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这叫“人比人,气死人”,永远都天天在气自己。
傅佩荣:还有第四种,叫做有钱人跟生病一样。这话倒是被他说中了,今天叫富贵病。然后呢,第五种,有钱人特别多忧虑,每天在烦恼这个钱会不会被偷、被骗、被抢。最后一种,有钱人充满恐惧,出门怕被绑架,孩子出门也都不放心。所以庄子一下举了有钱人的六个缺点,我当时读的时候吓了一跳,心里想,还好我们不是有钱啊。
贫困与快乐(5)
主持人: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事情。我有一个朋友做房地产的,家里很有钱,但是常常处在一种很警惕的状态之中,他的孩子很小就被送到国外读书了,因为他怕绑架,然后他们出门的时候,坐飞机,必须分开两架飞机来坐,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怕飞机出事了,分开的话,就不至于一家子全部都没有了,家业没有人继承。您瞧瞧,这有钱人当得也实在是太累了。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他整个的生命都集中在有形的财富上面,而忘记了人的生命,除了这个有形可见欲望之外,还有别的部分可以开发。譬如,我们现在谈话,有一些观念,这种观念就是我们值得去学习,值得欣赏的。我们今天很多人谈国学,读一读国学,你会觉得生命真是可长可久,觉得生命很有内涵,这是对自己的一种照顾。所以我们常常强调,一个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好一点,绝不是说,有了财富之后,吃喝玩乐,去享受,那种好是有它的极限的;对自己好一点,就是说了解自己的生命有身有心,可能还有灵的层面。在《庄子》里面提到一个词,叫“精神”,他说,你必须做到八个字——身如槁木,心如死灰。那你说,这还得了,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不是跟死人差不多了?
主持人:活死人。
傅佩荣:他的意思是说,身像槁木一样,你不要有各种物质的欲望,尤其是有形可见的这些享受。心如死灰就是你不要有太多的心思,不要老是一天到晚想这个、想那个。这两个能够自我约束的话,身跟心修炼、调整、自我约束,最后人出现两个字,叫精神。就是说一个人有没有精神,就看他的生命有没有往上提升到属于灵的层面。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去了解,把财富当成所有生物所需要的饲料,或者他需要的各种所谓的食欲的满足。如果我是一头牛,给我最好的草料,我觉得很幸福,但是人不只是牛。人除了有生物这一面,我们不能否认有生物这一面,庄子也要去借钱啊,但是我们更要肯定的是,有往上提升的层面。所以,我们学习道家之后,对于人生的价值观要有所调整。
主持人:今天我们已经说到这份儿上,其实我们还是想得到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可操作的一些办法。假如说我们现在不富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安贫乐道?
傅佩荣: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有时候我们可以参考西方当代的一些人说的一些话,跟古代庄子智慧其实是相通的。西方有两句话,说快乐有两种,第一种是取得你所要的,第二种是享受你所有的。大多数人不知道第二点,只知道第一点——“取得你所要的”,所以一辈子都在追求他的目标。他忘记了“享受你所有的”。事实上,一个人只要能够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好好地去珍惜的话,这里面也有快乐。你只要能够掌握到第二点——“享受你所有的”,当下就会感到生命的幸福。
主持人:那么您说,在我们有限的生命当中,如果不是全力以赴去追求财富,那么还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应该着重去考虑的?
傅佩荣: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先讲一段典故,为什么我们要分轻重,分本末。庄子提到一个“随侯之珠”的故事,随侯是一个诸侯,珠是宝珠。他说,你用随侯的宝珠,去打一只麻雀,打中的话,一只麻雀算什么,而宝珠很贵重。但是通常我们这一生,用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生命去追求外在的财富,即使你得到了外在的财富让别人羡慕,但是你损失的是你的生命。
主持人:在您刚才的这个比喻当中,实际上是说,也许我们拼命追求的财富,就等于那麻雀,而我们付出的代价,实际上就是那个宝珠。
傅佩荣:道家认为,你如果能够让你的生命安其天年,能够全身保真,那是最理想的。你这一生,假设你可以追求十样东西,那你怎么安排顺序呢?我们不能否认财富是必要的,我一直强调必要,必要就是说非有它不可,要不然怎么过日子呢?但是有它还不够,人生的关键就在于,我怎么样去掌握不够的部分。从道家来看,从庄子来看,你问他说,那怎么样才算够的呢?他会告诉你,最高的一个答案是能够觉悟到“道”;“道”就是整体,就是你活在世界上,你本来“没有”和“欠缺”,你在“道”里面。所以庄子很喜欢说,最好像鱼一样,在江湖里面忘了自己是谁。人能够过这一生,都是缘分成熟;缘分成熟了以后,你好好过这一生。你本来就已经具备一切所需要的东西,你内在的这种智慧觉悟的能力,每一个人都是平等具有的。现在如果设定我的价值观就是要追求财富,你恐怕会为了这个价值观牺牲所有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庄子就是提醒我们这一点,那些更有价值的东西,我刚才只指出最高的那个,就是觉悟“道”。
贫困与快乐(6)
主持人:其实要说起来,我们说穷并快乐着,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穷的时候,我们把快乐的标准定得比较低,只有这样低的标准,我们能够实现得到;而富了以后烦恼,是不是因为可快乐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了,所以他的快乐少了?
