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素功为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陈逸自然是一清二楚,之前他在浩阳所淘到的那一套乾隆八卦彩墨,就是汪近圣之子所教导制作的。
四大制墨名家,分别现在清代制墨名家所创造出来的墨,也是有两种流传了下来,分别是曹素功墨和胡开文墨,都是其后代子孙继承而来。
至于汪近圣和汪节庵二人所发明创造出来的名墨,却并没有流传至今,对于这二人,陈逸也只知道汪近圣后代所发生的事情,其实汪近圣的汪氏墨店,一直流传持续到抗日战争时期,曾一度将墨店从徽州开到武汉,苏京等地。
只不过后来由于战乱和某些原因,其后裔和族人再无人开墨厂和墨店,现在徽州各地,挂着曹素功,胡开文招牌的墨厂,墨店较多。
“那好,把这些东西都收下去。”看到陈逸选好了,丁润招呼着佣有将剩余的东西收了下去,然后拿过砚台,笑着说道:“陈小友,我来为你研墨如何。”
陈逸点了点头,并没有拒绝,“那就多谢丁叔了,您这方端砚不错啊,砚取随形,右下方刻旭日为砚堂,下面为大海碧波荡漾,海中鱼儿跳跃,而上部祥云缭绕,无数蝙蝠在飞翔,当真是一派生机勃勃。”
“哈哈,多谢陈小友夸赞,这一方砚台是制砚名师关红惠所制,说起来还是我们家换来的呢,当时关大师找上了我们家,说要制做一批瓷砚,并由她亲自绘上图案,询问价钱时,我便让父亲要了这一方砚台为报酬。”
听到陈逸的夸赞,丁润开怀一笑,然后缓缓说出了这砚台的来历,“这下方正有着关大师的印款,而这一方砚台的名字叫做福如东海。”
“哦,原来是关红惠大师所制,怪不得如此精良,要特别恭喜丁叔了。”陈逸微微一笑,关红惠此人他是知道的,不仅仅是制砚名师,而且还是岭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从事端砚设计雕刻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以女性的身份,达到这种成就,可谓是非常可贵。
而其师傅黎铿,更是著名端砚工艺家,其制作的砚台曾有许多国家机构予以收藏,像天京博物馆,工艺美术馆,甚至人民大会堂都珍藏了一方砚台。
以一批瓷砚,换取这一方砚台,可以说是十分值得的事情,金钱之类的报酬,与艺术品根本无法相比,这一方砚台虽然是现代制作的,但是以陈逸来看,也要价值二百多万人民币。
观赏完砚台之后,丁润便开始为陈逸研墨,而陈逸则是在闭目养神,那一幅王羲之的真迹,在一些老爷子观赏了一个月之后,由郑老交还给了陈逸,毕竟以现在陈逸所书写出来的黄庭经而言,绝对比他们要强上几倍不止。
由陈逸拿着,不时的临摹,比起他们有着更大的用处,更会取得很大的成就,而他们,有着陈逸之前全力临摹的那一幅黄庭经就够了。
第六百五十二章令人震撼的书法
现在这一幅王羲之黄庭经真迹,便在陈逸的储物空间中所放着,虽然现在无法拿出来,但是在储物空间中,他依然可以观看,可以使用临摹术,进行临摹。
待到丁润研好墨后,陈逸出言谢过,便拿起毛笔蘸上墨汁,将一部分心神放入储物空间之中,看着里面展开的书法,使用了临摹术。
现在他的高级鉴定术,也仅仅只能鉴定一千五百年之内的物体,也就是公元对于这处于公元300年前后的晋代王羲之的作品,却是无能为力,哪怕只差两百年,也是无法鉴定成功。
使用了临摹术后,那一种熟悉又浓郁的感悟,再次涌入脑海之中,陈逸细细品味了一下,然后开始在黄绢上书写起来。
看到陈逸开始了书写,在其身旁的丁润,朝着林天宝和赵玉江二人做了一个禁言的动作,然后站在其身后不远处,向着陈逸所写过的字迹望去。
