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中国名校是那些?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具备新的技能和本领、善于管理的工业干部和技术人才。

北平解放后,华北大学工学院于1949年8月迁入北京,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1950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决定将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工学院。1951年11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将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4月2日,为适应学校由单一工科院校向以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转变的需要,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综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原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师生和干部,在中国科技战线、文教战线和其他部门中作出贡献者不乏其人。

影响深远的中法大学

在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北京工业学院成立的过程中,中法大学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即使在整个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中法大学都是赫赫有名的。从1920年至1950年,中法大学以其鲜明的办学宗旨和独特风格,为近代中国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法大学的创办与发展,与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李石曾有着密切的关系。李石曾(1881年—1973年),本名李煜瀛,笔名石僧、真民,河北省高阳县人。他出身于名门世家,其父李鸿藻在清末曾历任兵部、吏部、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是著名的清流派代表人物。不过李石曾却一心希望接受西方教育,并在1902年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前往法国,同行的还有张静江、吴稚晖等人。在法国期间,曾学习农业,并对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和蒲鲁东的社会学深有研究。为了发展中国国内的教育事业,1917年,李石曾等在北京设立了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这就是后来中法大学的雏形。1920年,在北京大学、广东大学和法国里昂国立大学的共同筹备下,位于北京西山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改为中法大学西山学院,拥有文、理两科,从而宣告了中法大学的正式成立。当时该校的校长就是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他一直担任此职到1930年。

。 想看书来

北京理工大学(2)

1924年冬,中法大学理科迁至北京地安门外吉祥寺,改称居里学院。1925年秋,中法大学文科迁至北京东皇城根。1926年1月22日,民国政府正式认可中法大学。1929年,学校成立药学专修科,以后又陆续于1931年春成立镭学研究所,9月设立商业专科学校,1932年成立药物研究所,1933年成立理工调查所。

1935年后,由于华北局势迅速恶化,中法大学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1937年8月,随着日军侵占北平,中法大学面临更加严重的困难。在敌寇的强大压力下,中法大学坚持爱国立场,拒绝接纳日籍“辅导官”和开设日语课及悬挂日本国旗。1938年夏,由于遭到敌伪政权的勒令停办,不甘屈服的中法大学开始秘密南迁。1939年后,该校的理学院和文学院相继到达昆明办学。

抗战胜利后,1946年夏,中法大学分别在北平、昆明招生;同年10月19日,文、理、医三院各系在北平复课。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时期,中法大学许多学生纷纷参加革命工作。l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又有不少学生离校参加革命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法大学正式由政府接管,改称为“国立北京中法大学”,原校长李麟玉继续留任。

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中法大学与由解放区迁至北京的华北大学工学院合并,从而也宣告了中法大学的终结。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决定:中法大学的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院合并,由卫生部领导;文学院的文史系和法国文学系,并入北京大学文学院;经济系并入南开大学;理学院的生物系并入南开大学;理学院的数理系与化学系,由学生自己选择或者转入北京大学相应的系,或者转入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学工科;而北京中法大学校部及其文书、档案与华北大学工学院合并,其校舍、房屋等都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因此可以说,中法大学是北京理工大学最初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国际影响

学校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国际上100多家企业或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逐年扩大。

师资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师资相当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博导250余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名,享受政府津贴专家251名。

著名系科

学校设有12个学院,41个系,43个研究所(中心),有1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4个博士后流动站,6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44个硕士学位学科专业及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5个本科专业。其中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1个###部门开放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硬件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90多万平方米,另有北京良乡校区建设用地200万平方米、珠海校区建设用地333万平方米;校图书馆藏书205万册。

大家英才

两院院士:王越、徐更光、毛二可、汪顺亭、朵英贤、周立伟、才鸿年、葛墨林、张玉奎、李京文、王哲荣、江龙。

功勋校长

李富春:1939年—1940年,(延安自然科学院);

徐特立:1941年—1943年,(延安自然科学院);

刘再生:1948年—1948年,(华北大学工学院);

魏思文:1954年—1966年,(北京工业学院);

朱鹤孙:1988年—1993年,(北京理工大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