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自己摆在他们中哪位的手下,自然也就显得实力不济,要点脸面的人输给了人家的手下败将,想来都会主动认输,这约战也就不战而败了。
只是听着方才这伙计的意思,那些前去挑事的家伙好像全部告负了?
观万物生长
我那时是冲着范爷去看的万物生长,开篇便是玻璃仪器的破碎,福尔马林的飙射,头颅骨架散落一地,这算是跟小清新彻底划清了界限。
但细看整个故事,似乎又与大部分烂大街的故事(窝绝对说的不是小时代)区别不甚很大,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平平凡凡的自怜自伤。
看的时候其实很不解,因为总感觉女二的形象比范爷丰满了许多,爱憎分明,齐溪演的也特别好,回来之后觉得意犹未尽,马上在亚马逊下了原著,才知道柳青本是边缘人物。
先抛开小说不谈,单就电影而言,范爷在万物生长中的表现尚可。不能算是技压群雄,但也称得上是精彩了。倒是韩庚的表现吓了我一跳,我在踏进电影院之前一直十分怀疑韩庚会不会成为短板,事实证明韩庚不但不是短板,在这部影片中比起范爷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实际上韩庚开始念旁白的时候,也就是片头处,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念的出这样旁白的人想必演戏也不会太次,旁白念了什么东西我大多忘了,但这短短的几个镜头,一个小桥段便让所有主要人物的属性跃然纸上,而若是某青春爱情电影想要介绍人物性格,势必会几句旁白生搬硬套(窝说的真的不是小时代)。
而后,韩庚(秋水)刚刚说到自己的女友白露控制着他,影像就进行到了上交照片的段落,一墙的照片与“补上昨天的”这句台词,都已明确的告诉了观众白露有着每天上交一张照片的奇特要求。而秋水“看这一墙爱”“看这一墙,唉!”的调笑,也隐隐透出了他对白露强权的不满。
而这种一切尽在不不言中的表现手法,让信息与感情更加自然与安静的滑进观众心中。秋水是痴情的,却又是多情的。他习惯迁就和等待,却也会毅然离开再不回头。这是年轻男生独有的,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分分合合中消失殆尽。
从秋水和白露的情感介绍到和范爷实验室喝酒**这一段,我在不知不觉中深陷其中。对于秋水的情感纠葛的描绘,没有堕胎,没有阴谋,只留下但凡青春所必须经历的抉择,比某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虽然我不曾经历过秋水这样壮烈的抉择,但我却可以通过韩庚的眼神,透过他夹在白露和范爷两人中间时的那种道貌岸然、那种自作聪明、那种不负责任看到曾经愚蠢至极现在仍旧愚蠢的自己。秋水和白露分开了,他大喊着“成全了老子了”,却只能通过砸酒瓶来抒发自己内心那种无法诉说的痛苦。
实验室和范爷**那一段,晃动的镜头,连续切换的脸部特写,来回的抚摸、亲吻、大声的喊叫和争吵,“这是鸡的方式!是鸡的方式!”,相互推搡之间情绪的崩塌和歇斯底里。很蠢,但真的是青春。而后的一场**戏,是在范爷投案自首的前夕。
此时的范爷身陷囫囵,已经没了权力去爱,非要形容,大概是隔了一条江,江这边是孤独,江那头是火红,你发现,你不是灯火,甚至你连蛾子都不是,想扑火,也要轰轰烈烈的机会。
同样的快速切换的镜头,脸部特写,夹杂着夕阳,美!夕阳美!范爷更美!**片段谁特么都会拍,但万物生长所展现的那种柔情,那种不顾一切的悸动,那犯规的范爷,值得一看。而一夜醒来,发现范爷不知去处,却不知所爱之人已经入狱的韩庚,茫然而气愤地吃着范爷准备好的早餐,也不肯咀嚼咽下,仿佛咽下就会失去。
只是猛力地塞、塞、塞,塞得噎住了就拿起橙汁往嘴里灌,却不知道为什么留下了眼泪。许多年后,电影的结局范爷和韩庚总算还是相遇了,从概率学上说,这是不大科学的,但这正是我们想看到的。因为它之前已经为我们展示了那么真实的,我们逝去的青春,不矫情虚伪,不强行唯美,不堕胎撕逼,只是真真切切的遗憾和怀念,那么它没有理由不花上半分钟给我们一个能抚慰我们心灵的所谓结尾。
