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反驳她是必不会反驳的,一来三娘和六娘是亲姐妹利益一致,自己何必枉作小人,二来,六娘做事基本让人难抓到把柄。
她又不是判案的青天老爷,何必在亲戚之间如此呢。
洗三宴办完,妙娘就提前回去了,她和五娘关系一般,就是面上情,多坐无益。
她这一走,小范氏母女几个说话也自在些,小范氏就对五娘道:“你看你七妹妹,她就一点儿也不担心,反正生下倦哥儿,都三年了也没再怀,但她家里人也不会说她,因为她已经生了儿子了。”
三娘怕妹妹不高兴,忙道:“娘,您还别说,妹夫还是很喜欢淑君的。这先开花后结果,总得把身子骨养好了才能生啊。”
三娘自己是放弃生育了,那些苦汁子喝的她实在是痛苦不堪,再喝下去怕是迟早没命。
可见妇人要生孩子不容易,生下来也不容易,并非是别人嘴里那么轻松的事情。
小范氏瞥了长女一眼,叹了一声:“若不趁热打铁,时日久了,怕五娘在婆婆面前不好自处啊。”
这做婆婆的有几个能容忍儿媳妇一直不生儿子。
这是经验之谈,五娘是很听小范氏的话,但想起六娘,她又颇幸灾乐祸,“不管如何我总比六娘好。”
她还是那个性子,不管怎么改,都改不了。
小范氏说了她几句,方道:“六娘那一胎现在也稳的很了,我倒是盼着她能生个儿子,这样我们家和王家的关系也就更紧密了。”
要小范氏说为何聂家和她们渐行渐远,还不是因为三娘不能生,但是长女已经命够苦了,埋怨的话她也说不出来。
若是妙娘听到这些话,恐怕会庆幸自己早早的逃离出来了,她甚至对左右伺候的人道:“倦哥儿马上要开蒙了,也不知道他能不能适应,还得我陪着。”
彩云劝道:“二奶奶,现在小少爷也大了,您现在身子骨养的也挺好的了,要不要再生个小少爷。”
“不,现在别说这个。”妙娘虽然会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处境,但是她不是那种完全盲从之人。
古代夫妻之间一般不避孕,所以生的多,她们家还幸亏程晏时常忙,偶尔行周公之礼也是会用到羊肠,但即便如此都怕擦枪走火。
这多子多福的背后还不是累的女人。
与其如此,还不如把倦哥儿一个带好。即便是大户人家有乳母丫头婆子照料,但是亲爹娘亲自教导和别人就是不一样,她的学识和程晏的学识绝对比大人强,且她们夫妻和睦,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会更轻松。
尤其是倦哥儿马上就要开蒙了,从一个小孩子逐渐往大孩子方面靠拢,从以前自由散漫到要讲规矩,这些是孩子的蜕变,蜕变的过程是很痛苦的。
如果过不去的孩子,可能畏惧学习,但是过去了的,就能培养好的习惯,对日后学业就很大的进步了。
在古代,要想跨越阶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她有倦哥儿的事情,还得照料程晏管家,实在是不想现下再生一个了。
劝生的时候,大家都会劝,孩子真的生下来,最累的还不是自己。
待到天气变冷时,六娘顺利诞下一个儿子,同时王敏行在三辅秦劭的大力栽培下,跳了两级,荣升户部郎中。
这是正五品的京官,王家还真是双喜临门。
上门的客人一波接着一波,六娘看着旁边酣睡的儿子,却觉得什么都值得了。她抬头看看丫鬟道:“我让你们去送些馒头给城外的贫民和流民,你们送了么?”
“回夫人的话,我们都送了。您就放心吧,而且也没有说过是您送给他们的。”
“这就好,这就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之所以送给他们,并非是为了什么好名声,不过是因为我过的比他们好些,故而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若有一日,我自身都难保了,当然就帮不到他们了。”
丫鬟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听六娘这般,不禁道:“奴婢常听说程状元的夫人赈粥,闹的全城都知道,大多都是为了名声,夫人却从不为自己的名声。”
无论是送布料还是送药材还是送吃食,她家夫人从来都是默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