您刚才说到了,牛快乐因为有最好的草,而且多得吃不完,这是牛的快乐。其实人也有所谓的“食色性也”,我们人也要追求很多物质的东西。但是就像牛一样,也许不是说吃眼前这点草就可以快乐,如果有其他更好的草来了以后,它还会拼命地去吃。那么是不是认为,贫穷才能快乐的人,是必须要把自己的欲望,定在一个比较低的标准之上?有这么多,我够了,剩下的精力,我用来追求别的,您觉得一般的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傅佩荣:如果有正确的教育和正确的观念,还是可以做到的。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容易的事情。譬如,我们所谓的贫穷和财富本身都跟快乐没有直接的关系,重要的是,有没有那个“道”让你感觉到快乐。我们可以把“道”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人生走的路。人每天都在生活,生活就是选择,选择就构成一个方向。你到底在往哪一个方向走?这就是所谓的儒家有儒家的道,道家有道家的道。你只要说我现在是在走一条路,你就要问自己:我是不是越来越接近我的目的、我的终点?所以谈到人的生命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不能从平面来看,要从立体来看。从平面看的话,人跟动物没有什么差别,就像“食色性也”;从立体来看的话,就是你要慢慢摆脱身体物质欲望的一种要求。因为人在不同年纪,身体状况不一样,想法也有改变,有些人到年老的时候发现,现在身体不行了,不敢多吃,不敢多玩,要不然闹人命了。这时候我如何提升我的品位呢?像有些人很直接,直接进入拍卖市场买艺术品去了,但是即使你买艺术品,还是受外面的价值观念影响。你终究还是要问你自己:我如何为自己找到一种正确的观念?所以在国学里面,道家也是一样,对很多中年以后的人,特别具有启发性。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了这么多,穷和快乐的问题,我觉得有一个故事,看看我们能从里面得到一些什么。有一个国王,他其实已经拥有了一切,但是他依然觉得他自己非常的空虚和无聊。于是他就让他的手下出去寻找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然后把他的衬衣拿来给自己穿。结果找了一大圈,都没有找到最快乐的人,即使找到一些看似快乐看似荣耀的人,他们都不快乐。最后找到了一个流浪汉,这个流浪汉整天唱歌、跳舞,异常地开心,人们就以为他应该是最快乐的人。于是对他说,赶快把你的衬衣拿出来给我们的国王去穿。结果流浪汉说:我哪里有衬衣?我都穷成这样了,我还有衬衣?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是不是一个人非得要穷到一贫如洗,才能达到快乐的极致呢?
傅佩荣:这倒不一定,为什么呢?因为在于你不要把财富当作财富,道家绝不是说,你学了道家就一定要穷,穷才能快乐。他不会这样讲。他会说,不管你有钱、没钱,都不要太在意这件事情。所以我们也经常强调,道家的思想叫做无心,不要有心,你一有刻意的想法,那你就执著了。你活在世界上,如果是无心而为,譬如说,去买彩票,中了就中了,没有中就算了,也不要太在意,因为你去买的本身就有想发财的企图;如果我正好碰巧发了财,也不要把这个当作我生命里面真正重要的东西。凡事随遇而安,“遇”即遭遇,包括富贵,也包括穷困,你不管富贵、穷困,都可以感觉到生命的安顿和快乐。所以我们一再强调说,面对穷困和财富的时候,要常常记得,不要完全受外面的观念所影响,一定要慢慢问自己:我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幸福?因为快乐与财富、贫穷没有必然的关系。
主持人:我们可以联系一下我们每个人的感受。一位著名的作家在谈到他的早年辛勤的工作时,他曾经说,当我回顾那段艰难让人难忘的岁月,内心却充满了喜悦。因为当时有希望。他的口袋里没有一分钱,在一个没有炉火的屋子里面写作,但是他感到无比的快乐。比起他此时此刻坐在体面宽敞的会客厅当中,当时那种幸福感来得要强得多。请您来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到底是什么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贫困与快乐(7)
傅佩荣:真正的快乐就是你心中有一个目标,你认为这个目标很值得,然后专心去追求。这样一来,不管你追求的是刚刚所说的希望成为一个作家努力写作,或者希望将来有钱之类,这时候就会有快乐。所以一个人还穷困的时候,他因为有一个目标,比如说“我希望能发财”,他一路走,他会觉得蛮充实。重要的是,你一旦达到金钱的一种财富目标之后,就可能找不到新的目标了。问题就在这里。所以我们常常提到,要快乐,简单的方法,就是目标,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这样讲,是因为我在大学教书三十年,我经常问我的学生:你们考上了台大,在台湾算是最好的学校了,快乐的请举手。没有一个人举手。一方面学生认为,教哲学的老师问问题一定有诈;另一方面,学生心里想,上大学确实不太快乐,为什么?高手如云啊。我后来就问:那你们想想看,你们这一生什么时候最快乐?结果很多学生都说,高三那一年最快乐。我说有没有搞错,高三那么紧张,怎么会快乐?结果学生回答,因为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每天活着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上大学。上了大学之后,反而找不到明确的目标。从这个年轻的学生都有的体验,我相信每一个人从里面都可以体会到一些。我们不喜欢好高骛远、唱高调,我们只要做到,心里面打定一个主意,追求一个目标。但是在追求过程中,你要记得,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有了目标之后,还有新的目标可以带着我们的生命,从身到心往上面发展,这样的话,快乐比较有保障。
主持人:我们说了很多拥有财富以后的不快乐,可不可以这样看,拥有了财富以后也可以快乐,那就是你可以把积累财富当成你的一个目标,当成你的一个方向,而不是说,我有了钱以后,是为了干其他的什么。如果把积累财富当快乐的人,他每多赚一笔钱,是不是他就多一分快乐?
