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现在读什么书啊?”
“外孙惭愧,早年读完幼学后,就学过春秋,其他经书实在学不下去。”
“噢?能读春秋,其他五经怎么学不下去。”
“读春秋,能看到古人做人做事的经历,这些能为我所用,增长智慧。其余五经,微言大义,无不要研习多年,才有所收获,我不想把时间放在这上面。”
“看来还是有所收获的,那你想干什么?”
“我更想习武强身,保护宗族,护一方平安。”
“哈哈,有此志也好,不过你还小,书还是要读的,不能丢下。”
高氏插话道:“还小?他做的事可一点不小,刚过完年,就把东山的土匪剿灭了。”
“怎么回事?”
高氏就把他这段时间干的事全说了,当然只是简略的述说,具体的她也没打听。
高元有点惊奇的看着他,不想外孙还有带兵的才能。随后就仔细的询问他整个过程,听完后更是吃惊,赵家部曲竟然无人死亡,整个谋划也可圈可点。
高氏也是头次听说这些,她现在已不像刚开始那么担心,反而更多的是欣慰。
说完这些,天色已经不早了,随后外祖母就安排晚饭。
接下来的几天,三叔把赵家堡要用的东西准备好,部曲们拉着货物返回。赵博安则带着赵远和石氏兄弟留在县城。
县城不大,几百户人家,除了像外公这样的官吏人家,大部分都是杂户,他们是由官府直接役使的户口,里面包括各种工匠,乐户,织户等等。像那种世族豪强是没有的,有能力的早就衣冠南渡了,次一点的则在城外建有坞堡,很少到县城来住,最多派子弟来做个吏员,或者像赵家这样开个铺子。
市场上商铺不多,生意有点冷清,据三叔说这已经比两年前好多了,难怪连官府都不在意商税。反而是人市比较活跃,在这里人是一种商品,就连赵博安经过一个个摊位,也不知觉的比较他们的性价比,这几年秦国战争不多,而且秦主苻坚禁止掠人为奴,人市的奴婢不算多,而且多为老弱。
不经意间,看到一个老者坐在地上,在那写写画画,他走进仔细一瞧,写的是周易的一句话。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看到这里,赵博安忍不住笑出声来,老者抬头,不满的看了他一眼。
“一个毛头小子,快走开。”
老者虽然蓬头垢面,但自有一番气度。
“是我失礼了,老先生竟然读过周易。”
“周易算什么,其他五经老夫都研读过。”
“噢?那老先生怎么沦落到此?”
估计戳到他的伤心处了,老者挥手让其走开。这时摊主看到少年有购买的意愿,忙过来介绍道:“这位郎君,此人可是饱读诗书,买回去绝对物有所值,只要十五匹娟。”
老者看到摊主在那推销自己,不由自嘲道:“老夫不懂农事,更不会伺候人,只会动动嘴皮子,恐怕不值十五匹,少年可想好了。”
“你这老匹夫,别在这多嘴,郎君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出身,那用你做那些杂事,你跟他回去就是享清福的。”
“老先生还有家人吗?”
“孤身一人。”
堡里确实需要个教书先生,光靠父亲一个人不行。
“行之,我们这次过来还剩多少钱?”
“少主,除了一些礼品,就剩三十多匹帛了。”
“全拿来。”
不一会,赵远和石氏兄弟就把所有的帛拿来。
“东西全给你,人我就带走了。行之,你留下办理文书。石瑞,背上老先生。”
“这位郎君,你给多了,只要十五匹。”
“不多,读书人怎么能这么便宜,全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