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一个企业家的梦想 > 第17部分(第2页)

第17部分(第2页)

李开复真想进入那个“上层”吗?

一个伪装成机会的陷阱正在凹陷李开复

李开复事件让我联想到这样一则古老的传闻。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最早得出宇宙统一性思想的大师泰勒斯,一边走路一边思索着宇宙现象连续性的定规律,一步迈空掉进水井里。一位乡村少女放声大笑:“看不清脚下有什么东西,还想看清上界有什么东西?!”在水井里的泰勒斯,惊讶于少女的“绝对正确”,感到为上界秘密大伤脑筋的人,确实需要倒过来看看自己。泰勒斯受到的惊吓和顿悟,相继传给了他的门生的门生。可是那跌进陷阱的故事,却是一直没有间断过。这不,在微软总部许多不得意的时光,答复学生邮件接受采访又被斥为“不务正业”,激发起李开复一种抗衡的心态,于是果断跳槽GOOGLE,去捕捉他那梦幻一般的“个人影响力”事业。可是,那是个带有陷阱的机会,还是个伪装成机会的陷阱?

或许,李开复不是作为“顶级科学家”或“搜索天才”而被看好的。李开复的“顶级科学家”和“搜索天才”的头衔,其中有多少微软的借题发挥的“故弄玄虚”,有多少出于GOOGLE的故意生事,有多少是李开复的“将错就错”,局外人很难有一个真切的判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自然语言搜索是李开复的强项,却不是搜索的主流。李开复在博士论文中闪光的发现,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十多年沧桑巨变却没有把他发明的东西推到前台来,不能不说是现实和市场的选择。在这一点上微软高层迟疑了,由此造成李开复在微软总部的尴尬处境。这一点,不可能逃脱GOOGLE高层团队的视野,那些不知尊卑只崇尚生成、创造与想象力的精灵!

被看好的可能也不是经营能力。李开复一直没有用业绩证明自己在经营上的能力。他历史上唯一独当一面的机会,就是领导一个200多人的团队但结局却是令人沮丧的。李开复对记者和媒体的迷恋,可能也会弱化他在中国的竞争力。在中国,他除了要修炼IBM周炜昆那种一星期吃八次晚饭的能力,更要学习做一个倾听者,绝对不能拿着倾听来的秘闻说事。

被看好的表面上是因为他“对人才的号召力和培养人才的能力”。根据美国时间9月2日公开的微软提交的一份法庭文件显示,GOOGLE同意补偿李开复1000万美元,其中包括250万美元的签合同奖金。这在GOOGLE是史无前例的。 此前,GOOGLE在一份法庭文件中声称,李开复今年无法赴任将影响GOOGLE在中国的招募计划。 文件称:“李开复在中国学生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如果李开复在,这些学生绝对不会选择去微软求职。” 这两条信息,大致勾画出GOOGLE付了1000万美元想得到的东西,也是第一次直接表白了GOOGLE对李开复的期望:“如果李开复在,这些学生绝对不会选择去微软求职。”GOOGLE向法庭提交这样的文件,看上去像是表白着GOOGLE对中国的无知,实际上准确无误地表明那1000万美元要交换的东西。如果李开复到了GOOGLE中国,可是依然有大批优秀的中国学生加盟微软,那时GOOGLE期望落空,李开复要陷入怎样的境地呢?

表面上看,GOOGLE对李开复做了不切实际的预期。优秀的中国学生们正面对着巨大无穷性的紧张兴奋,没有时间看他的网站、给他留信息。

实际上李开复被看重的应该是广告效应。从GOOGLE的总体战略来看,当下最大限度地打击微软、最大限度地运营广告、最大限度地刺激股市、最大限度地跻身一流,是他们的战略图谋。这几个最大,可能是李开复被看好的主因。李开复跳槽事件的广告效应不可估量。中国各大媒体,一下子把GOOGLE放在了与微软平起平坐的地步。估计一直到官司结束,GOOGLE都要一直不停地处于媒体的头条位置。8月5日百度美国上市暴涨,与此番炒作都有关系。

