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的石坚一个翻身,嘴角带着几丝笑意,睡了过去。
州衙之中,数十吏员正在紧张忙碌的誊写着试卷。
虽然是州里的考试,但各项制度基本都参照了之前汴京的科举。
将考生试卷重新誊写一遍,让阅卷官无法从字迹上辨认出熟悉考生。
誊写完毕之后,就将卷子交给阅卷官,评定分数名次,最后再由朝廷派下来监督的官员和当地知州、通判一起认定前十,上报朝廷。
知州吴源勃、通判陈禄修分居左右两旁。
在他们中间的,是董必。
吴源勃带着几分谄媚,对着董必道:
“董大人,是否要将那苏轼的学生挑选出来,全部黜落?”
董必摸着胡须,缓缓开口。
“这倒不必,既然已经将苏轼发配到这里,他在南蛮行教化之事,也算善举。”
“总是要给人一点生机的嘛。”
吴源勃忙拱手道:
“董大人高见!”
通判陈禄修看着吴源勃这般模样,不由皱了一下眉头,没有说话。
吴源勃眼珠子一转,又开口道:
“不过我已经叮嘱那些阅卷官了,若是碰到和新学不符,又或者是提倡旧学的,此非国家之士,不可取也。”
“董大人觉得如何?”
董必依然还是摸着胡须,不紧不慢的开口。
“如今州学之中,应当都是秉承我新学理念之先生吧?”
吴源勃点头称是。
董必淡然道:
“新学先生,又岂能教好旧学弟子呢?吴大人这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当然,这是那些阅卷官,州学先生们的个人喜好,和你我都无关系,对吧?”
吴源勃眼睛笑得眯了起来。
“那是那是,和我等毫无任何关联。”
一旁的通判陈禄修眉头皱得更紧了,看了一眼董必,最后还是没有说话。
两天的时间过去了,十份试卷摆在了董必三人的面前。
试卷上还糊着名字。
“这就是前十名了,董必大人,请。”
董必也不推辞,一份份的看过去。
有些点头,有些摇头。
但从表情来看,即便是点头的试卷,董必也不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