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麚四年,拓跋焘为了让魏国拥有和宋国较量的实力,进行改革,这次改革是基于宋国制度进行改革的。
拓跋焘将具体的安排交给崔浩、长孙翰几人。
当几人将初步计划交给拓跋焘的时候,拓跋焘眉头紧皱,他看到具体官职名单有些不悦。
崔浩只给了一个礼部尚书正三品,加等太师,正一品,品阶不低,但是礼部尚书没什么实权,这让他很是不满。
崔浩都看在眼里,他感激于拓跋焘的知遇之恩,虽然他留有后路,但是他不想走这条路,但是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他知道没办法,他不想死。
这个时候,奚斤道:“陛下,臣认为名单没有任何不妥。”
拓跋焘再看了一眼名单,整个三省虽然有汉人,但都是不重要的职位,六部只有崔浩是六部尚书之一,其余也都是下层官员。
崔浩不动声色,他心里明白,他们这是在排挤汉人,但是自己却不能说什么,一旦得罪这两派,他在魏国寸步难行,只能走最后一条路了。
“陛下,臣认为没有问题,这次改革关乎魏国社稷,臣对此没有异议。”
崔浩说完,拓跋焘叹了一口气,“就这么办吧。”
“诺。”
再一次大朝,拓跋焘正式下旨,魏国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
尚书令是刘洁,中书令长孙翰,门下侍中奚斤……礼部尚书崔浩……
公布完毕,汉族官员心中不平,但是崔浩缺告诉他们隐忍。
这次改革崔浩打算将贵族驱逐出朝堂的想法落空,而且几个重要职位也丢了。
崔浩知道,定然是贵族和大臣两派联合起来了。
崔浩不得不隐忍,毕竟除了依靠拓跋焘之外他没有其他的盟友。
拓跋焘当即下旨,批准,然后开始对各个衙门进行改造。
同时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员和皇帝的言行。
北魏经过这次改革已经和原本的历史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究竟会有什么变化。
首先就是户部的建立,不仅仅是管理国库,还管理魏国境内的百姓。
然后就是吏部,有了对于官员的考核,剔除了没有能力的官员,这让魏国政令能够更加顺畅的下达。
其余各部也都开始运转,并且陆续补全各级官吏。
魏国的变化传到燕国,冯跋并没有担心。
“哼,拓跋焘狼子野心,不过他就不怕魏国内乱吗?推行汉化,如今又实行宋国制度,真是胆大啊。”
“王兄,宋国自从改革以来越来越强大,如今魏国如法炮制,会不会也会更加强大,我们要不要也……”
“算了,我们毕竟只是偏安一隅,只要能够抵挡魏军就好了,改革会导致国内动荡,咱们不比宋魏两国,经不起折腾。”
二人同时叹了一口气,燕国真是无可奈何。
如今的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已经病逝近两年,临死之前告诉儿子,一定要返回漠南,重塑柔然的荣光。
敕连可汗郁久闾吴提知道父亲的遗愿,但是如今柔然的实力大损,还没有恢复过来,所以郁久闾吴提多次派人打探魏国情况。
“报,大汗,根据细作传回来的消息,魏国再发生大事。”
“什么大事?”
“魏国正在进行改革,据说是效仿宋国。”
“效仿宋国,哎,父汗恐怕没法完成你的遗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