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济与李大钊是好朋友,与陈独秀时有往来,杨昌济曾北上去北大教书,经他引荐,毛泽东认识了李大钊,经李大钊推荐,毛泽东曾任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与同年出生的张申府共事很久,在北大红楼他读了很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他从当时流行于中国的许多主义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愿为之奋斗终生。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主编与北京《每周评论》遥相呼应的《湘江评论》,1920年又与北京遥相呼应,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俄罗斯学会”,1920年他还与他的老同学何叔衡等创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与何叔衡一道作为中共“一大”代表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
共产国际驻中国正式代表马林虽然没去嘉兴参加中共一大最后一次会议,但中共早期领导人都对他表示赞赏和钦佩。李达说他“为人机警,富有地下工作经验”,包惠僧说他“对马克思、列宁的学说有精深的素养”,“声如洪钟,口若悬河,有纵横捭阖的辩才”;罗章龙说他“年富力强,兼通英、德、法等国语文,器识宏通,对中国革命问题从世界形势盱衡全局,故观察与议论有非寻常构虚之见可以比拟”;张国焘说他“体格强健,一眼望去有点像个普鲁士军人,说起话来,往往表现出他那议员的雄辩家的天才,有时声色俱厉,目光逼人,那股坚持自己主张的倔强劲儿,有时好像要与他的反对者决斗”,他“同情东方被压迫民族,一次在上海路遇一个外国人欺侮中国苦力,他竟挺身而出与那个外国人大打出手”;毛泽东说他“精力充沛,富有口才”。
中共正式成立后,在广州当广东省教育厅长的陈独秀谢绝了陈炯明的挽留,称病请假回上海就任中共总书记。他和马林两个均为个性极强之人,关系不甚融洽。后来陈独秀被法国巡捕房逮捕,全仗马林打通各个关节,花了很多钱,请来著名的巴和律师辩护,最后仅以《新青年》杂志有过激言论判罚五千元结案了事。陈独秀被营救出来后,同马林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
一大代表险被一网打尽(5)
中共成立以后按俄国革命的模式,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领导中国工人运动。
早在中共“一大”召开前,上海共产党组织就决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公开从事工人运动的机关。1921年7月7日,书记部发表宣言,号召各地劳动团体共同进行劳动组合,同时创办了机关报《劳动周刊》。不久又相继成立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和济南、广州、长沙、武汉等地的分部,加强了共产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高潮,13个月内全国罢工达一百多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
1922年1月12日,由于资本家拒绝答应增加工人工资等要求,香港两万多名海员在中华海员工会领导下,举行大罢工。香港当局下令封闭海员工会,更激起中国工人的反抗。2月底香港全体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罢工工人达十万人。港英当局大为恐慌,调集大批军警镇压罢工工人。当罢工工人步行回广州路经沙田时,英国军警开枪扫射,制造了死6人、伤数百人的沙田惨案。此后,海员工人的罢工斗争更加激烈。这次罢工得到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广州政府和全国工人的支援。京汉铁路火车上竖起“援助香港海员”的大旗,飘扬在北京、汉口之间。罢工坚持了56天,终于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工会的命令,答应增加工资15%~30%,斗争取得了胜利。以此为起点,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为了适应工人运动高涨形势的需要,共产党通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于1922年五一节,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到会代表162人,代表者12个城市的100多个工会,30多万会员。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通过了《罢工援助》、《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等决议案,决定全国总工会成立前,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总通讯处。这次大会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是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有指挥全国工人运动的权力。这次大会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团结,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当时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负责人为张国焘、邓中夏、张太雷、罗章龙等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湖南共产党组织的创始人毛泽东任中共湘区(包括江西安源地区)委员会书记,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他在湖南地区建立了20多个工会,组织的工人达4万余人,先后举行了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长沙泥木工人、粤汉铁路长沙工人、常宁水口山矿工等10余次罢工斗争,在斗争胜利的基础上成立了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毛泽东任总干事。
共产国际的训令(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标志着中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两大政党,即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最开始,由于阶级利益的对立,两党在政治关系上是敌对的,都抱着与对方势不两立的态度。
国民党认为,共产党是由一些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一知半解的年轻学生组成的“青年共产党”,其所信奉的主张是“反对政府、反对私有制和宗教等破坏中国社会制度的理论”,认为其“惑世诱民,凶于兵祸”,欲除之而后快。在他们的眼中,共产党就是“洪水猛兽”。共产党则认为南方的国民党与北方的各党各派是“一丘之貉”,都是“趁火打劫,植党营私,呼朋啸侣,招摇撞骗,捧大老之粗腿,谋自己之饭碗,既无政党之精神,亦无团体的组织”。在共产党眼中,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毫无区别,实不能与之为伍,因此,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便决定不与他们建立任何关系,“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一个高举###大旗,欲尽快除之而后快,一个冷若冰霜,拒彼于千里之外,两党真可谓冰炭不可同器,水火不能相容。
当国共两党成员还在互相敌对、互相攻讦的时候,历史性的变化却悄然发生了。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是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根据列宁的思想指导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战略决策。
作为共产国际的执委、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正式代表,马林想方设法实现共产国际的意图。他为促进刚刚成立的共产党与势不两立的国民党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经过仔细的调查,他认为孙中山的国民党,是中共在中国可以联合的革命党。
他根据自己在爪哇从事革命斗争的经验向陈独秀提出,中共应放弃排斥国民党的态度,并让共产党和他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国民党,到国民党中去进行政治活动。
也许是为尊重这位共产国际代表,陈独秀笑了笑,不置可否。
马林见得不到中共总书记陈独秀的支持,毫不气馁,于1921年10月主动在上海会见了国民党人孙中山在上海的代表张继,他建议国民党选派代表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初步表示了共产党希望与国民党建立联系的愿望。
此时,正如共产国际所希望的那样,孙中山领导的南方广州政府于1921年9月统一两广之后,接着利用当时北洋军阀中奉系、皖系与直系的矛盾引发的战争,出师北伐,向由直系军阀主政的北洋政府开火,于12月4日率领三万大军在桂林成立北伐大本营。
12月23日,当中国北方还是寒凝大地的时候,经李大钊介绍,马林由中###人张太雷陪同,经汉口到长沙,然后到广州,再由国民党###廖仲恺派人护送到温暖的桂林与孙中山会见。
当时共产国际设在西北利亚伊尔库茨克的远东局并不看好南方的孙中山,而看中北洋直系军阀中的实力派吴佩孚,他们希望中共能与吴合作,以此保障苏俄在华北的利益。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国的正式代表的马林,则希望借助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