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把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刘恒教给赵佶酌这番话,正是说王兰英揭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二舍赵匡义的一些不可告人的丑事,用来激起哲宗皇帝的气愤,好让他仇恨杨家。
宋朝开图皇帝赵匡胤和他弟弟赵匡义有什么丑事呢!活得从头说起。
原来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十六年皇帝,他怕别人篡位,就杀害了郑恩等开国功臣。
赵匡胤坑害别人,企图保住他的皇位以传之万代。他哪知道,就在他病得要死的时候,他的二弟赵二舍赵匡义,到他病床前,把别人支使开去,把他害死,继承了他的皇位。后来京戏里有一出戏叫《贺后骂殿》,说的就是赵匡胤的贺皇后在金殿辱骂赵匡义,骂他抢夺了她儿子的里位的故事。
所有这些事低都是宋朝皇帝不可告人的丑事。当时,赵佶说镇朝侯王兰英用前边叙述的那些丑事,辱骂了太祖、太宗先皇。最后说:“就因为儿臣和王兰英分辩了几句,就遭到王兰英的毒打,你看,头上打了一个大窟窿。当时,佘太君拉也拉不住。请父皇为儿作主!”
赵佶没有把佘太君告进去,他是想留点退步,将来要扬彩风为妃时,佘太君不致拦阻。
且说哲宗皇帝听了赵佶选一番鬼话,又见他血流满面,他知道王兰英虽是女流,却生就—副莽撞脾气,不由他不信以为真。于是心中怒火冲天,暗说:玉兰英啊王兰英!你竞如此大胆。不只打了皇王太子,竟然还敢辱骂太祖、太宗。我若不杀你,岂不让朝中群臣小瞧我宋朝天子!想到这里,就对赵佶说:“皇儿速找太医去医伤奇Qisuu。сom书。明日早朝,父里自有主张。”
且说天波杨府佘太君在朝数十年,对宋朝历代天子的习性,甚为熟悉。她知道太子赵佶回去,绝不会善罢甘休。尤其是有刘恒在一夯挑拨,皇上可能明天就会发难,所以佘太君一夜也没有睡好觉。
到了第二天清早,各个辈分的寡妇都到佘太君房中请安。
余太君说:“媳妇们!你们快伙通知外面,给我备轿。我要上殿面君,把昨天之事向圣上言明,免得圣上听了一面之词,产生误会。”
准知道众媳妇刚刚答应一声,还没有到外面去呢,外边管家杨武进来禀报:“禀老太君!外边有皇上圣旨下,请太君接旨!”佘太君听了,激灵灵打了一个冷战,众寡妇也都一愣。都感到圣旨来的突然,凶多吉少。
.
佘太君对众媳妇说:“大家不必惊慌,外边准备香案,待老身接旨!”
佘太君在众媳妇簇拥之下,来到外边大厅。传旨太监高举圣旨,说:“圣旨下!佘太君接旨!”
佘太君带头,众媳妇一齐下跪聆听圣旨。传旨太监高声说道:“圣上有旨,宣天波府镇朝侯王兰英速速随旨上殿,不得延误!钦此。”
佘太君一听,就为隧是为打太子赵伯的事。但是,也不能违抗圣旨,遂对王兰英说:“兰英,到金殿之上,只可讲理,不可动蛮,勿耍有毁我杨家忠君保国的清名。”
要依王兰英的脾气,到金殿之上,非闹他个人仰马翻不可。如今听婆婆一说,只好憋着一口气,勉强答应。
佘太君看着王兰英随传旨太监走了以后,甚不放心,害怕王兰英上得金殿,会有不测。于是,马上命人侍候,换上诰命服装,准备上殿面君,陈说情况。正要传唤备轿,忽见前院管家杨武又匆匆跑来回禀:“回禀老太君!外面御林军已把杨府包围,圣上第二道旨意下。”
佘太君和众寡妇一听,俱都感到愤怒和惊慌,佘太君想:看来这次王兰英是完了。王兰英这一生为朝廷东挡西杀,曾立过不少汗马功劳。如今皇上竟偏听偏信,不问青红皂白降罪于她,恐怕她性命难保了。
这时众寡妇一个个摩拳擦掌,吵嚷着要上朝去找昏君辩理。佘太君虽然气愤,却还镇静。一摆手,众寡妇马上肃静下来。
佘太君说:“媳妇们不要吵嚷,随我接旨。”
这时传旨太监站在大厅之上,宣称:“圣旨下!佘太君跪!”佘太君和众寡妇跪下听旨。传旨太监宣读圣旨说:“圣旨命天波杨府在今天之内,上自太君,下至家将,不奉旨意,不得擅自出府。倘不遵守,按抗旨论处。钦此!”传旨太监传旨毕,即行离开天波杨府,回殿交旨去了。
佘太君本要上殿面君,去和皇上辩理,搭救王兰英,现在圣旨不推杨府人等离府,这就是说把搭救玉兰英的路堵死了。这可怎么办?
佘太君带领众寡妇,来到天波杨府门楼之上,向外观看。只见御林军备持刀枪剑戟,把天波杨府围了个水泄不道。如果强行出府,势必要和御林军打将起来,那样就不光是抗旨不遵,而成了图谋不轨,反抗朝廷,要担当造反的罪名。佘太君左思右想,徒唤奈何。杨家束手无策,暂且不表。
且说王兰英被带上金殿,三跪九叩之后,哲宋皇帝在上面一拍御案,大声怒喝:“王兰英你胆敢辱骂先帝,诽谤朝廷,形同造反,来呀!”
站殿的御林军答应一声:“在!”
王兰英往上跪爬半步,说了一声:“万岁爷容奏!”
哲完皇帝竞不容分说,命令御林军:“把王兰英绑赴午门,等候午时三刻,开刀问斩!”
御林军答应一声:“是!”“忽啦”一声上来把王兰英绑了起来。
按说这几个御林军要捆绑王兰英,可没有那么容易。只因王兰英来时,佘太君曾经嘱咐,不可动蛮,她这才没有反抗。同时,她也想到老太君一定会上殿面君,代她讲理。她哪知道圣上再降圣旨,御林军已经包围了天波府,佘太君无法上殿来呢?
且说御林军绑了王兰英,推推搡搡把她弄到午朝门外,绑在行刑桩上,等候斩首。
金殿之上,哲宗皇帝问文武百官:“众位贤卿,哪一位愿作监斩官?”殿上无人答腔。哲宗皇帝连问三声。忽有一人应声而出,高声说:“臣有本上奏!”
哲宗抬头观看,见是左殿将军朗全忠。魏全忠本是宋朝大将魏化的后代,他家和杨家也是世代相交的老友。魏金忠三跪九叩之后,说:“吾皇万岁,万万岁!臣有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