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楼的四面外墙上都有窗户,竹窗是向外推开的,平时关起来,要开窗时就用竹棍支撑住窗户的下沿就行。
竹楼有个尖顶,下雨时雨水会沿着屋顶流下来。
屋檐一直延伸到走廊外面,因此雨水并不会落到走廊上。
刘雷雨想过以后等到下雨天,她就跟母亲坐在卧房窗户外头的走廊下,泡上一壶热茶捧在手心里,母女俩一边赏着雨景,一边聊聊天说说话,那日子一定非常惬意。
设想美得不行,然而真要付诸现实,还得等到来年才行。
双峰山的冬天倒也会下雨,只是冬雨它透心凉啊!
眼下房子建的差不多,刘雷雨和母亲则整日忙起了另一桩要紧事:打草帘。
竹楼通风透气,夏日里纳凉居住是最舒服不过。
只是这些夏日里的好处,到了冬天全成了烦恼。
阴冷的西风呼啸着从竹楼无处不在的缝隙里往里钻,刺骨的寒意简直像是针一样刺进骨头缝里。
幸亏今年刘雷雨手头宽裕,她和母亲过冬的棉袄棉裤棉鞋全都是今年新添的,宣软厚实保暖舒服,才算日子好过些。
人暖和了,房子保暖也得跟上。
于是,刘雷雨跟母亲又有了新的活计:漫山遍野打干草,回来打草帘。
草帘打起来方便,用柔软纤细的树藤做经线,将排列整齐的干草作为纬线,一排排密密实实的编织上去就行。
草帘打的越紧实越厚重,保暖效果就越好。
打好的草帘盖在竹楼外头,密密实实盖上一层,冬日的寒风吹不进屋子,房里头自然就没那么冷了。
在乡下人家,打草帘几乎是人人必会的手艺。
毕竟不是谁家都盖得起砖瓦房,土坯房的屋顶就是盖的草帘,赶上雨季,泡水多了腐烂了,就得及时编织新的草帘上去换。
还有困难的人家,过冬买不起足够的棉被垫褥,多铺几层草帘当垫子,总比直接睡在床板上暖和些。
打草帘用稻草最好,村里人家一年种一熟的稻米,收回来的稻草正好派上用场。
种出来的稻米一般人家是不舍得拿来吃的,最多留一点解解馋,其他的便要卖去粮店里,给家里贴补家用。
刘雷雨盖竹楼期间,灵田里种的是竹林,每天都能采挖到不少的竹笋,吃不完的就全都晒成笋干,留着慢慢吃。
等到新家盖好之后,刘雷雨就将灵田里的竹林全部砍伐干净,将灵田收拾空出来,改在灵田里撒下了稻种。
一个昼夜的功夫,灵田里的水稻就长成一片金黄,稻穗饱满,到了收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