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时候想这些已然无用,关键在于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但好在,现在眼下这番话,与其说提到他,也关于他。
其实还是说予李世民听。
而李四民作为一个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天策上将,又与李建成、李元吉两人在波诡云谲的政治中,争斗数年。
他自然能洞察到这朝堂之上暗流涌动的每一丝微妙变化。
李世民目光深邃地扫视了一圈大殿,最终停留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出班上奏,还保持着躬身行礼的李承乾,似乎是注意到了李世民复杂且深邃的目光。
让他的心跳,不禁有些加快。
但李承乾好歹也跟在李世民面前,锻炼了一年多。
就算心中有几分忐忑,但也收敛住了心神,成功维持着住了表面上的镇定。
最终,也不知道是李承乾的表现,取得了李世民的认同。
还是李世民内心已有决断。
李世民的目光,在几个儿子之间流转。
最终停留在了李恪身上,带着几分愧疚、几分复杂,又包含着几分期待。
从李恪近一年以来的表现来看,自己的这个儿子,在北疆,无论是军事还是政务上,其能力毋庸置疑。
然而,现在就将如此重任交予他,是否过早。
就在李世民面露迟疑的时候,台下的长孙无忌适时地开口。
声音沉稳而有力,似乎早已洞察了李世民的犹豫。
“陛下,臣以为,国家之兴亡,在于人才之兴替。燕王李恪自北疆归来,不谈他在北疆所立之功劳,但在长安所展现其才干与胆识,群臣共睹。”
“如今,我大唐欲起刀兵,北疆乃燕王李恪之封地,安民之责,正是他担当此任的不二人选。陛下若能放其施为,不仅可彰显我大唐用人之明,更能激励宗室子弟,争相效仿,为朝廷建功立业。”
长孙无忌一番话,既是对李恪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李世民决策的巧妙引导。
作为大臣也好,挚友也罢,他都知道李世民作为帝王。
最为看重的便是国家的长远利益与宗室的声誉。
因此,他巧妙地将派遣李恪赴边疆与培养宗室人才、彰显皇室英明联系起来,以此打消李世民的顾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果不其然,在听完长孙无忌的话后。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在李恪身上,眼神中多了几分坚定与期待。
“承乾与辅机所言,确有几分道理。”
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突厥之事,关乎我大唐边疆安宁,不可不察。但燕王李恪,才返回长安未曾多久,是否过于仓促?诸位爱卿,可有其他见解?”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议论纷纷,有赞同太子提议者,认为李恪是最佳人选;亦有持保留意见者,担心李恪年纪尚小不能胜任。
要知道,李恪若不是挨了侯君集一奏折,他现在根本就没有返回长安的打算。
众所周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两兄弟,争权夺利的关键时期。
李恪根本不想掺和进这场权力斗争之中,倒也不只是他一点想法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