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原来也有些与董家结亲的意思,却见董家不曾主动提及,而且上门向蕙心求亲的人又多,也就熄了那个心思。
蕙心既不知董昭心意,更不敢流露出自己的心思,甚至都不能确定自己的心意,却又不甘心和陌生人别人定下亲事,于是找各种理由屡次拒绝议亲。
一向伶俐的她还顺便给娘亲出口恶气,故意说担心会遇到和父亲一样宠妾灭妻的男子,那简直生不如死还不如做姑子算了。
弄得田家二老好长时间对儿子没有好脸色,也越发心疼孙女,发话要仔细挑拣,宁缺勿滥,绝不能委屈了孙女,因此东挑西拣的蕙心一直拖到十五岁还未定亲。
董昭因为书读得好,去年就过了童子试入了府学,家里把他的学业抓的极紧,盼着他能考中进士,将来走正经的仕途光耀门楣,免得象父兄一样再有权也只能一辈子做不入流的吏员。
所以也不急着给他定亲,想等到后年乡试后再说,那时也不过十八岁,男子不比女子,大几岁也没关系,若是侥幸中了举说不定还有更好的选择,因此也一直未定亲。
就在陈萝去越州的那段时间,有一天,恰逢休沐的董昭跟着父亲来拜会田有余,闲谈间提起了正在给蕙心相看亲事一事。
董昭闻言后不知是什么心思,也顾不上去琢磨蕙心有意无意,也不知他回去怎么跟父母说的,第二天他娘就上门探听田家口风了。
陈萝猜他是等到得知将要失去了,才真正明白了自己的心思,也彻底发慌了。
至于怎么说服的父母,无外乎承诺与田家定亲后如何如何发奋读书光宗耀祖,他的父母大概本来就不排斥和田家结亲,只希望有更好的选择罢了,见儿子有此心意觉得索性不如成全了。
以前每次有人前来议亲,蕙心都十分抗拒,这一次却没有反对。
贺红英见女儿居然不抗拒董家提亲,当即就高兴地同意了,生怕错过了误了她的终身,以前她也起过和董家议亲的心思,可是男方不主动提及,她也只好另做打算,如今自然皆大欢喜。
也有些明白女儿的心思,她不是拘泥之人,觉得两情相悦正好,董昭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熟知品性,对这门亲事更满意了。
两家人绕过了打听祖宗三代和家风门风这道非常重要的手续,直接开始合八字。蕙心虽然不知为何喜从天降,不过既然心愿得偿当然默许了,陈萝估计她私下不知偷偷笑了几回。
几天后确定两人的八字是天作之合上等良缘,于是开始正式议亲,蕙心意外中得知董昭的父亲不但的两个宠妾,还生了一个庶子和两个庶女。
简直让蕙心又惊讶又惶恐。想到娘亲多年的苦楚寂寞心灰意冷,还有爹爹的偏心无情和伊若水的挑唆生事,还有自己和两位兄长受到的那些委屈和责难,心里越发惶恐。
自家爹只纳了一个,还没有生子,娘都苦成了那样,董昭的爹都纳了两个,还生了三个孩子,家里不知都乱成什么样?人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若是董昭将来有样学样和他爹一样怎么办?
心里对这门亲事顿时就有了惶恐和抵触,却又见不到董昭,不知他的心意如何,心里七上八下的,就找借口说要等兄长回来再正式议亲。
家里人不知道她的心思,田慕贤以前也说过蕙心定亲必须得他同意,他又十分聪明能干见多识广,全家人都信赖他,反正也不急于这一时,就同意了。
其实蕙心是想等大哥回来安排她悄悄见董昭一面,她要当面问清楚他以后是否纳妾,如果董昭说不纳妾,就让他当着兄长的面发个毒誓,并写一个保证书,将来若是违背自有兄长出面收拾他。
如果他以后要纳妾,这门亲事就此作罢,她想要一个一心一意的丈夫,不想再象娘亲那样苦涩难言。
陈萝很佩服蕙心的勇气和坚持,正在议亲就不惧善妒之名,如此坚决地让男方表明态度,否则宁肯不要,实在是勇气可嘉。在这个时代,她这样做不但面临着毁亲,还可能毁了名声。
也是因为她从小被娇宠着长大,更有田慕贤和田思齐两个妹控,所以才如此有底气吧。
等一行人从越州回来后,不等家里人向田慕贤提及此事,蕙心就悄悄向大哥说了对这桩亲事的疑虑,提出想私见董昭一面,问明他的立场。
田慕贤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自是认为男子三妻四妾实属平常,只是自家老爹拎不清而已,觉得妹妹的要求太荒唐,却又抵不过她哭得眼泪汪汪,再想到娘亲的委屈,自然不愿意妹妹将来也受那样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