待到陈逸写完了几行字迹后,他们在身后才看到了字迹,这一望之下,林天宝和丁润二人面上一下露出了震撼之色,这几行字迹简直是让他们难以相信。
古玩收藏家,是玩文化的,自然对于书画有着一定的了解,甚至有一定的水平,那么王羲之的黄庭经,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们也见过许许多多的黄庭经近现代临摹之作,但是无一人能够比得上陈逸这几行字迹。
在这些字迹中,他们二人感受到了浓郁的王羲之笔意,这种笔意。他们也只有在古代书法大师临摹的黄庭经上,才能感受到的。
这一种笔意。极为浓郁,又非常的清晰。其无论字体,还是其中的神韵,都有着王羲之的身影,这仿佛不是临摹王羲之,而是得到了王羲之的真传。
此时此刻,对于陈逸的书法水平非常高的事情,他们二人没有了任何的怀疑,有的只是内心深深的震撼。
而旁边的赵玉江,也是认真的看着陈逸所写过的字迹。毕竟这一幅书法最后会是他的,在这里,没有人比他更加关心这书法的水平如何。
在看到这几行字迹之时,他面上露出了惊异之色,如果说让他写书法,他无能为力,但是观赏书法,却是毫无问题。
之前他曾经就在萧盛华那里,仔细观看过陈逸的黄庭经书法。只不过现在以他的眼光来看,这一幅书法,比萧盛华的那幅水平更加的高。
给人的感觉,也是更加强烈。这让赵玉江的面上露出了浓浓的惊喜,同时面上又有些震撼,以萧盛华的身份。要预订一幅书法,陈逸自然会全力而为。那么,在没有隐藏实力的情况下。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陈逸的书法,竟然又再次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这简直太让人难以相信了。
可是,事实就在面前摆着,由不得他不相信,他的内心之中,有着极大的兴奋和震撼,这一次真的是赚到了,哪怕没有陈逸的款识,这一幅书法的价值,也比瓷板只高不低。
他觉得自己得到书法后,一定要做到陈逸所要求的那样,不去主动的炫耀,否则,非但得不到款识,还会惹怒陈逸。
没有去管旁边的的反应,陈逸自顾自的临摹储物空间中的书法,这一次的临摹,同样没有向书法中注入灵气,在得到这黄庭经书法之后,他总共临摹了四幅。
一幅是在三清观得到黄庭经后,为换取表现毫无神韵的黄庭经,所临摹的,而第二幅,则是应萧盛华的要求,为其临摹而写。
这第三幅,自然而然就是解开这黄庭经的秘密之后,他去往三清观之前,为郑老所留下的,而第四幅,是去到三清观后,悟真道长和玄机道长二人,没有留下这幅真迹,反而只让他临摹了一幅留了下来。
这一幅,可以说是他临摹的第五幅,水平也是随着时间,成为五幅之中最高的所在。
萧盛华所得到的那一幅,是在没有解开秘密之前所临摹的,虽然有着中级临摹术,但是有着表面书法的遮挡,他无法清晰的感受到其中的意境,而解开了秘密之后,他所临摹出来的水平,自然要比萧盛华的那一幅,更加的高。
有着书法术和临摹术的帮助,所有人都无法想象,陈逸的书法水平进步的有多么的快,不仅仅只是临摹而已,更是将其中的一些感悟和笔法,化为己有。
在过了一个小时之后,陈逸写下了最后的落款,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五山阴县写,至此,书法临摹完毕,由于之前的一些商议,他并没有像萧盛华那样,在下面留下自己的名款和钤印。
书写完之后,看到身后的三人正无比认真的望着自己写完的地方,陈逸笑了笑,让开了身子,以便于让三人更清晰的观看到这幅书法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