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夏侯楙领关西诸路军马二十万,前来与我交战,魏军先锋韩德,带四子并军马八万,兵进凤鸣山。急速传令赵云、邓芝二位将军,在凤鸣山迎敌,务必取胜。”
传令兵:是!
在蜀汉的大帐之内,烛火摇曳,映照出诸葛亮与魏延两位将领凝重而坚毅的脸庞。夜色已深,但北伐中原的大计却如火烧眉睫,让人难以安眠。
魏延,这位以勇猛着称的将领,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焦急与忧虑。他深知,北伐之路艰险重重,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因此,他站起身,声音坚定而有力地对诸葛亮说道:“丞相,那韩德父子五人,确实勇猛凶恶,赵老将军虽英勇无双,但年近七旬,体力与反应难免有所下降,我恐他难以独自应对此等强敌。”
诸葛亮闻言,轻轻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赵云的信任,也有对魏延关心的回应。“哈哈……赵老将军心系国家,力争先锋,其忠勇之心,实乃我军之楷模。他虽年高,但武艺与智谋并未减退,我们不必过虑。”诸葛亮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赵云的深深敬佩与信心。
然而,魏延并未因此放下心中的忧虑。他深知,北伐之事,关乎蜀汉兴亡,必须谨慎行事。于是,他再次开口,语气中多了几分急切:“丞相,北伐中原,乃是我蜀汉之大事,宜急不宜缓。倘若旷日持久,不仅士气低落,更可能给敌军以喘息之机,对我军极为不利呀!”
诸葛亮闻言,微微颔首,示意魏延继续说下去。魏延见状,心中一喜,连忙站起身,拱手对诸葛亮说道:“丞相,我愿领精兵五千,循秦岭以东,取道子午谷而投北。此路虽险,但若能成功,十日之内便可直抵长安。届时,丞相再从斜谷出兵,直通咸阳,两路夹击,定能大获全胜。”
诸葛亮听罢魏延的计策,眉头微皱,显然在权衡利弊。他深知魏延此计虽险,却也可能出奇制胜。但同样,他也清楚此计的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强颜欢笑,以缓和气氛:“呵呵,文长之计虽妙,但此非万全之策也。子午谷地势险峻,若魏军谋士进言,设兵在山侧截杀,非但你五千兵马受害,我军也将大伤元气。进兵取道,事关全局,尚需谨慎再三。”
魏延闻言,心中虽有不甘,但也知道诸葛亮所言非虚。然而,他并未放弃自己的主张,而是再次进言:“丞相,非是我小看魏军无人,那夏侯楙乃是膏梁子弟,虽有驸马之名,却无勇无谋。曹睿小儿将此人委以重任,实乃自取其败。此乃天助我成功也!丞相,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
诸葛亮闻言,轻轻摇了摇头,手指在地图上缓缓划过,最终停在了陇右之地。“我意已决,绕道陇右,取平坦大路行军。此路虽远,但既稳且安,何愁不胜?冒险之事,亮所不为。”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与决心。
魏延:“丞相,绕道而行,舍近求远,这……这不合……兵家出奇制胜之法呀!”
诸葛亮:“吾意已决,你不必多言。”
魏延:“这……”
坐在一旁的马岱拉了拉魏延的衣袖。
魏延无奈地点头说:“是!”
于是蜀魏两军在凤鸣山摆弄阵势,蜀军先锋大将赵云立马站在阵前。魏军西凉大将韩德和自己的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琪也立马站在阵前,当韩德看到蜀军先锋赵云是一员七旬老将时,甚是不屑。
韩德:赵云年已七旬,尚任先锋,哼!是欺我中原无将也。
韩瑛:“父亲,待我兄弟少时将他拿下,扫灭他一世英名。”
韩德:“好!需小心迎战。”
韩瑛:“是!”
韩瑛拍马挺枪朝赵云冲了过来。
韩瑛:“杀!”
赵云:“来者何人?快快报上名来。”
韩瑛:“韩德长子韩瑛,来送你归天。”
赵云:“哈哈……你如此年幼,便来寻死吗?”
韩瑛:“杀!”
韩瑛拍马挺枪朝赵云冲杀过来,只一个回合,韩瑛便被赵云一枪刺死于马下。四子韩琪见大哥死于赵云之手,便抡刀纵马朝赵云冲杀了过来,又只一个回合,便被赵云刺死于马下。
韩德悲痛地仰天长叹:“啊?琪儿!”
赵云:“哈哈……这等武艺,也能上阵为将?哈哈……”
韩瑶、韩琼:“父亲,让我等为大哥报仇吧!”
韩德:“上!”
次子韩瑶和三子韩琼拍马出阵,朝赵云冲杀了过来。冲在前面韩琼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
韩德悲痛地说:“琼儿!”
冲在后面的韩瑶也被赵云回手一枪,打落于马下。韩德见状,便迅速张弓搭箭,朝赵云射了过来。赵云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来箭,并回手一甩,将先前刺于马下准备逃跑的韩琼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