据说GOOGLE的创始人还曾在私人聚会上咒骂百度总裁李彦宏是“卑鄙小人”(yellow dog)。 那个动辄就以“yellow dog”骂人的GOOGLE 创始人,果然会对同是中国人的李开复博士友好起来吗?未必!或许因为中国的百度不听调遣,惹恼了GOOGLE的高层,把火发泄到了中国人头上,于是拉出李开复折腾一番。这样,既在职场上把李开复给毁掉了,同时也作践了一回中国人。一旦GOOGLE在中国市场成功站稳,李开复的广告效应减弱,“精神教父”便被从神坛拉下来,其个人品牌的无形资产被使用完毕,李开复还会继续享受现在的福利待遇吗?难。这可能是个伪装成机会的陷阱,据估计李开复可以被GOOGLE利用的价值或许最多2至3年。

卡尔·波普尔在《无尽的探索》中发现:“有一个使一个人越陷越深的机制:一个人一旦在次要的问题上牺牲了自己理智的良心,他就不愿意轻易放弃它,他总希望用进一步的投入来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性。一如在亏损之后急于投入资金以求赚回。” 伪装成机会的陷阱通常都来得很巧妙,以至于智者也常常为之惑,而且越陷越深。

李开复,你是否有足够的警惕?

企业家的宽门与窄门(1)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耶稣《圣经:新约马太福音》

蹉跎岁月是产生哲学家的理想环境。40年经历了西方社会400年社会巨变的余华,自誉师承陀思妥耶夫斯基,用51万字的《兄弟》诠释了他的人生哲学。小说的主人公是俩兄弟,一个选择了高大、正确、善良的宽门,另一个选择了狭促、隐忍、狡猾的窄门。他们的沉浮裂变初看上去荒诞透顶,细品却暗合阴阳转化至理。做企业就是浓缩了的人生。人生只有浓缩到一定程度,有些景象才可以看得清楚。通过观察企业家不同的企业思维,可以同样凸现窄门与宽门的不同天地。通常的情况是,企业家创业之初,沿着崎岖的小路,艰难跋涉,终于眼前铺开了宽阔的大道。可是成功后走熟了大道,却丢失了那种在崎岖小路上的冲锋精神。而唯有少数谦卑、警醒、敏锐的企业家,才能保持一种进取向上的势头。

任正非选择了窄门

世界一流企业家,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危机意识。比尔·盖茨宣布“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李建煦则告诫公司上下“三星离破产永远只有一步之遥”,松下幸之助干脆打起“危机经营”的旗帜,安迪·葛洛夫更是坚持做企业的不二法门:“惶者生存”。

在中国庞大的市场上,很少有人产生这样的忧患意识。任正非是洞穿这一点的少数几个中国企业家之一。他立下一条铁律,华为永远不做通讯运营商,只做通讯设备和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他坚定地走进自主创新的窄门,制造一种压力把华为压强。华为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的,走技术自立,发展民族高新技术的实业之路。任正非曾自我解嘲说,无知跌进了通讯设备这个天然的全球力量竞争最激烈的角力场,竞争对手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著名公司。这个角力场的生存法则很简单:你必须首先是一支全球力量。而中国5000年来所形成的民族心理素质和技术素质,都不足以支撑一流的全球化大公司。这个深刻的忧患,一点没有阻挡任正非往前走的果断。为此,十几年如一日,华为一直拿出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发投入。投入强度之高,当属中国公司之最。

华为固守通讯设备供应这个战略产业,除了一种维持公司运营高压强的需要,还为结成更多战略同盟打下了基础。商业竞争有时很奇怪,为了排除潜在的竞争者,花多大血本都不在乎。在通讯运营这个垄断性行业,你可以在一个地域获得一小部分的通讯运营收益,可是在更多地方运营商会关闭你切入的通道。任正非洞悉人性的弱点,守护着华为长远的战略利益。

对人性的把握,还使得从不按常理出牌的任正非做出了“不可思议”的选择:把华为的分裂者李一男重新作为合作伙伴收进华为。当年,李一男在风险基金的推动下,从华为拉走了100多名技术与销售精英创立了港湾,形成了连锁反应。人们纷纷效仿,其后从华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