按捺不住,小心翼翼地踏了进来,生怕被人窥见这副鬼鬼祟祟的模样,还不时回头偷瞄几眼,直到确认无人尾随,这才算是松了口气。”
林蒙眼中闪过一丝不耐,冷哼一声:“说吧,什么风把你吹得如此畏首畏尾?”
徐经轻声回应,声音里带着几分紧张:“恩师,今日有一位贵客莅临,特意前来拜访老爷,可惜老爷不在。这位客人颇为好奇少爷的近况,得知少爷也不在府上,便留下了一封颇具深意的便笺。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带来了一对价值连城的玉璧,说是听闻少爷对这类小物情有独钟,特意送来两副,让少爷随意把玩,若是不喜欢了,丢掉便是,也不必多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