傅佩荣:在某一方面是对的。但是,我们举现实的例子,就知道不太一样了。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几个人,像比尔·盖茨、巴菲特,他们的财产相当大的一部分捐出去搞基金会,来帮助其他的人。当你真正有钱的时候,自己几辈子也用不完的话,你就会想,我怎么样取之于社会,再用之于社会,希望在利之外还有一个好的名声。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说,你不但是要求利,你还要求一种好的名声,有一个转向的机会。
主持人:我觉得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穷也好,富也好,快乐才重要。有一句话也许能够借鉴,叫做知足常乐。看你自己如何定位穷,如何定位富。别人看你很穷,可是你认为你自己富,这样也许也是一种快乐。
傅佩荣:对。知足常乐出自《老子》,“足”是代表物质条件的足,我认为够,就够了。但是人生在物质条件之外,其他方面不一定要知足,我可以继续努力发展我其他方面的潜能。
主持人:到现在其实我们并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可能关于穷和富,每个人的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内涵也不一样,这要看每个人如何看待了。
。。
义与利之间(1)
主持人:可能大家在想,庄子有没有把那个鹊打下来?这个故事我们能够看到什么?
傅佩荣:庄子要不要把它打下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庄子很穷。他心里想,出门去游玩,带个弹弓,看到这样的鸟非打不可,打下来之后回家加菜。
主持人:一道野味。
傅佩荣:他到底有没有打呢?显然是没有。因为庄子他立刻就想到,万物都是互相牵连的,蝉后面有螳螂,螳螂后面有异鹊,就是怪鹊,树下有我准备射它,那我后面呢?
主持人:庄子可能都没有看到,后面没准还有一个人拿弓箭在那儿对着我呢,这叫一物降一物。
傅佩荣:也就是说,当你有某种图谋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很聪明,你恐怕正好忘记了自己的处境。所以庄子非常聪明,他确实是了不起,他能够从这个一环紧扣一环,想到说我后面说不定有人在准备对付我,谁呢?守园的人。守园的人就会想,这个是小偷吧。庄子想到这一点,弹弓都扔下了,跑掉了,吃饭的家伙都不要了。但是来不及,守园的人已经追出来,大叫:“小偷别跑。”
主持人:说明庄子真聪明,比黄雀和螳螂是聪明多了,意识到有守园的人来抓他,但是没有抓住。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利与义的问题,这个故事当中,是不是每一个猎取的对象都是代表着利?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问题在于:像蝉找到舒服的地方,当然是高声唱着“知了、知了”,不然不会把螳螂吸引过来;那么螳螂呢,它只看到有猎物在那边,忘了自己也是有身躯的;异鹊更荒谬了,飞的时候,翅膀居然碰到庄子的额头,它没有想到这个人拿着弹弓啊,只看到自己要追求什么,也忘记了自己的处境。所以说,这个利与义的关系,倒不是说利不对,是说,眼前的利经常会带来各种危险、后遗症。
主持人:利对于我们来说都非常现实,但是在讲之前,我们依然还是想请您明确一下,庄子所说的这个利,它的含义是什么?
傅佩荣:利基本上就是可以给人带来各种好处的。这些好处有的是社会所定出来的,譬如,能够得到富贵,还有名声、荣誉等,这些都属于人的社会认为是有利的。因为你有这些条件之后,到任何地方都方便,别人都愿意来帮你忙,为你服务。如果没有的话,寸步难行。其他方面的利当然是对自己来说,譬如我有健康的身体?