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回座位,脚步轻松的就走上了讲台,拿起了袁静静讲桌上的语文课本。
脸上露出一抹微笑,看向两位园丁。
搞怪的做了一个极为绅士的动作:“呐!还请两位老师找个地方先坐下,接下来交给我就好了!”
阳光般的笑容,自信有力的话语,总是让人不经意间安心。
教室外一阵清风拂过,吹开了还稚嫩的青春,也吹开了那一朵朵,还在春意中萌动的花!
袁静静和林春霞对望一眼,也不废话。
非常默契的就走下讲台,一左一右的坐在了刘雨晴的旁边。
刘雨晴再怎么说,也才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
这突入其来的,就让两位老师左右环顾,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
顿时就成了“夹心饼干”。
拘谨的要命,手都不知道放哪里好了。
袁静静转头展颜一笑,不知说了句什么,林春霞也轻轻拍了一下刘雨晴的小手。
小丫头这才稍微放松了些。
于歌走到风琴前坐好,摆正身姿,放好课本,翻到今天要学的课文。
扭头看了课堂一眼,冲着两位老师略微颔首后,便手指轻轻按下。
琴键被温柔的触碰,舒缓的音乐如同溪流,缓缓而出。
琴声干净清脆,节奏轻快。
优美的旋律,随着于歌的手指,肆意钻入众人的脑海。
这是一首钢琴曲,名字叫《致特蕾莎》。
对于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会感觉到陌生。
但它的另外一个名字,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耳熟能详的——《献给爱丽丝》
于歌也是通过泰山的系统,才知道这首钢琴曲名字的真正由来。
毕竟,不是一个专业的人,很难接触到一些其专业背后的故事。
这首钢琴曲,是原世界着名音乐家贝多芬,近四十岁的时,送给自己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学生的一首a小调小曲。
但在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
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这首曲子的原名。
反而《献给爱丽丝》或《致爱丽丝》流传了整个世界……
于歌的身体,随着琴声有节奏轻微晃动着。
十指如同抚摸心爱的人,时而轻柔、时而挑动。
无需言语,不用刻意去引导什么。
只是单纯的一串音符,便足以将所有人的思维情感,悄然间极为自然的代入到了音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