不是因为俗,而是对我们的一种馈赠。现实中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生的,和已经失去音讯的最爱的人的重逢,在这天,时间正好,地点正好,一切都刚刚好。隔着一片玻璃,你认出了她,她也认出了你,但没有言语,只是时间似乎回到了许多年前。
不能亲身经历,但能在这样一部真实的青春片中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也算是圆了多年来的一个梦。散场许久,连冯唐的小说都已读完,范爷结局处的那个眼神的依然记得,心中仍然会悸动,想起了只属于我自己的那一席岁月。
只能说多谢。
写在《春风十里不如你》开播前
两三年前看了范爷出演的电影万物生长之后,连夜读了冯唐的同名小说,觉得颇对胃口。但想必大家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见着什么东西极其喜爱,但寻摸寻摸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却觉得大失所望。
小说也好,黄片也罢,其中原理也不便细究,且略过不谈。我那年读完万物生长之后连着买了四本冯唐的书,读完之后却败下阵来,觉得有位学姐的话说得实在是极为精辟,那便是此人的书一股吊味。
这位学姐博览群书,一股吊味并非是粗鄙之语,在读过几本,愚钝的我看来,总觉得这句话总结的颇为精妙。
关于那部电影和这部电视剧,其实都源自冯唐的三部曲,《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连着接下来周冬雨张一山主演的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改编的那本《北京北京》,真要论起来,其中最最突出的元素,就是性了。
这三本书没完没了的秋水,协和本硕博连读,从人设上看,其实便是他本人的青春。
写起自己的青春来,总逃不过一个贫字,自嘲也好,调侃也罢,连着带着的那种吹嘘的感觉,夹杂着三部曲的主题,未免就显得粗俗了那么一些。满篇的屎尿屁,插科打诨,若是真的聚精会神地读到最后一页,其实会觉得这些个粗口调侃有点意思,仿佛意味颇有些深远。
但终究还是没能超脱出去,也就成了学姐口中的评价,“冯唐的书一股吊味”。
看了别几本之后,我其实颇有些失望。但这是在小说的角度上来看的。
冯唐常提起金线,云:文学的标准的确很难量化,但是文学的确有一条金线,一部作品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于门外人,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观火。
且他觉着王小波对古文字的韵味把握一般,虽说在其金线之上,但仿佛差了些意思,颇有些勉强的感觉。
我极其尊崇王小波,如此一来,自然对冯唐的作品态度苛刻一些。我水平低下,不知这金线究竟何在,但要较真起来,冯唐距离王小波至少还是差了五百来个郭敬明的。
作品实力与其颇为自得的言论不符,当然会额外扣分。追究起这个原因来,终究还是因为咱们中国人“谦虚”惯了。不能说大话,便都说起了小话来,偶尔有谁自吹自擂一番,便都拿着放大镜去寻他的错漏,细想一下,我也的确挺无聊的。
冯唐的作品究竟是何水准,我不敢妄下定论,只是说说自己的感觉而已。但这部改编自《北京北京》,即将在本月21号上映的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绝对会是上佳的国产电视剧,因为这是青春,真的青春,有演技的青春,而非是市面上靠着小鲜肉圈了一波又一波钱的“也不知道是谁的青春”。
以我个人的感觉,张一山该能依靠此剧,获取比《余罪》更多的名声才是。
不论文学,单论故事当中的青春二字,改编自冯唐,总比市面上那些不入流的青春疼痛魔幻校园剧要高上太多。贫在书中,略显粗劣,贫在剧中,则要看演员的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