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新旧交替的时代。可可的父母,一对平凡而朴实的夫妻,经过他人的介绍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那时,他们家境尚算宽裕,生活平静而安宁。然而,时光荏苒,几年过去了,可可的母亲却始终未能怀孕。这个问题渐渐成为家庭中的一块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在那个封建思想弥漫的年代,对于新婚媳妇而言,如果不能怀孕生子,那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责难。可可的父亲及其家人开始焦急不安,他们认为,既然可可的母亲无法生育,那么就需要另寻他法来延续家族香火。
于是,可可的父亲对母亲说道:“我们已经结婚这么多年了,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如果你还是不能怀上孩子,我打算再娶一个女人进门。”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了可可母亲的心。她默默地站在一旁,泪水悄然滑落。
在那个时代,媳妇们在家里几乎没有发言权,更不敢与婆家人顶嘴。就在家中气氛异常紧张的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开口了:“娶二房进门可能会带来许多麻烦和问题。倒不如看看哪家有多余的孩子,抱养一个过来。只要好好抚养,也许以后就能顺利生育了。”家人一听,觉得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于是,他们四处打听,终于在邻村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男婴,并将他抱回了家。
说来也奇怪,这个男婴抱回来半岁的时候,可可的母亲竟然怀孕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全家人兴奋不已,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从那一刻起,他们决定不让可可的母亲再做任何家务,全心全意地在家备孕。经过漫长而期待的十月怀胎,可可的母亲终于顺利产下了一名可爱的女婴。家人都非常高兴,因为现在有了一儿一女,家庭似乎变得更加完整和幸福。
然而,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家里人仍然渴望再生一个儿子。于是,可可的母亲开始了一段艰难的生育之旅。接下来的四胎都是女孩,这让家人焦急万分。他们担心无法延续家族香火,同时也心疼可可的母亲不断承受着生产的痛苦。最终,出于对可可母亲身体健康的考虑,家人决定不再继续生孩子。
就这样,时间慢慢流逝,他们家认为已经生了这几个女孩,就算了不生了,但是当时并没有计划生育措施,不久后可可的母亲又怀孕了。
既然怀孕了那就继续生吧,反正家里也不缺这个条件养孩子。果然,不久后,可可的母亲顺利生产了。这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可可的母亲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这可乐坏了可可的父亲和家人,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喜。
这真的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喜事,可可的父亲立刻决定宴请全村的男女老少来家里庆祝,分享这份喜悦。
随着男婴的顺利出生,家人们给他取了一个可爱的小名“可可”,大名则叫做“文”。因为家里祖孙几代都是农民,一直过着辛苦的农耕生活,所以可可的父亲希望他能够走上文化人的道路,好好学习,不再像他们一样辛苦劳作。于是,便给孩子起了这样一个充满期望的名字。
终于,她生下了最后一胎,而且还是一个可爱的小儿子。全家人都对这个小儿子格外重视,视若珍宝。于是,他们决定带着孩子前往寺院,寻找一位道长为孩子祈福。
道长悄悄地向可可的父亲透露了一些未来需要注意的事项。可可的父亲牢记在心,回到家后,按照道长的指示,请来了村里的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然后,他将可可不再穿着的衣服分别包裹在两位老人身上,并带回家中。回家后,他将这些衣服用红布精心包裹好并妥善保存。
道长告诉可可的父亲,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得到大人的帮助和庇护,从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
就这样,可可与这两位老人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成为了他们的干儿子。而可可也成为了家中的宠儿,备受宠爱。
相比之下,可可的姐姐和哥哥们在一岁多时就停止了母乳喂养,而可可却一直享受着母乳直到四岁。这使得他从小就身体健康,聪明伶俐。
在村子里,无论走到哪家,人们都会热情地邀请他品尝各种美食,他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受到众人的喜爱和关注。因此,可可成为了一个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拥有了福星般的命运。
时光荏苒,转眼间可可已经六七岁了。在这几年里,他的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家庭的重担更多地落在了父母肩上。
可可虽然年纪尚小,但却非常懂事,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无论是农田里还是家中的活儿,他总是抢着帮忙,希望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父亲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当可可年满七岁时,他毅然决定将孩子送进村里的学校接受教育。可可自幼聪慧过人,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在课堂上,老师只需讲解一遍,他就能迅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放学后,他早早地完成作业后,还会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
老师也多次注意到可可的出众表现,并对其赞赏有加。他们不止一次地找到可可的父母,诚恳地表示:“这个孩子天赋异禀,你们一定要好好培养。相信我,他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
父亲感激涕零,谢过老师的教导之恩。此刻,他心中已然有了清晰的目标——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全力以赴地培养好两个儿子。
可可在亲朋好友的庇护下顺利地读完了高中,学校毕业后,由于他的学历是整个片区数一数二的,因此他成功应聘到了当地镇政府上班。
刚去镇政府时,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对未来并没有特别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目标。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帮领导打打杂、拿拿东西,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琐事。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两年。
有一天,县上几位领导要到镇上视察。原本有一个负责讲话的工作人员,但当天却因为急事无法前来。这让领导们十分焦急,眼看县领导就要入座了,而台上汇报工作的人选还没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